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港大深圳医院急救力量进入航空时代

直升机停机坪正式启用,创伤救治加速度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璐 06-14 00:00

  6月10日上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举办医院航空救援停机坪及二期配套工程移交活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研讨会暨2022粤港澳创伤救治联盟年会,标志着港大深圳医院急救力量进入了航空时代。市建筑工务署、市急救中心、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市医师协会、中建三局深圳公司第一分公司、上海建科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

  全面搭建立体化医疗急救网络

  《深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圳市将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实施重点学科群建设工程,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建设创伤与急救纳入重点学科群建设规划中,未来将利用深港合作平台的优势,推动湾区内创伤患者的转诊与救治工作。

  航空医疗救援保障是创伤救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政府投资、市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的港大深圳医院直升机停机坪正式启用,该停机坪占地面积615㎡,设于院区门诊广场南部,由两部病床梯联系地面停机坪及地下架空区,通过新增无障碍通道直达急救中心,便于急救和转运。直升机停机坪还配套有灯光控制室和消防设备间,可配合区域内应急、消防、救灾等用途。

  6月7日,港大深圳医院举行首次航空救治演练,模拟在南山区出现交通事故重伤患者,因地面交通情况拥堵复杂,经120指挥中心、空中救援单位、院前急救人员和交警四方评估后,启动空中救援流程,患者通过直升机,10分钟内送达港大深圳医院救治。据了解,直升机的优势在于600公里以内航程的飞行,起降点灵活。除院间转诊外,也常用于特殊地形和环境的任务,如向远离城市的高速公路、岛屿、山地、海上等现场紧急投送医护人员及装备进行早期医学干预及航空撤离。

  在活动仪式上,港大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表示,停机坪工程的移交,为医院空地一体化医疗救援体系建设提供了新平台,提升了深圳市创伤和疑难重症救治能力,搭建了在城市人口密集区“空地结合”救援网络,为医院高质量、高效率“绿色生命线”作出更大贡献。港大深圳医院将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的发展,全力打造立体化医疗急救网络。

  港大深圳医院二期将连接地铁

  据相关资料,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二期作为深港医疗合作重点项目,也是深圳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医疗民生项目。工程主体建设场址位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用地内东北部区域,建筑面积约20.63万平方米,改造建筑面积约3450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张,计划2025年投入使用。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住院综合楼、科教综合楼、地下车库等配套附属用房,并将连接地铁。项目的建设将助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继续打造公立医院改革先行示范样板和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的国际化平台,在智慧医院建设和国际前沿医疗技术经验交流合作方面,架起通往国际尖端水平的桥梁。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