上沙村的日与夜:
最多时辖区停了15辆货车,大家仅分装就忙到凌晨4点


凌晨时分,上沙东村物资运输组负责人唐山带领队员和志愿者们卸载物资。 受访者供图

在上沙村服务的志愿者满脸的汗水让人心疼。受访者供图
从2月28日到3月6日,深圳在隔离观察的密接者病例中,不少是居住在上沙村的居民,上沙的疫情牵动了无数人的心。上沙村被分为上沙东村、椰树村、塘晏村、龙秋村和48栋,包含800多栋楼。封控初期,上沙东村的疫情较为严重,加上志愿者尚未完全到位,物资运输存在着不少困难。经过几天的运转,物资配送已经逐步平稳,上沙网友纷纷晒出自己领到的物资——肯德基、自嗨锅、蔬菜、冰鲜肉……更有网友调侃,吃不完的“应急包”囤起来,解封后就能开小卖部了。在这份平稳生活来临前,是数百位一线抗疫人员的连夜坚守,以及逾千名志愿者的义无反顾。
3月1日下午3点 首批蔬菜包抵达
2月28日晚11点,张旺元接到通知,接下来的4天要送出五万份蔬菜包,仅头天就要往上沙村送六千份。此时,距离上沙村全面静态管控还有一小时。
张旺元是叮咚买菜沙尾站的站长,上沙村是他日常负责的辖区。平日里他只需要等待居民下单,守在电脑前根据订单来分配不同的外送小哥配送即可,但如今他需要成为外送小哥中的一员,更确切地说是去卸货。
在和福田区工信局、沙头街道等多个部门碰头协商之后,3月1日早上十点,上沙村的运送方案初步敲定。当天下午三点,一批来自东莞的菜品抵达上沙村。面对十几车的货物,张旺元和同事们需要在上沙村村口卸货再分装,“因为这些蔬菜包是搭配了很多东西的,我们需要手动去分配肉、米、油之类的物资。”
考虑到一部分家庭需要做饭,静态管控初期,福田区投放了大量的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而仅仅是卸货这个过程就需要耗费诸多时间,“把货从货车上卸到板车上,再由志愿者挨家挨户去送米面粮油。”这样一份定制的生活物资包重达30斤,而一个小推车只能够放6份食物。
回忆起分装过程,张旺元表示做到晚上11点钟时,大家就逐渐进入疲惫状态,就想着“能让里面的人尽快拿到这些商品,让他们有饭吃。”可到了凌晨一两点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货物一直在陆续抵达,“我们一边分装商品,货车一边来,最多的时候停了15辆货车,就等着我们去分装、卸货、消毒再拉进去,当时真的觉得好像没有尽头,仅分装就干到了第二天凌晨四点。”
3月2日凌晨5点 湿透的衣服和口罩
同一个凌晨,唐山也在忙碌着。沙头街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运输组成员唐山,是上沙东村物资运输组的负责人,从2月26日进驻上沙东村以来,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
3月1日,各平台物资即将抵达上沙村。唐山开始针对卸货地点、交接卡口等进行分工安排,但由于彼时志愿者刚刚加入,防疫措施、组织培训也颇为耗时,仅分辨具体楼栋就耗费了大量时间,“人员分组分工就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三点。”
唐山负责的上沙东村共有186栋楼,7300多户居民,其中3802户是足不出户的。“最开始封控的时候,上沙东村的1-9巷是最严重的,被列为红区。”回忆起封控初期,唐山表示带领志愿者突击队进驻村内,的确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突击队员除了要装卸货物,给民众分发物资,还要处理积压的垃圾。
让张旺元感触最深的是3月2日凌晨五点多,那会儿是一天里最冷的时候,大家已经快干不动了,都想休息会儿。于是众人商定,轮流休息十分钟。可一直穿着防护服搬运货物的他们,衣服早已湿透,稍微停下来就会特别冷,“当时真的是又冷又饿,干通宵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也都没有来得及吃饭,加上穿着防护服又不能换。所有人都想着先把事情处理完,等我们消毒完再好好找点吃的休息一下。”
好在,福田区各单位的下沉干部以及招募的志愿者陆续抵达上沙村,近70号人的分装队伍一直忙到3月2日早晨7点,才将6000份商品送到村子里,完成上沙村物品的交接。“中途几度憋得我都受不了了,口罩和衣服全湿透了,非常想摘掉,但是又不敢。”
2020年疫情初期,张旺元加入叮咚买菜担任夜班,同年11月被晋升为店长。张旺元表示,这次是自己第一次穿防护服,害怕之余更多的是责任。“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完成身上的责任。没有人退缩,大家只想要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把食物分发给居民,保证他们能有饭吃。”
3月3日晚11点 脱下防护服倒头就睡
盖着行军被、睡着上下铺,在临时搭建在上沙村的志愿者驿站,住着大批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大部分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是早八点到晚十点,但他们偶尔配合夜间应急物资配送,偶尔早起分装货物,承受着更大的体力强度。
连续四天,荣超物业党支部书记陈燕群带领着28名党支部成员奋战到11点,回来洗漱后倒头睡六小时,就又得被叫起来,“如果货物来得早,我们就要提前起床。3月3日早上五点就被叫起来,是要卸载给居民的早餐。”
作为一名退役老兵,在部队的五年时光锻炼了陈燕群坚毅的性格,1993-1994年,他还参与了广西桂平的抗洪救灾。“但来到上沙村,我们才发现任务比想象中还艰巨。”在运输物资的过程中,他们看到陆续有居民坐上疾控中心的专用车辆,第二天再看到卫健委通报的10个确诊病例来自于此,心理压力不言而喻。
3月4日晚11点有人因无法做饭求助
除了派送政府发放的物资外,物资运输组的成员还要负责配送居民的快递和外卖。唐山表示,整个上沙村每天要派送50000多份速食食品,仅上沙东村就要派送12000多份。此外,快递和外卖每天能达到1000件以上。
夜间,物资运输组的成员也需要轮值,处理突发紧急状况。然而,突发状况永远超乎你的预料。3月4日晚,唐山接到一个求助电话,4个小伙子自称三天没吃饭了。担心是遗漏了派送,唐山赶紧带队前往查看。“结果是小伙子因为没有锅,发放的很多冰鲜食品无法烹制。”
在走访之后唐山发现,“没有锅、不煮饭”的居民不在少数。汇集相关情况后,他第一时间上报相关情况,自3月5日起,上沙村将配送的冰鲜肉改为速食食品,如午餐肉、火腿肠、小面包、方便面等,“你需要什么东西告诉楼栋长,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配发物资。定向配送,才能确保居民满意。”
3月6日凌晨 4000份速食食品顺利送达
如今,上沙东村的疫情趋于稳定,物资派送问题也逐步理顺。目前,上沙东村每日参与派送群众生活物资和居民个人快递的志愿者有百余人,由两名“大白”负责一栋楼。“这两天逐渐进入正轨,3月6日的凌晨才终于第一次睡踏实。”唐山和大伙总算缓了口气。
3月6日晚,张旺元刚结束上沙的配送工作,4000份速食食品顺利抵达,“明天还有20000份米面粮油需要配送到沙头街道的封控管理区。”陈燕群和队友们的工作要持续到15号。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