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陆正耀都来赶的“新风口”
预制菜到底是条什么样的赛道?


叮咚买菜副总裁申强

农耕记创始人冯国华
2022年新春,受疫情催旺的预制菜再度红火,多个生鲜平台录得同比增3倍的销售额;不管是一级市场的融资提速、新的明星玩家入局,又或者二级市场相关概念股走红,都在述说着预制菜这一赛道迎来了春天。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组队入局,更让外界对这一“风口”瞩目。与此同时,争议声渐起:受疫情和电商双重红利带旺的预制菜,到底是真风口还是夹杂着泡沫?从TO B端对商户到TO C端逐渐下沉面对消费者,预制菜的机遇与挑战又在哪里?
本期南都《湾区大钱进》之洞见2022湾区资本市场“开局”篇,将聚焦当下时兴的“预制菜”。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叮咚买菜副总裁申强与农耕记创始人冯国华做客直播间,分享本期话题。
风口研判
新春预制菜销售再度飘红,龙头概念股也应声而涨,资本加速涌入下,争议声音也此起彼伏,有人认为这是疫情下的“特殊风口”,应保持审慎。预制菜为什么近期爆火?如何看待预制菜这个赛道,会是2022的新风口吗?
叮咚买菜副总裁申强
toC预制菜有良好的增长预期
相较于B端预制菜,C端预制菜起步更晚,2021年可以说是C端预制菜的增长元年。叮咚作为先行者,在2020年就已经深度布局预制菜,目前全国的渗透率达到30%。
从市场需求而言,我们觉得整体还有良好的增长预期,而从我们自身销售数据也可以看到2021年销售破亿份,而2021年4季度的时候数据更是快速增长,四季度销售额达9亿多元。
随着直面消费端的预制菜崛起,整个预制菜赛道开始走向大众视野,但毕竟是个新生事物,有些不同的声音非常正常。但在我们看来,在家做饭的需求仍然强劲,快手菜火起来是顺理成章的必然趋势。
农耕记创始人冯国华
“懒人经济”的风口 将有大发展
预制菜是一个风口,而且这个赛道接下来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因为这本质是“懒人经济”,是消费者对更便捷生活的需求,疫情出现加速了发展速度,这种业态其实在国外已经很成熟了。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农耕记应该会在2022年左右开始做食品,但疫情的出现让我们在2020年就率先试水预制菜。当时的做法,更多是疫情下餐饮的自救。当时,堂食停摆,我们只能把店里为堂食而采购的新鲜食材在门店完成洗切的加工,并拍摄制作下厨视频,卖给我们的食客,没想到消费者反馈很好。
后来钱大妈在央视看到我们的采访报道,并且尝试了我们的出品觉得不错,于是提出来要跟我们合作,并且可以给我们物色上游代工厂。2021年4月,农耕记正式布局预制菜,目前我们也正在筹备自己的食品工厂。
痛点研判
当下入局者众多,资本也在加码关注,竞争激烈。部分机构研报指出当下预制菜在消费者端也就是C端市场还是偏弱势,占的市场份额不高等等。如何去看待这种争议声音?预制菜这个赛道会存在泡沫或者说局部泡沫吗?另外,针对研发下新品上线、库存周转这些预制菜痛点,有无意见建议?
叮咚买菜副总裁申强
存在局部泡沫,有些跟风者未必真正理解预制菜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电商与疫情带来了双重红利,预制菜从B端往C端跃迁。资本的进场,会让这个赛道跑得更快,也容易带来部分的无序竞争。这个过程有争议的声音是正常的,但行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摒弃各自为战的状态,形成产业链上紧密协同的生态系统。
目前来看,整个赛道总体向好,但也存在局部泡沫。有些跟风的企业未必真正理解预制菜,它们会盲目地开发所谓的爆款商品;但如果运营不好,很容易出现大量库存堆积,尤其是需求到生产这一端的信息传递链路足够长,就很容易出现延误。而这可能造成,在未来一两年,部分企业容易出现财务指标不佳,联动影响行业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这些不好的泡沫都将慢慢被挤掉。
而在解决思路上,除了刚刚提到的供应链和销售外,还有一个注意点就是要充分贴近消费端或者需求端,对消费场景做提前规划。而叮咚因为我们本身贴近需求侧、更懂消费者,所以在消费场景的规划上也有不错经验;比如跟老城一锅、盘点美味等餐饮的合作;又比如跟家乐这样的复合调料企业合作,商品销售额增长超100%。而在生产链条的经验,我们也愿意联动合作伙伴,去打造一个良性开放的合作生态。
农耕记创始人冯国华
看好万亿级赛道,针对库存周转痛点开展订单式生产
赛道向好,这是由时间成本和做菜成本两个因素决定,年轻人做菜要花时间,而且做好一道菜买食材的成本也不少,于是预制菜开始崛起。赛道风口方兴未艾,市场出现多种声音也是正常的,但玩家进入背后就证明大家都是看好的。我个人认为,这未来是个万亿级赛道。
目前来说,各路玩家很多,因为起步阶段也确实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尤其是近年中国食品安全卫生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而中餐的烹饪本身也相对复杂,中餐标准化也需要不断去破题。变革到来,大家这个阶段还是要摸索学习。
针对预制菜行业库存周转的痛点问题,农耕记现在也是选择联合商超和生鲜平台来做,属于订单式生产。都是前一天接订单,再生产上架,一天时间消费者就可以买到快手菜产品。
展望与建议
不同企业有什么样的预制菜策略?针对口味还原、同质化、渠道选择建设等共性难点,如何去破题并走出差异化的路子?
叮咚买菜副总裁申强
提升研发布局产能,打造合作开放生态
预制菜将是叮咚买菜接下来的战略重点。目前,除了基地直采,我们有超过1400个前置仓,这是我们在供应链上的强项。接下来,叮咚买菜会在这几方面进行布局。
第一,就是发挥叮咚能够感知需求、定义产品的优势,去做联合研发,从而推动生产更集约高效。比如,根据不同消费人群制定个性化产品;第二,更加深度规划消费场景;第三,继续提升自有加工能力,产能的布局是为了更好满足部分单品爆单的需求;第四,技术的提升,更好满足口味还原的消费需求。
叮咚买菜希望做的是一个生态,带着我们的合作伙伴以及消费者继续勘探这个赛道的精彩。
农耕记创始人冯国华
未来或见价格战,把地方市场做透靠产品说话
餐饮要做百年企业很难,但食品却是一个常青行业。目前预制菜的销售在我们整体营收中是逐步提高的一个比例,未来我们还是会继续在预制菜上发力。
未来,赛道或许会进入一个混战的阶段,要么你有资本、要么你有资源,再者就是有渠道,像互联网思维他们会比较倾向于给补贴,未来或可预见价格战。农耕记还是会专注在产品,也就是自身擅长板块,同时更倾向于“地头蛇”战略,先把地方市场做大做透。专攻短保产品,新鲜度高、味道还原好,这本身就是当下市场的差异化产品。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采写:南都记者 陈盈珊
主持:南都记者 陈盈珊
摄像:霍健斌 刘宇浩 龚政宇 毛伟军
剪辑:实习生 胡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