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地教学、屡获战绩 东实如何“让世界成为学子的运动场”?



“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百余年前,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者蔡元培先生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其对体育教育的真知灼见,至今仍影响着一代代人。
近日,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中小学每天上午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中小学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当天没有体育课的,下午安排不少于40分钟的课外体育锻炼。自2022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采用“素质评价+统一考试”模式,并逐步提高体育中考分值。
强健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为每一个孩子幸福和发展奠基。”这是东海实验小学(下称“东实”)的办学理念。东实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用一个个具体实际行动丰富并完善这一内涵。在2020年的“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评选中,东实获“年度教育改革创新领跑学校”;去年,东实图书馆被评为“深圳市2021年十大最美图书馆”之一,做到了“让世界成为东实学子的图书馆”。
与“让世界成为东实学子的图书馆”并行的是,“让世界成为东实学子的体育场”的体育教育理念。这所位于市中心的学校,深知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敏锐地捕捉到了学生家长对于体育教育的殷切期待。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本体育课程和拓展型体育锻炼课程,呈现出体育教学兴趣化、多样化、特色化,让学生从小享受体育的快乐,塑造培养体育运动竞技的精神。
打破边界、因地制宜,让世界成为东实学子的运动场
东实旁边的香蜜公园里,穿着校服的小学生,奋力地踢腿、跳跃,整齐有序,充满朝气……这不是一场快闪活动,这是东海实验小学寻常的一堂体育课。
体育课为什么会在公园展开?作为位于寸土寸金地段的学校,横亘在东实面前的,是体育教学场地不足的难题。“我们的场地很小,这是现实的限制,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场地小就放弃。”东实体育组组长吴鹏说。于是,东实启用校外运动场馆,“借鸡下蛋”。向社区借香蜜公园、向周边的兄弟学校借用场地、与校外的击剑馆、足球场、游泳馆等专业场馆合作……不困于场地,不限于边界,东实充分调动了周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
突破场地界限,不仅是为了体育课和训练,也为了日常锻炼。学校的操场只能容纳一半的学生完成每天的跑操运动,那另外一半的学生怎么办呢?东实校长徐永红亲自考察了学校周边,经过无数次头脑风暴后,制定了人行道跑操计划。校园围墙外的人行道上,当早操音乐响起,东实师生、家长迎着朝阳奔跑。一圈又一圈,1600米,每个人都跑出了精气神。这番景象,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是“借”来的场地,在“自己”的场地里,东实也是“地尽其用”。以学校天台为例,经专家和专业团队的考察与改造后,摇身一变成为足球基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类似的还有架空层改造、前后操场改造等。通过一个个的项目,学校的各个场景都被赋予了运动功能,随时都可以成为运动区域,让孩子们能适时开展喜爱的运动。
让世界成为东实学子的运动场。校内,孩子们在一个个经过改造的“运动场”内,开展着各类运动。校外,在生态环境宜人的香蜜公园里,可以看到东实学子们恣意的跳跃;在“借”来的训练场上,可以看到东实学子们尽情挥洒的汗水;在洒满暖阳的校园人行道上,可以看到东实学子们迎着阳光奔跑。
开展多元体育活动,奥运冠军化身击剑运动老师
2021年9月,在东实师生的欢呼中,伦敦奥运会击剑冠军雷声来了。这是雷声第二次来到东实校园,东实学子热情高涨,在互动环节不断提问,雷声亦予以积极回应,向同学们分享挑战运动极限、追求卓越的奥林匹克精神,亲自上阵,指导东实学子的击剑学习。而这,仅仅是东实一堂优质课程上发生的事情,是东实课程建设的一部分。
针对不同学子的特点,东实开展了体育普惠课程、特需课程和优质课程。东实体育组共有17位体育教师,包括11位专职体育教师和6位兼职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可谓不强大。特需课程以击剑、游泳、足球、篮球等八大社团为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八大社团里的体质达标社团,是专门针对体质检测不达标的孩子设立的。
“社团成立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健康,通过社团,孩子们的体质会得到提升。”体质达标社团的带队老师之一邓梓浩表示,很多孩子在体质检测合格后,还会问能不能继续留在社团里。“锦上添花,要先打造好‘锦’。”东实副校长廖少林如是说。“这几年,我们学校的体质合格率增长了5%以上。”
体育文化根植于心,每个孩子都参与到了运动中去
米奇老鼠、小丑叔叔、齐天大圣、美洲印第安人、西班牙斗牛士、西部牛仔、小小球员、啦啦队员……整齐的一个个方阵从操场上缓缓走过,仿佛游乐场的嘉年华活动。这是东实2021年春季田径运动会上的一幕。东实以别开生面的方式打开运动会,唤醒了孩子们对于运动会的喜爱和参与热情。
“变装秀”的落幕,开启了运动会的序幕。击剑项目中,小剑客们全副武装,挥剑击刺;赛跑项目中,小小运动员们奋力奔跑,努力超越;跳远项目中,他们纵身一跃,挺力向前;跳高项目中,他们助跑弹跳,一气呵成……东实学子在各个赛场上挥洒着汗水。即使是运动能力稍弱的孩子,也参与到了垒球、实心球、跑操、接力跑的项目中去。
浓厚的体育氛围,感染了东实的每一个孩子。师生对于体育的热爱,也从校内延展到了校外,在区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体育赛事场合上,大放异彩。“广东省篮球推广学校”“大湾区体育特色学校”“深圳市田径传统项目学校”“深圳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福田区击剑训练特色学校”……一个个奖项被东实收入囊中。
一分零二点九七秒,这是东实学生巫雅琪,在2021年深圳市中小学生田径比赛暨2022年广东省中运会田径选拔赛女子400米项目中跑出的成绩。巫雅琪自己都没想到能跑得那么快。巫雅琪的教练吴鹏对她的表现很惊讶,亦更自豪,因为这个成绩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即使是他这种科班出来的体育生,也很难达到这个成绩。谈到运动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巫雅琪表示,最大的变化是让自己拥有了一技之长,“打开了我人生中的另一种可能性”。
健康第一,为每一位孩子的幸福和发展奠基
在东实每天跑操的方阵中,校长徐永红也是其中一员。和东实师生一起奔跑的,还有许多家长。这是家长参与到东实体育教育中的一个见证和缩影。
游泳,田径,篮球,击剑……打造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育人模式,在为学生提供的多项体育运动中,发掘学生的潜力并加以培养,在学习、训练中陪伴学生成长。东实的老师们,不仅是“育人”,更是“育全人”。坚持、拼搏、超越自我……这是体育精神,也是东实学子的关键词。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校园外,东实学子的朝气与蓬勃,落在他人的眼里,化成了一个个的“赞”。
“我们学校一直秉承‘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和发展奠基’的核心理念,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找寻各种途径和方法,高举‘健康第一’的办学旗帜,确保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徐永红总结道。在这样的教育下,东实学子们时刻具有运动意识,疫情期间在家练,假日去公园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真正做到了“让世界成为东实学子的运动场”。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少年强则中国强,东海实验小学以特色体育引导学生发现、享受运动乐趣,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博学健美,不仅“文明其精神”,也要“野蛮其体魄”。丰富多彩,有玩有学,分门别类、不同层级的体育教育正逐渐形成鲜明的东实体育教育校本特色,在提升东实学子体质健康水平,健全其人格、锤炼其意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扬了价值精神。
无体育,不东海,让体育运动成为习惯,让体育精神滋润身心,在东实体育教育的这方园地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美美与共,各美其美。体育教育,已然成为东实一个新的教育IP,校园文化IP,成为深圳体育教育一项改革创新的生动示范和鲜明样本。
文:郑少纯
制版:戴越 邓诗君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