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西丽湖论坛开幕 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和举措集中发布

与会人士盛赞深圳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会有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产品出现”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伍曼娜 11-16 00:57

  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

  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

  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陈华平。

  11月15日,2022西丽湖论坛在深圳大学城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这是自2021年首届西丽湖论坛成功举办后,深圳再次围绕“创新”发展主题,举办西丽湖论坛这一国家级科教领域盛会。论坛围绕“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永久主题,聚焦“开放 融合 未来”三个关键词,邀请中外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议开放融合发展趋势、共享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共担科技自立自强责任使命。2022西丽湖论坛由科技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南山区人民政府承办。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执行干事邹刺勇致辞。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出席开幕式,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主持开幕式。

  此次论坛开幕式上,还集中发布了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性、重大突破性、前沿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成果和举措,包括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深圳零一学院、深圳科创学院等科技创新平台的揭牌,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落户。

  西丽湖论坛已成为知名论坛  

  王志刚代表科技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西丽湖论坛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充分彰显大湾区特色、体现融合创新特点的知名论坛。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与粤港澳三地联动,支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进一步汇聚优质创新资源,构建多级联动技术攻关体系,厚植人才第一资源优势,共同推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成为国际科技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李家超表示,香港与深圳一直保持紧密沟通,共同推动两地科创合作。香港将研究加快发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港方园区,进一步畅通与深圳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科创要素跨境流动。香港会继续发挥好“一国两制”优势,汇聚海内外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联手合作、优势互补,发挥协同效应,增强区域发展动能,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为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谱写新篇章。

  贺一诚表示,粤澳双方正在携手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科技创新标杆城市之一,在科技创新应用、产学研成果转化和资本人才对接等方面均有丰富经验。澳门将与大家一起参与,共同为融入大湾区建设发展作出贡献,协力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孟凡利对大家的出席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深圳将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工作、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吸引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创业资源,与大家一起共享发展机遇、共谋创新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邹刺勇表示,西丽湖论坛关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的讨论,有助于及时分享全球最佳实践。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将继续积极支持成员国开展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希望各位嘉宾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并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

  系列科技创新平台揭牌  

  “零一学院希望把全国甚至全世界想实现自己梦想的小孩选出来,用全中国、全世界的顶尖科学家、顶尖企业一起来培养。”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零一学院创始人郑泉水在采访中透露,零一学院已经招收两届学生。他介绍,“零一”有三个含义:第一,聚焦培养有志于“从0到1”创新改变世界的学生;第二,“零一”代表数字时代;第三,零一学院本身就是一个“从0到1”的创新。“零一学院这个形态以前是不存在的,全世界都不存在。”

  “今天的揭牌对于零一学院来说是一个新地起点。”郑泉水说,这是零一学院成立后,正式地对外宣告。“这是以深圳全市之力来支持的一所学校,对我们来讲,这是更大的使命也是更大的鞭策。”

  系列科技创新平台的揭牌,凸显了深圳支持创新创业的决心。  

  深圳创业环境有三个特点  

  深圳有较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在论坛活动现场,相关人士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采访中,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会长、深圳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表示,深圳创业环境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第一,深圳有懂市场懂专业的政府,所以深圳制定的创业政策非常吸引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深圳;第二,深圳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城市,而且由于比邻港澳,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愿意到深圳来;第三,深圳是市场经济催生起来的城市,很多创业者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上下游产业,找到可以共鸣的产品和科技;第四,创业投资方面深圳也是全国的重要高地,而且深圳的创业投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现在围绕着‘20+8’产业集群,会有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产品在深圳出现,所以在深圳创业特别是进行科技创业,在全国来说是首选之地。”陈玮坦言。

  围绕科教产金“四融合”大咖开讲

  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领军人物围绕科技、教育、产业、金融“四融合”领域进行主旨演讲。开幕式后,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陈华平,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大卫·科恩伯格,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开讲。  

  菲尔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

  “几个月前,我决定永久定居深圳”  

  今年9月,埃菲·杰曼诺夫正式成为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几个月前,我决定永久定居深圳。”演讲过程中,埃菲·杰曼诺夫透露了自己选择深圳、选择南方科技大学的原因。“在过去25年中,我每年都会来中国,我有关系非常好的中国朋友和同事,我看到了中国政府对科学发展,特别是对数学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表示,在包括中国的全球范围内还有很多更有名、排名非常靠前的大学,但是只有在南方科技大学他才能够加入到学院建设中,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

  “希望深大产生三项诺奖级别的成果”  

  论坛上,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发展思考》为题,就高等教育发展要求、高等教育理念转向、深圳大学战略规划几个方面作了演讲。“从发展全局来看,我们一定要更加突出高等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战略性作用。”

  毛军发介绍,深圳大学作为深圳市高等教育的长子,明年将迎来40周年校庆。“在我看来,深圳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有三个比较独特的要求:一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希望到本世纪中叶能够再培养出10位马化腾量级的杰出校友;二是在科研方面,希望能够产生三项左右诺奖级别的成果;三是在社会服务层面,要为深圳打造中国的硅谷,要像当年斯坦福大学发挥作用一样,发挥深圳大学的作用。”  

  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陈华平:

  “做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各项准备”

  “实践证明,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陈华平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资本市场对支持科技创新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需要一套灵活高效的创新支持服务体系,推动科技、资本、产业深度融合。

  陈华平说,新企业往往面临商业模式新、技术迭代快、投资风险大等诸多挑战,融资受到较多约束。资本市场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独特机制,更加适应创新企业特性和内在需要,能够有效支持创新企业、激发创新活力。深交所按照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做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各项准备,巩固深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持续优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市场吸引力和企业获得感。

  聚焦

  A

  举办西丽湖论坛有何意义?深圳打造的国际化创新论坛品牌

  “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创新之城”深圳,“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蔚然成风。早在2020年12月,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出台专项文件支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就提出支持举办西丽湖论坛,打造国际化创新论坛品牌。2021年12月,以“创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首届西丽湖论坛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取得了很大社会反响。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目前,西丽湖论坛不仅是加快推进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更已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盛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品牌。

  论坛以“西丽湖”为名,以“创新”“发展”为主题关键词,其在最初落地选址时,就已经瞄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位于南山区北部,是深圳科教资源最丰富、高端人才最密集、科技创新能力最强、产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高地的核心载体、部省市共建的重大创新平台。

  而西丽湖论坛则围绕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的目标及功能定位,以构筑“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为主线,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彰显大湾区特色、体现融合创新特点的高级别创新品牌,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在创新体系中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

  B

  本届论坛全程都有哪些亮点?13场平行论坛实现粤港澳联动

  据了解,2022西丽湖论坛按照科技、教育、产业、人才、金融、粤港澳协同六大板块,设置13场平行论坛。在粤港澳三地联动,实现交流“无边界”、精彩“不落幕”。

  11月15日起,将举办1场主论坛以及7场平行论坛,其中在深圳举办“大湾区智慧城市院士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高峰论坛”“国际科技创新园区发展论坛”“湾区校长论坛暨深圳大学40周年校庆学术论坛”“网络技术创新发展论坛”等5场平行论坛,在中国香港举办1场“深港协同创新高峰论坛”,在中国澳门举办1场“澳门与内地企业家创新创业论坛”。

  后续还将陆续举办系列平行论坛,引入科技部相关司局的重要活动资源,包括“科研组织创新变革与发展平行论坛”“何梁何利基金高峰论坛暨图片展”“科教融合平行论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创新药物研发主题论坛”“交叉‘碳’索才聚峰和第二届科技领军人才交叉创新荟”等。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摄影:南都记者 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