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保权益 深圳农商银行携手共建和谐金融消费环境

自2月深圳突发疫情以来,作为扎根深圳的本土金融机构,深圳农商银行积极行动,履行社会责任担当,从金融战疫到抗疫一线;从提供稳定金融服务,到主动作为,捐款捐物、组织员工参与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
疫情进入关键时期,在助力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深圳农商银行始终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在首位,积极响应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的号召,坚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放松,深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全面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外宣与内控两手抓,携手共建诚信3·15
围绕今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权利 责任 风险”、“共促消费公平 共享数字金融”的主题,深圳农商银行创作消费者喜闻乐见,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育宣传作品,发布风险防范案例,增强消保教育宣传的活力。同时兼顾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该行利用数字化、线上化金融工具及宣教模式,引导消费者正确进行金融消费。
随着金融消费者保护意识的全面提升,在深圳农商银行看来,此举也是金融机构不忘初心、坚守本源的应有之义。消费者保护既需面向消费者主动承担责任,也需向内完善制度,形成成熟的体系,助力服务消费者、保护消费者目标的实现。
秉承“制度先行”理念,深圳农商银行近年来在制度建设方面深度着力,通过不断完善消保工作管理制度,制定了消保考核评价、宣传教育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搭建起总分支共同参与的消保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为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深圳农商银行加强规范金融营销行为,及时分析总结问题共性,发挥消保前瞻性发现风险、穿透性把控风险、系统性防控风险的作用和效能。同时将消保审查工作嵌入到产品和服务设计开发、定价管理、协议制定、审批准入等各个业务环节,力争不留盲区和死角。
宣教精细化,助力金融消费者素养提升
金融行业具有专业、复杂的特点,相应的消费者保护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此,深圳农商银行创新理念,针对不同人群,持续开展不同类型的消保宣教。
面向中、小学生,主要开展美育、德育、财商等教育,寓教于乐,向青少年传授基础金融知识和财富管理理念;面向即将迈进大学的学子开展学子奖励活动,勉励社区学子放飞梦想,并对“校园贷”、“现金贷”等花样诱贷、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进行风险提示和金融知识普及;面向普通市民,以进社区、进园区等形式,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醒市民注意防范非法集资等违法金融行为;面向老人,在传统佳节向社区、街道的老人开展慰问等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区老人宣传防范电信诈骗、警惕非法集资等知识。
将消保宣传工作普及化、常态化也是深圳农商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一直坚守的责任担当。该行通过持续推出“消保小课堂:电信诈骗大揭秘”、“消保小剧场:密码失窃案”、“消保话三国:吕布买房记”等一系列原创宣教作品,制作《这样赚钱会更快?》、《失恋不可怕...》等原创金融消保宣教短视频,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拒绝高利诱惑,防范非法金融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丰富消保教育宣传的形式,2021年9月深圳农商银行组织开展了“我是小小绘画家”消保主题绘画比赛及作品巡展活动,寓教于乐,以儿童的视角,展示对金融风险防范、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认识。
科技赋能,让金融服务无障碍有温度
深圳农商银行始终坚持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金融服务,改进和提升服务质效,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2021年该行及时启动了手机银行APP的无障碍及适老化改造项目,致力运用金融科技,将“智慧化”与“有温度”紧密结合,让老年人、视障人群等特殊群体也能一起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
改造后的深圳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在无障碍模式下,视障人士可以使用手机完成查询、储蓄、理财、转账等业务,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便利。此次改造是在确保不影响正常版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实现让所有人都公平享受金融服务。手机银行适老化版本——尊爱版有6大特色:无广告纯净模式、字体图标更大、颜色对比度更强、下划线重点标记、切换按钮明显、人工客服优先介入。此外深圳农商银行还上线了可以让老年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业务的“视频银行”,将线下网点搬到线上,方便老年客户可以在家办理常用业务。
文/叶霖芳
推广
- 上一篇:“消保”与“抗疫”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