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奋进新征程,高质量打造民生幸福城区

近年来,大鹏新区交通路网日臻完善。 林宏松 摄

深圳医改“大鹏模式”。 欧淑清 摄
深圳海洋大学选址落户,与人大附中、红岭教育集团、深圳中学等名校合作办校,深圳中学大鹏学校封顶;高标准建设大鹏新区人民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等多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一;全市首个可售型人才住房项目封顶;地铁8号线三期、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交通建设提速……
临近年底,位于深圳东部的大鹏新区,山海间和风惹人醉,一系列详实的“民生数据”也陆续绘进现实,映照着街坊们不断改善的生活,见证了老百姓节节攀升的幸福感获得感。
今年以来,大鹏新区党工委坚持将“福民兴区”与“生态立区”“经济强区”作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三驾马车”,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近日,大鹏新区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提出将坚持人民至上,在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打造和谐幸福城区等方面着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切实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大鹏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一幅厚重而温暖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引名校办名校,更多优质教育“花开有声”
教育是民生之本。深谙其道的大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今年以来,大鹏新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新改扩建,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新区办学,协同做好深圳海洋大学筹办工作,通过优化区域教育供给结构、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民生发展格局。
学校建设频频传来好消息:10月26日,位于大鹏办事处的深圳中学大鹏学校项目完成封顶,项目计划明年6月建成并在秋季开学。将时间的钟往前拨,今年9月,大鹏外国语小学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620个;3月,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二期提前竣工,新增1470个学位,加之大鹏第二小学综合馆“上新”,今年以来,大鹏新区新增学位超3000个,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提速。
“量”中突破,也在“质”上齐升。为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大鹏新区用心用情书写一份“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民生答卷。不仅积极引进名校,推动深圳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红岭教育集团(大鹏校区)等学校加快建设,争取2023年正式开学,还在全市率先实现公民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园及学区化治理100%覆盖,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数均位居全市前列。
基础教育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也在这里拔节生长:选址大鹏新区坝光片区的深圳海洋大学,以建设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的新兴研究型海洋大学为目标,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负责筹建。随着国家深海科考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相继落地,新区在推动民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将更为笃行致远。
探索“大鹏模式”医改,街坊在家门口看好医生
今年4月,在深圳市第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推进大鹏新区人民医院等在建项目建设”作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深圳”的重要一环,被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3个月后,大鹏新区人民医院项目Ⅱ标段顺利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预计2023年底建成。
作为深圳东部片区首家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疗养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加速建设的大鹏新区人民医院,是新区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新区积极探索深圳医改“大鹏模式”,成立了全市首个市、区、社康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医联体——深圳市大鹏新区医疗健康集团,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牵头组建,对新区3家区级医院及所辖21家社康机构进行一体化管理。至此,新区初步建立起“市级医院-区级医院-社康机构”三级诊疗体系,实现了辖区居民“小病不出社区、急病不出新区、大病不出集团”,推动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满意度等多项指标位列全市第一。
如何推动新区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新区将实现“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列为优选。当前,新区完成公立医院改革,全科医生每万人数位居全市前列;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培养引进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继打造全市首家“医养康护”综合体后,新区还聚焦与坪山区的区域联动,建设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打造集高端康养基地,形成医养产业全周期闭环。
托起“安居梦”,保障住房为民生幸福加码
要让幸福大鹏成为新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方式,“住有宜居”是答题关键点,也是新区坚持“福民兴区”,围绕“民生七有”大幅提高公共服务集约供给质量的生动体现。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去年,新区已建成规模最大的人才住房项目——安居东湾半岛花园首批780套人才住房交付“入伙”;全年完成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43套,供应房源1068套,配租率最高达96%;全市首个可售型人才住房项目——安居君兰湾府在坝光全面封顶,建设可售型政策性住房567套,满足人才在“租”之外对“购”的住房需求。
同时放宽配租门槛和优化配租政策。一方面,降低人才学历、户籍等配租条件,面向在新区服务的企业及非企业组织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进行配租;另一方面,试点将部分房源配租给新区无房群体,并开启常态化配租模式,消除集中配租等待时间。
如今,多个保障房和人才房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已成为新区一道亮眼风景线。在大鹏办事处布新社区,新区目前最大的人才住房项目——08-13地块人才住房项目火热建设中,全部建成后将可提供3054套住房;白石岗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贡献用地公共住房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人才住房433套;新区首宗“工改保”、安居型商品房项目——贝添利项目将筹集房源不少于1750套……大鹏新区正持续健全公共住房保障体系,为民生幸福加码。
提速交通建设,铺就新区向湾区“快车道”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俯瞰大鹏新区,一条条日益串联成网的交通道路,宛如一条条血管,为滋养多个重点项目建设输送营养,提高新区交通通达度的同时,也为大鹏创建与外部全面开放联通的新格局提供更多想象。
“看着大鹏近年来的交通道路网越建越密,出行越走越顺畅,加上这里环境好,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幸福。”说到大鹏交通变化,在葵涌办事处生活了30多年的梁阿姨感慨道。她还特别提到在建的深圳地铁8号线三期,“平时常常坐公交到市中心,一到节假日就容易塞车,希望地铁早日通车,出行更方便”。
数据显示,2021年,新区共有21个交通项目圆满竣工,新增、改造道路里程大幅提升;今年将重点加快环城西路、外环高速三期等工程进度,加快构建“三横两纵一圈”干线路网体系。随着通往大鹏的第一条地铁——深圳地铁8号线三期,以及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建设持续取得进展,坐着地铁去看海即将成为现实,大鹏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除了通堵点、破难点,提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鹏新区还整体谋划加快交通联通,主动融入湾区发展大局,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目前,新区正推动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规划建设、加快南澳码头(口岸)建设,形成“陆海空轨”立体交通体系,提升新区通往湾区的便捷度。
轨道开建、名校落户、看病方便、住房有保障。面向未来,大鹏新区将以更完善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高质量打造和谐幸福城区。
文:陈杏花 吴依妮 陆丹
制版:陈欣 肖美连 严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