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专注“双碳”领域展览年底开幕
探索“双碳”产业深圳模式,行业人士预测接下来是新能源车爆发时代


南都讯 记者张一鎏 碳中和、碳达峰一直是深圳今年城市发展的关键词。7月15日,中国(深圳)碳中和产业国际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举行,并发布该展览内容规划。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该展览定于2022年12月8-1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按“40000+平方展览和10000+平方会议”的规模格局呈现,探索“双碳”产业深圳模式。
聚焦产业链经济,精准匹配供求
据中国(深圳)碳中和产业国际博览会组委会负责人、深圳正壹会展集团总经理陈琼介绍,展会由清华大学SIGS-IMR碳中和研究中心、世界低碳城市联盟、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深圳产业园区协会、深圳正壹会展集团、深圳碳汇展览以及德马吉国际展览等单位联合举办,是国内首个专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专业展览,旨在呈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上的关键因素,不断提升深圳“双碳”工作在国际国内影响力。
本次会展聚焦几类供应关系,将能源全面重构的光伏、风能、核电、水电、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供应链体系作为参展方,新能源项目开发、投资及市场需求方为专业观众;将新能源汽车整车、储能电池、充电设施及配套技术链作为参展方,全国各地引进新能源车及新能源车技术设施的主管单位和机构为专业观众。集中各行各业节能、减排、降碳及碳的捕捉、储存、回收及再利用技术展示,强调匹配各行各业围绕双碳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参展方。围绕碳交易体系展开组展,邀请碳汇资源开发的专业规划、测绘、技术实施、专业投资、核证、评估及交易体系,专业展示方法学和合作操作标准,邀请全国各地森林、竹林、草原和海洋等碳库储备丰富的地方主管部门作为专业观众进行交流与合作。
与此同时,组委会还将组织一系列高规格、涵盖政策解读、技术应用、经济价值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配套活动。例如,举办为期三天的“双碳研修峰会”,组织六位院士及六位实操专家,分为“政策宣贯日、技术应用日、经济发展日”三个主题日活动。从可操作、可持续、可发展三个方面系统解读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要素。各联合主办单位举办一系列专业活动,如新能源汽车发展研讨峰会、零碳产业园发展峰会等活动。
现场,组委会共同发起成立了“碳友会”线上社群和线下俱乐部,服务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碳友会”执行秘书长杨雪芳透露,组委会围绕碳友会安排了一系列活动计划,有专家、院士、实操作专家的学术教育,有商务考察、项目路演、技术与资本对接、成果转化推介会等商务类搓合会,还有面对民众科普的系列活动等。
为城市深层治理提供产业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专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发表了《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太阳能直接转换与储能》的主旨演讲。在配合中国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中进行科学探索,助力多行业的应用,为双碳科技成果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原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马蔚华通过视频形式发来祝贺,并就碳达峰碳中和实践路径中的绿色金融服务发布专题观点,期待尽快推进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辅导双碳事业与经济的并行发展。
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创维汽车副总经理王君宇发表专题演讲《创维汽车与双碳战略》主旨演讲,从产业发展趋势,定义2021年是新能源汽车的元年,并预测接下来是新能源车大爆发的时代,中国新能源车正在出口全世界,弯道超车正在发力。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刘华会长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是碳达峰碳中和道路上的重要元素。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将发挥产业影响优势,打造博览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题展区,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为全国各地专业观众完整呈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为全国城市引进新能源车及配套产业带的城市深层治理提供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