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搬行李住科室 骑行近一小时

公交地铁停运,深圳医护人员为了准时上班“太拼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榕 03-16 00:00

  3月14日上午6时15分,王苑玲从龙岗家中出发,开车大概15分钟后,到达同事蔡婕家所在的小区。大门口接上她,两人前往深圳市人民医院上班。

当天13时30分,陈慧瑶从南山家中出发,从北环大道下来,她没有直接开往自己所在的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而是去了更远的布心片区,把同事于昊彤接上,再去医院急诊科,准备上15时开始的班。

这本是一个普通的春日。木棉花如期开放,黄花风铃木一片灿烂。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从3月14日开始,深圳按下“慢行键”,全市公交、地铁停运,居家办公,全员核酸。只是医护人员,从来都需要逆行而上,收到通知的第一反应是,“明天怎么上班?”

通知一出来,同事们立即带着行李住到科室

  

  “通知一出来,我们胸外科有一部分同事要靠公交地铁出行,怕影响医院正常工作,头一晚就带着行李住到科室了,我们科一共5人住科室。”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护士长文艺介绍。

  疫情期间,除了本职工作,文艺还要带队支援核酸采样,“大家都放弃休息时间,在不影响科室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出去支援核酸采样。大家一接到通知,就想着要怎么上班,而不是其他。”

  3月13日21时许,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普外肛肠科的梁彩虹带上行李和第二天的饭菜,赶回医院。发热门诊的刘承惠看到通知,也赶紧从龙华赶回宝安,约上第二天一同上班的小伙伴,赶在地铁末班车停运前,回到医院。

  不少同事也都回到了科里,行李是标配,大家都准备值班的这几天就住在院里。他们表示,“选择提前一天赶回医院,一方面是担心第二天公交地铁停运无法出行,另一方面担心一觉醒来小区封了,医院不可一日没有医护人员,病人都在等着呢。”

  

网约车约不到,他们骑着自行车上班

  

  3月14日上午7时,郑丹准时打开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门诊部的大门。

  郑丹原本是康复医学科住院部的护士,由于本次疫情门诊部人流量大,她被调配支援预检分诊工作。家住固戍,离院8公里的地理位置和每天6点就要出发的时间点,让她成为网约车司机最不“热心”的客户,13日晚预约网约车失败。

  为了保证门诊部的大门如往常一样,7时准时打开迎接患者。于是3月14日早上5时30分,在新湖路上就出现了一个骑着自行车的身影。“虽然蹬了快一个小时自行车才到院里,两条腿蹬得酸痛,但好在没有影响到今天的工作。”郑丹说,未来一周,她可能都要与小黄车为伴,绿色出行。

  同样骑行上班的还有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的甘有君,原本当天轮休的他起个大早,只因为前一晚接到护士长的求助电话。护士长住的小区突然被封了,需要甘有君回科里组织安排护理工作。

  抢救室、预检分诊、门诊、治疗、负压救护车、门诊病房……这些工作都等着甘有君,大学时在长跑队时练下的底子,让他从蛇口骑行到位于宝安的医院,只用了42分钟。他笑称,前些日子小区部分区域被封,跑步路线受阻,很久没锻炼了,现在一天的运动量刚刚好,只可惜没空停下来欣赏沿途美景。

  

公交地铁停运,大家纷纷拼车上班

  

  于昊彤是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检验科的医生。3月13日,收到公交地铁停运的消息后,她立马看了下一周的排班表,找到了和自己搭班的同事陈慧瑶。

  家住罗湖布心片区的于昊彤平时是坐公交上下班,而家住南山的陈慧瑶则是开车上下班。于昊彤和陈慧瑶商量,自己第二天先打的士,打不上的士再让陈慧瑶来接她。而陈慧瑶一听,立马拒绝了这个提议,“不用打车,我来接。”

  “大家接到通州后的第一反应都是明天怎么上班,开始私下联系,远的可以拼车,进的跑步去医院,或者骑车。”于昊彤说,“无论什么时候,医院都不会放假。虽然这一周深圳暂时停摆,但对于疫情的防控是有必要的。”

  如何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陈慧瑶说,通知一出来,感觉大家都很平静,都在想怎么解决问题,这在她看来,是一种深圳精神。

  令陈慧瑶感触颇深的,还有深圳人的互相帮助。“无论是同事,还是邻居之间,大家互相帮助的愿望非常强烈。”陈慧瑶说,这两天,邻居看到哪里还有菜,都会互相通知,需要的话还会帮忙带一些。“这种精神一定会让我们渡过这次难关。”陈慧瑶说。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