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首个创投街区落地香蜜湖,将给深圳这座城带来哪些期待?
南都《湾区大钱进》栏目特邀余凌曲、杨宪东连线对话,解读其中深意


创投重镇迎新政。本月初,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福田区人民政府发布《深圳市关于建设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此举意味着大湾区首个创投街区正式落地香蜜湖。在规划中,风投创投主题街区将进一步发挥金融业态集聚效应,成为聚集全球创新资本的重要高地,助力深圳成为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而在此前的4月7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还印发了《关于促进深圳风投创投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创投重镇动作频频,将给深圳这座城带来哪些期待?
近日,南都《湾区大钱进》栏目特邀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深圳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杨宪东连线对话,解读其中深意。
措施亮点
明确提出优化创投市场准入、发展环境等方面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发展创投行业的城市,深圳创投业无论规模还是创新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本身也是深圳充满活力的社会经济助推器之一。
早在2003年,深圳利用特区立法权在全国率先立法,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创业投资条例》。随后,相继出台了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试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等专项政策。截至2021年底,深圳辖区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4308家,管理基金数量1.98万只,均居全国第二;管理基金规模2.27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三。
对于《若干措施》,余凌曲表示,在其看来文件有几个亮点。首先是政策注重发挥深圳创投业的特长和优势,包括在创投项目上可以看出立足于深圳科技创新中心的市场环境特点,在风投创投退出通道方面,近年来深交所注册制落地、创业板改革等系列举措所形成的全链条发展的新态势等。
其次是,政策突出改革、开放为发展动力,包括明确提出优化创投市场准入、发展环境等方面。同时,整体以问题为导向,包括深圳创投业募资难、退出难、税收负担等方面,都在探索解决相关具体问题,营造创投业良好环境。
余凌曲还表示,深圳创投业在先行先试方面具备良好的环境,未来在产品创新、制度创新、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均具一定优势。创投街区对标的是美国的沙丘路,明确基于双Q等政策扩大深圳创投业资金的跨境流动,有利于聚集全球创新资本,并逐渐形成创新资本中心。
现存问题
深圳创投机构所投资的企业多是初创型、成长型
随着近年来股市中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升,个人投资者比例随之降低,国内资本市场愈发理性、成熟。杨宪东表示,一个项目是否具有价值在各个机构眼中是不同的结果,精细化、细分的发展即意味着创投机构可以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香蜜湖创投街区所营造的集聚效应非常值得期待。
不过,有关深圳创投“失速”声音逐渐出现,相对北京、上海,深圳无论在规模和影响力方面差距都在拉大。深圳地方金融监管局政策文件中曾指出,2020年深圳本土企业接受股权投资金额只有北京的1/3、上海的1/2。
杨宪东解释,深圳创投机构所投资的企业多是初创型、成长型,企业规模均相对不大。而对资本而言,相对喜欢投A轮、B轮,因此真正获得投资的项目占比相对较少。其次,深圳本土的创投机构多来自民间,资金规模小,对招收人员专业度要求也较低,比较难做到长时期坚持跟踪项目。而创投主题街区将有效地改变了这一局面,有机会促进中小机构联合,甚至合并,在项目的选取上可以更长远。
余凌曲则表示,当前深圳创投业在头部机构、全球资金、人才集聚、培养方面均存在短板,与北京、上海有一定的差距。实际上,围绕这些问题,政策也在回应与探索,例如明确加强深港合作、双Q政策、扩大规模和创投资金的跨境流动,以及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
具体来看,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将建设更多高品质、可复制、可推广的风投创投专业楼宇,吸引国家级母基金、本土头部机构、外资知名机构设立大湾区总部,打造“国家+本土+外资”的大湾区风投创投集聚中心。
《若干措施》突出“市区联动”实施“靶向招商”,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与福田区建立专班机制,福田区配套制定引导基金、专项资金、低成本空间、产业项目和人才等全方位支持方案,通过政府租金补贴等配套支持吸引一批头部创投机构落地。
发展方向
创投行业应在关键技术等产业领域发挥支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街区政策发布的同一日,深圳也迎来新的产业政策,明确“20+8”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在余凌曲看来,深圳本土创投业一直呈现与深圳产业转型升级同频共振的特点,“20+8”给深圳的创投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的指引。可以看到,深圳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变化。比如说,往期可能在信息技术领域比较强,但是在生物医药、海洋领域相对比较薄弱,那么未来,产业发展将引导相关创投机构进入到相应赛道,来获取深圳产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红利。
杨宪东同样表示,深圳明确的产业集群与创投街区形象好比左右手,实际上是两手抓,相互连接。在行业洞察中,深圳创投机构也将形成自己的优势板块,积累对某一个或者两三个行业的深度理解,与“20+8”进行联手,相互成就。
余凌曲表示,实际上,创投行业还应在产业领域发挥支撑作用,实现社会资本在产业中的优化配置。包括服务于国家战略方面的卡脖子领域、关键技术、重要领域基础研究等,将国际的顶尖生产要素、创新要素引到深圳,引到大湾区,推动赢科技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创投资本方面,推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辐射力的创投市场。
专家建议
探索基金内投资项目 “盈亏相互抵补之后再征税”
《若干措施》明确,在街区内,大力培育和引进以服务科技创新、实体产业为导向的知名风投创投主体,健全联通港澳、服务湾区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制机制。那么,风投创投业有哪些做法或制度值得引进?
余凌曲表示,从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经历来看,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让位给以创投和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所以现在很多重要的文件都提到“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特别是股权融资的比重,这是金融体系升级的必然要求。
以近几年创投与私募基金发展非常快速的香港为例:2020年8月,香港正式实施有限合伙基金条例,引入有限合伙基金的相关法规来支撑当地私募基金的发展,然后让私募基金、创投基金成为香港建设国际财富管理中心、资产管理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香港也对相关税务进行多次修订,降低有限合伙基金在香港发展的税收成本,吸引更多的外资机构来香港设立基金。
余凌曲同时表示,美国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比如美国创投资本的主要来源是长期资金,包括捐赠的资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用长期限的资金来匹配创投。此外,美国投资中小企业的创投资本也享有一些税收上的减免豁免。
税收问题一直被视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不管是公司制的创投还是合伙制的创投,均存在税收负担较重的问题。余凌曲解释,对于公司制基金来说,存在双重征税,公司制基金以及基金投资人都需要缴纳所得税;对于合伙制基金来说,基金层面不征税,投资项目退出给投资者分红要缴纳所得税,但创投的特征“一盈九亏”,亏损项目得不到抵补,造成基金投资者实质上比较高的所得税率。
事实上,早在2019年初,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和证监会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该优惠政策规定,选择按单一投资基金核算,税率为20%;选择按年度所得整体核算,按5%-35%的超额累进税率征税。然而,在落地过程中,有媒体报道部分地方实际税负不减反增。
那么,此次深圳成立创投街区,在税收上可能会有哪些突破?虽然地方可以突破的空间相对较小,但余凌曲认为,可以借鉴国内已有的突破,争取投资越长就给予更多的创投优惠,或者借鉴美国的经验,对“投早投小”这类创投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另外,他也建议,在合伙制基金上,可以探索基金内投资项目盈亏相互抵补之后再征税的制度。
杨宪东也认为,香蜜湖风投创投街区在全国来说是一个创新,承载了国家在创投发展上的先行先试的任务,所以可以在税收上作为一个试验田,如此也可以间接吸引很多科技类的创新项目云集于此,形成良性循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叶霖芳 王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