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用“口碑”全方位展现深圳文化的独特魅力

多位评委期待“深圳文化口碑榜”为讲好深圳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增添生动质素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谢湘南 黄璐 06-27 00:11

  李凤亮

  王国猛

  毛少莹

  胡野秋

  任珺

  于长江

  高海燕

  尹昌龙

  陶然

  今天,“文化作为一种全球公共产品”在世界上已成为一种共识。近年来,实现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作为国家战略亦成为一种行动指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现代化,将静态的文化产品动态化,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引领中国文化出海,成为作为“双区”叠加下的深圳的责任与使命。

  在此背景下,以全球视野,以国际眼光,站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高度,探索构建文化强市的“深圳话语体系”,推动深圳城市文化往纵深发展,赋予深圳文化整体性的新面貌、新形象,成为媒体与文化部门共同的行动方向。

  6月9日,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南方都市报社携手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出“深圳文化口碑榜”评选活动。自活动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方的热切关注,在深圳文化界亦引起了一股申报与参评的热潮。同时主办方亦开启“深圳文化口碑榜深调研”的系列走访活动,深入深圳公共文化场馆、空间、单位与机构,在文化的现场,回顾2021年深受市民欢迎的文化事件与活动,研判深圳现在的文化态势与生态,也对未来的规划进行前瞻。

  6月24日,我们邀请“深圳文化口碑榜”的多位评委,他们都是深圳文化界的资深专家,请他们畅谈对近年来深圳文化发展的看法,以及对“深圳文化口碑榜”活动的建议与期待。专家们认为,“深圳文化口碑榜”活动是极富意义的深圳文化建构,期待“深圳文化口碑榜”能够从全球大视野反观深圳,面向未来思考当下,为讲好深圳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增添生动质素。

  评委畅谈对“深圳文化口碑榜”活动的建议与期待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讲席教授李凤亮:

  开展“深圳文化口碑榜”的评选 是深圳人通过媒体进行自我文化确认的重要形式

  经过40多年发展,深圳已完成从一个3万人边陲小镇向2000余万人国际大都会的体量扩增,业态、科技、环境等硬实力与时俱进,同时也不断追求文化、品牌、治理等软实力提升。几年前,深圳媒体曾开展过“深圳十大观念”“十大文化名片”“深圳礼物”等评选,近日,南方都市报又与地方政府牵头开展“深圳文化口碑榜”的评选。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深圳人通过媒体进行自我文化确认的重要形式,也是深圳这所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走向文化自觉的重要标志事件。年轻的深圳有着“全球标杆城市”的远大梦想,因此,我也期待“深圳文化口碑榜”能够从全球大视野反观深圳,面向未来思考当下,为讲好深圳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增添生动质素。

  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作家王国猛:

  希望深圳文化口碑榜 挖掘出为深圳文化做出贡献的优秀人士和团队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文化。选择怎样的文化发展路径,必须结合城市的禀赋。深圳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发达,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深圳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时尚文化、先锋文化,成为文化领域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希望深圳文化口碑榜挖掘出为深圳文化做出贡献的优秀人士和团队,让他们的事迹广为人知,激励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推动深圳文化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城市文明典范。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毛少莹:

  以市民之口碑推出深圳文化品牌,催生深圳艺术百花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深圳人初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精神面貌。这些虽未完全定型,但已逐渐趋向“约定俗成”、习以为常。深圳文化的基本特征富有现代性;既成格局富有开放性;文化形象富于创新;文化产业充满活力。深圳文化最大的成就是推动了人的现代化。

  40多年来春风化雨,深圳的“文化大地”犹如春天的原野,已是满目葱绿,深圳应该迎来自己文化艺术之花的绽放。“深圳文化口碑榜”的评选,有望“以评促建”,浇水施肥,以市民之口碑,推出深圳文化品牌,催生深圳艺术百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文化学者、作家胡野秋:

  文化品牌出自市民口碑,市民口碑擦亮文化品牌

  文化,已成为深圳的重要符号。作为一个靠经济起家的城市,从率先提出“文化立市”,到完美实现“文化强市”,深圳经历了艰难而华丽的蝶变时刻,如今从市民到访客,都被浓浓的文化氛围所包裹,文化讲座、文娱表演、艺术展览在鹏城星罗棋布,文化生活已成为鹏城人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文化品牌评选各地皆有,但用“口碑榜”来运作,深圳无疑又是领先者,特区的媒体和机构总是会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给人惊喜。文化品牌出自市民口碑,市民口碑擦亮文化品牌。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珺:

  希望通过评选活动,看到身边各种文化力量的创新探索

  我们谈城市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时,往往更容易关注到其中的经济或社会效应,比如文化产业体量、文化设施数量和活动参与人数等等。对文化身份的认同、对创造力的激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等文化内在价值影响,却很难评估。文化带来的情感效应具有高度主观性。大家通过文化体验获得的感受却是真切的,是温暖的慰藉,是力量的鼓舞,或仅仅是心情愉悦。我想深圳文化口碑榜的意义即在于此。

  促进市民文化参与/消费并做出主动选择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可能每个人的答案并不同,但一定是最触动你心灵的。希望通过这次评选活动,让我们看到身边各种文化力量的创新探索、韧性和活力。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于长江:

  无数“口碑”可以汇成铭刻着“当代”二字的里程碑

  关于“深圳文化口碑榜”:口碑,不是少数人的,要很多人认可、口传、回想、记忆的,这去中心化的概念,决定了它的建构过程,是必然带有普遍性的。

  深圳从一个“特区”,到“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与此并行的,还有作为“社会”的一面,就是从一个边境小镇,到移民冒险淘金之地,到创业就业城市,到生活娱乐的大都市……这个过程,伴随着无数人心灵的醒悟和启蒙。深圳的文化“口碑”就是各种具体的人和物通过无数个个人口传心授,成为成千上万人的记忆和传说,融入漫长的社会史和文明史,让深圳这一群人、这个社会、这个城市,作为“当代”的一个里程碑,载入史册。

  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

  文化创意产业发达是深圳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和国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最先起源于内容创作、文化艺术和通常的文化样式不同的是,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起于设计,从消费电子行业需要通过工业设计完成产品的形态,到工业设计创造和定义工业和消费产品,到工业设计参与全产业链设计。工业设计几乎是一般制造业不断走向价值链高端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力。同样,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装饰类设计的产生、细分和专业化发展,对人居产业、房地产行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当然,还有更多具有设计感的行业和产业不断得到发展。从这个视角看出去,文化创意和设计几乎参与了深圳所有的行业和领域。

  深圳正在进入一个文化创意阶层普遍崛起的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已经成为深圳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设计参与度将会成为一个行业和一个产业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员会主任尹昌龙:

  深圳文化要像经济和科技一样强

  文化强市体现在,拥有强大的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强大的文艺精品创作能力,强大的文化人才体系,强大的文化传播体系,强大的文化观念体系等。深圳未来在文化方面,要像经济和科技一样强,真正达到文化强市的标准。

  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陶然:

  用“口碑”全方位展现深圳文化的独特魅力

  口碑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多元化发展的城市文明中塑造“口碑”文化形象,是我们媒体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用“口碑”全方位展现深圳文化的独特魅力、价值意蕴和纷繁景象,会使更多深圳人越来越认识到文化价值的引领力量。

  首届深圳文化口碑榜报名开启

  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指导下,南方都市报社携手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出首届“深圳文化口碑榜”评选活动,活动以“湾区之光 共创文化新未来”为主题,立足深圳,深挖本土,创新城市叙事,打造(湾区)深圳文化IP,形成文化动力的核心引擎,形塑深圳作为国际先锋文化城区的形象。

  我们将通过举办新文化深调研、新文化论坛畅想、深圳文化口碑榜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搭建起深圳文化评选、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挖掘深圳新文化内涵,凝聚深圳文化发展动能,赋能深圳文化高质量发展。

  此次“深圳文化口碑榜”评选已开启,将围绕与针对2021年度深圳文化领域的优秀项目、空间、组织、人物、企业展开。

  设“年度卓越贡献人物”“年度文化新青年”“年度文化民生微实事”“年度文化民生实事”“年度文化品牌”“年度文化创新机构”“年度文化空间”“年度新国潮”“年度人气奖”等评选项目。

  通过参选单位/个人申报与专家推荐的方式征集参选案例,组织成立阵容强大的专家评选委员会,评选出全市年度文化领域的优秀民生实事、空间、组织、人物、品牌等。

  现在!报名入口已开启!欢迎相关组织、机构、单位、个人自荐报名。

  06-07版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