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圳小伙甘做拓荒牛 做村民的金融“知心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邱墨山 卢亮 11-15 00:20

  本期人物: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 林楷鹏

  编者按 作为“金融之都”和“年轻人之城”,深圳使命在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对青年一代寄予了殷切希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当下,青年人的命运与时代相连,深圳无数有志青年在各个领域倾注无限的热忱与实干,助力城市发展。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新的赶考路上,南方都市报联合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启动“见圳者 正青春”系列报道,聚焦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的多个群像,探索背后的金融动能,擦亮城市青春底色,激发深圳广大青年为梦想不懈奋斗的澎湃力量,让金融与青春奋斗者同行。

  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始终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8月,29岁的林楷鹏满怀期待,从深圳出发,一路向东来到了尚未正式揭牌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农业银行深圳分行在深汕乡村金融市场的“拓荒者”之一。

  入驻深汕以来,像林楷鹏这样的农行人,坚守“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

  扎根深汕

  既是金融“多面手”,也是深汕“拓荒牛”

  “村民们的认可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深汕特别合作区距离深圳东部60公里,占地468.3平方公里,星罗棋布般散落着187个自然村。初到这里时,林楷鹏的第一感觉是,“又偏又远又荒凉”。

  2019年12月30日,农行深汕特别合作区支行正式对外营业。入驻深汕以来,农行深汕支行紧跟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思路,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助力村集体经济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行动、土地整备等工作中发挥重要金融作用。

  林楷鹏说,“农行深汕特别合作区支行是开拓者,也是深圳分行金融服务脚步的延伸。虽然这里条件艰苦,但我一直坚信,我可以在这片热土发光发热,所以我毅然选择了来到这里,做乡村金融市场的‘拓荒者’。”

  在农行深汕支行,员工们需要身兼多职,成为“多面手”。在营业厅,农行深汕支行的员工们正忙着给村民开立银行卡,指导村民客户使用手机银行各项便民功能,帮助村民实现常见金融业务“指尖办理”。

  农行深汕支行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内首家正式营业的国有商业银行一级支行,支行始终坚持面向“三农”,因为服务贴心,在附近村民眼中是值得信赖的“大行”。

  谈起这一点,农行深汕支行员工们都十分自豪,“村民们把辛苦钱交给我们农行觉得很放心,我们提供的金融服务也让他们觉得很安心,而村民们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林楷鹏说。

  金融为民

  下乡服务,做村民的金融“知心人”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针对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这一特色,农行深汕支行因地制宜,实施“服务升温工程”,并制定“金融下乡”业务方案,组织员工走村进户、上门服务,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下乡对农行深汕支行的员工来说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很多深汕的老百姓只会讲当地方言,祖籍汕头的林楷鹏既能讲一口地道的潮汕话,又能讲一口流利的粤语,这极大地方便了日常下乡工作。

  作为农行深汕支行“金融下乡专项团队”成员之一,平日里,林楷鹏和同事们上门延伸服务,下乡为村民办理个人开户、手机银行、商户聚合码等金融业务。据介绍,2022年以来,农行深汕支行上门延伸服务覆盖26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服务村民逾4000人次。

  常年下乡,上门次数多了,农行深汕支行员工和当地村民逐渐建立起了信任。现在,每当看到农行深汕支行员工下乡送服务,村民们都会热情招呼,邀请他们去家中坐坐,喝一碗当地的特色擂茶。

  “从一个外来人,到逐渐成为知晓村里生产生活情况的‘知情人’,村民有什么金融方面的业务需求,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我,想到我们农业银行。”林楷鹏说。

  四年过去,深汕特别合作区从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变为生机勃勃的产业集聚区,从对口帮扶的产业转移园一跃成为现代化国际滨海智慧新城,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农行深汕支行员工初来深汕时的荒凉感,现在已被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取代。林楷鹏也在这里安家置业,扎下根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大有可为,能参与这里的建设,非常有成就感。”

  深 音

  对于未来,林楷鹏说,“在新征程上,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服务乡村振兴,让优质金融服务走进深汕的千家万户。”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采写:湾财社记者 邱墨山 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