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职业性噪声聋占深圳新发职业病病例首位

深圳市着眼全职业人群全周期全方位职业健康服务,“一体化”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榕 04-27 00:40

  劳动者正在进行金属打磨抛光作业。

  劳动者在纯音测听室进行听力检查。

  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讲座,员工跟随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专家练习使用弹力带缓解肌肉骨骼疾患。

  2022年4月25日-5月1日是第20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圳,每10个人中就有8个“职场人”,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对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01

  职业病谱改变,职业性噪声聋成主角

  深圳市开展听力保护行动

  近几年,刘先生感觉自己的听力越来越差了。

  从事噪声作业16年,去年3月,刘先生来到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双耳听力损失符合噪声聋特征。进一步调查发现,刘先生每天噪声作业10小时,且在工作期间需要使用气枪,虽然每个工作班使用时间短、次数不多,但气枪吹扫产生的噪声为非稳态强噪声,瞬间噪声强度可达90分贝以上。经过职业病诊断程序,刘先生最终被诊断为职业性轻度噪声聋。

  2020年,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开展了制造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噪声是深圳市工业企业中行业分布最广、劳动者接触人数最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次为有机溶剂和粉尘。其中,噪声主要存在于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深圳市2018-2021年职业性噪声聋病例数超过500例,居深圳市新发职业病病例的首位。”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综合管理部主任医师张明介绍,“职业性噪声聋发病过程隐匿而缓慢,刚开始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对日常生活影响比较小,患者自己不易察觉。随着工作与生活中语言交流障碍越来越大,这时听力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损害。”

  针对职业性噪声聋发病情况,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近年来持续开展了听力保护行动,制定并推广《用人单位听力保护指引》。该行动针对噪声危害严重企业实施场所噪声调查、听力保护指导和听力保护评估等干预,定期对接触噪声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动态监测劳动者听力变化等情况,以实现源头防控和早期发现听力损伤。

  那么,如何让用人单位更好履行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呢?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危害评价所主任医师周伟介绍,深圳市通过开展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我市职业病发病的数量及相应的行业分布、岗位分布及动态发展趋势,摸清全市职业卫生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数量、接害劳动者人数、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设置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等基本情况,为我市“十四五”期间职业病防治工作政策与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通过监测工作,督促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监测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申报率达到100%。”周伟介绍,深圳通过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各监测企业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工作场所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检查等职业病防治工作显著加强,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02

  及时检查,早发现、早诊断

  今年将完成职业健康检查11万人次以上

  职业健康检查是保护职业人群健康的重要一环。

  “和普通健康体检不同,”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健康监护所副主任医师冯文艇介绍,“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按规定向广东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只有在符合规定的机构进行的职业健康检查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检查的对象也不同,职业健康检查主要针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普通体检适用于一般人群。此外,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也与普通体检不一样,职业健康检查须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有明确的检查项目,有明确的目标疾病,而普通体检的目标疾病相对比较广泛。”

  2021年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以小微企业为重点,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检查服务,其中服务企业4527家次、体检14.5万人次,向各放射诊疗机构及大亚湾核电站核岛运行人员开展职业健康检查1.6万人次。

  产业升级战略为深圳带来更完整产业链的同时,使得深圳市职业病危害因素更加复杂、广泛,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需求也呈现复杂化,对检查机构及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我们将完成职业健康检查不少于11万人次,同时将进一步探索研究新的职业健康检查技术,为劳动者提供更专业、全面的服务。”冯文艇表示,希望用人单位能够更好履行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做好危害因素申报,规范安排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症、职业病及其他急、慢性疾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03

  全方位促进劳动者职业健康

  纳入“4+9”类职业人群,深圳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当前,深圳社会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关键时期,但是传统职业病危害尚未得到根本控制,新型职业危害又在不断出现,社会心理因素和不良工效学因素所致精神疾患和肌肉骨骼损伤等工作相关疾病问题日益突出,职业健康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随着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幅拓展,由职业病防治转变为职业健康保护,在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中强调要实现全职业人群全周期全方位的职业健康服务。”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武介绍,“深圳人年龄结构较年轻化,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全国最高,因此深圳市尤其重视职业健康工作,在全国较早布局推动了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实现保护目标人群和目标危害因素的双拓展”。

  从2020年开始,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统筹部署,积极应对深圳市当前突出的职业健康问题,关口前移,由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全面推进、科学组织实施了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目前,深圳市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已经将“4+9”类职业人群(“4”指接触粉尘、化学因素、噪声和放射线作业人群,“9”指环卫工、公交司机、快递员、教师、医护人员、警察、消防员、视频作业和港口作业人群)纳入工作范畴。“4+9”类职业人群同步推进健康素养调查、健康体检、工作场所调查及健康干预,针对职业卫生重点行业实施职业危害风险评估和技术指导,并制定重点人群职业健康保护指南,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一体化”实施模式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的高度认可。

  通过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充分发挥劳动者个人、企业和政府在职业健康保护中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职业健康工作的浓厚氛围,努力降低或延缓职业病及工作相关疾病的发生,切实提升劳动者的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李榕  

  制版:李斌 肖美连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