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福田区教科院附小:

盛产“优师”的摇篮,有何“育师”之道?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正阳 08-31 00:57

  近期,福田区教科院附小(下简称“教科院附小”)的教师团队,收获了多份“捷报”。譬如,在2021年福田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教科院附小将多个荣誉收入囊中。其中,魏明萱老师获得综合实践学科福田区特等奖、深圳市一等奖;陈晓琪老师获语文学科福田区一等奖;陈楚子老师获数学学科福田区一等奖;岳莹老师获道德与法治学科福田区一等奖;张昭娜老师获科学学科福田区一等奖;刘纤羽老师获体育学科福田区一等奖;冯安琪老师获少先队说课福田区一等奖。

  这沉甸甸的多个“一”遍及多个学科领域,从各个方面佐证了福田区教科院附小的教学实力和育人实力,更证明了教科院附小拥有一支教学功力过硬、综合素质全面的“强师”队伍。那么,这所学校有何出类拔萃的“育师”之道?为何教科院附小能成为盛产“优师”的摇篮?

  资深名师联袂青年才俊,打造强力“优师”阵容

  

  在教科院附小的“优师”阵容中,不乏逐渐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新锐佳师;亦拥有躬耕教坛长达数十年,桃李满天下的资深名师。

  校长刘锐娟教龄长达30多年,她是小学语文副高级教师,曾获“深圳市语文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福田区语文学科首席教师”“福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她还时常走上讲台,亲自垂范。2021年举办的“课堂革命·福田表达│深圳福田课堂变革新生态全国展示活动(教科院附属学校·校长专场)(第一场)”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校长展示活动中,刘锐娟亲自执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忆江南》,与全国名师同行分享教育理念、授课技巧、教学精神,为青年教师作出榜样。她长期关注、关怀、关爱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搭建职业生涯成长的阶梯。

  前不久,教科院附小发起了致敬学校“30年以上教龄老教师”的相关活动。校内从教30年以上的资深教师获得了别样的“荣耀”。校长刘锐娟、教务主任刘波、语文教师金丽娜、美术教师韩虎然等均榜上有名——他们早已是所在学科的杰出教师代表,在福田区乃至深圳市均享有较高的专业知名度。他们在教学上的经验积累、底蕴积淀,已然成为教科院附小最可贵的财富。三十年恪尽职守,不忘初心;三十年爱心付出,润物无声;他们把青春无悔地奉献给了神圣的教育事业,他们在教书育人的生命历程里,始终坚守那份历久弥新的教育情怀。

  同期,教科院附小还发起了学校首届“最美教师”评选,“上榜”教师遍及老、中、青三代,他们风格迥异,却又殊途同归地诠释了教育之美。如黄蓓蕾老师从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曾多次被评为福田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先进工作者等;曾子芬老师是福田区骨干教师、福田区优秀中队辅导员,凭着对数学教学的热情与执着,把学生带进奇妙的数字世界里,尽情享受数字和图形的快乐;袁鹤涵老师的英语课深受学生喜爱,她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她怀揣着“做一名好教师”的初心默默付出、爱岗敬业、无怨无悔;徐燕老师是福田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中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她眼里有光,眼里有爱,用自己的细心、耐心和真心唤醒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刘薇老师事迹曾入选2015年《感动福田最美教师故事》,她努力让自己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能爱上阅读;刘红梅老师从教23年,用爱感化学生,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她们的执教生涯都有过精彩璀璨的故事,她们也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留给了教科院附小的师生。

  无论是“最年长教师”还是“最美教师”,他们都是楷模和榜样,都是教科院附小师资力量的中流砥柱。上述“评选”也侧面证明教科院附小正在全力打造敬师、爱师、重师的校园氛围,教师的归属感、荣誉感不断地增强。

  

  创设优质高效、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师成长机制

  

  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新锐教师,如何才能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这是关乎教师梯队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一所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教科院附小正在多措并举,创设优质高效、充满人文关怀的教师成长机制。学校正在倾力打造“青年教师成长营”,助力学校教师团队中的新锐力量迅速成长起来,在教学、教研等多个方面担纲重任。

  正如副校长黄结根所说:“青年教师成长营,是附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附小优秀的传统需要老师们一代代的传承,只有这样,附小的文化才能生生不息,附小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节节攀升。”

  为打造专业化教师学习团队,促进青年教师特别是新分配教师的迅速成长,充实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教科院附小实施“青蓝工程”。根据学校青蓝工程计划与实施方案,经双向选择,学校的资深教师与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师徒结对”,签署《师徒结对协议书》——其中规定了导师要求做到“三指导”;青年教师要做到“三学习”。这种“以老带新”的带教模式,让青年教师和资深教师的关系更为密切,“师徒”之间能够做到“一对一”的言传身教、倾囊相授,校园文化、传统和精神也能得到更好的接力与传承。

  教科院附小还制定了《骨干教师培养方案》,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拓展青年教师职业进阶通道,为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拟定系统化的路径。“我们提出了七个培养目标:一、培养骨干教师尊师爱校,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改革意识;二、培养骨干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教学的发展趋势,熟悉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基本技能;三、提高骨干教师学科的专业素养,提升新理念下学科教学水平,创新教学设计,为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奠定基础;四、通过培养,使骨干教师等干教师在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学观念、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成为学校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示范能力的标杆;五、通过培养,使他们成为学校一线教师骨干,承担起学校教学的重任,成为各学科教学的带头人;六、使骨干教师具有较强教育科研意识和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能独立完成各自学科教育教学中的研究课题和教改实验;七、促使骨干教师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提升自己,带动学校教师队伍,实现学校教师共同成长的远景。”福田区教科院附小校长刘锐娟表示。

  教科院附小还鼓励骨干教师采取不同方式提高自己学历,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种与本学科相关的学科培训,丰富专业知识;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种与本学科相关的研讨会、观摩会,拓展视野;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鼓励骨干教师外岀进修、培训,与友好学校进行交流,撰写心得体会。

  

  青年教师“亮剑”赛课活动,展示多元化教学技能

  

  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给新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锻炼提高、交流分享的平台,检验青年教师成长的“成效”。教科院附小近期开展了“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代表,展示了专业化、多元化、生动化的教学技能。譬如,在语文组青年老师的展示课中,有的老师利用图片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把课文编成儿歌;有的用动画片和谜语导入课文。在数学组青年教师展示课中,有的老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有的以“任务”驱动学子主动性;有的推行小组合作探究,把课堂自主权还给学生;有的把数学任务设计成游戏,充分激发学子的数学兴趣。在英语、音乐和体育组青年教师展示课中,有的老师用歌曲和游戏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有的让全体师生一同律动、歌唱,带来一场美妙的音乐会;有的把体育技术动作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练、赛等教学模式中……

  这次“赛课”充分体现了青年教师推动课堂创新的积极尝试,体现了教科院附小新锐教师的强劲潜力。“一次磨砺,一次成长;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青年教师来说,每一回比赛都是一次磨砺,每一次‘亮剑’都有一份收获。沉醉一路芬芳。教科院附小的老师们定能继续凝神聚力、苦练内功、潜心教学,不断在追求高品质课堂教学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刘锐娟用恳切的寄语勉励青年教师们。

  文:周正阳 制版:柴华 刘艳兰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