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把“爱的教育”书写在福田大地 打造首善之区民生幸福标杆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许沁月 12-30 02:48

  首善之区,首善教育。改革从未止步,创新正在进行。站在“双区”版图上瞭望,福田教育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擘画未来,以更加昂扬的步伐迈入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新征程,努力打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

  这一年,福田教育稳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这一年,福田教育全力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在幼有所育上持续发力,成立10个幼教集团和17个学区;这一年,福田基础教育学位建设持续推进,全年建设计划完成14所新、改扩建学校工程,其中义务教育学校9所、幼儿园3所、高中学校2所,新增各类学位12255个。福田教育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后与深中、深大附中合作办学;这一年,福田教育正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被教育部遴选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福田教育以卓越教育赋能先行示范区建设,在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上勇毅前行,努力答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考卷”。

  帮扶支教彰显爱的担当和责任  

  2020年4月,福田荔园外国语小学(天骄)刘小玲老师奔赴新疆喀什,开启支教工作。支教期间,刘小玲的付出和成绩一样有目共睹——她所执教的班级,语文成绩比起初接手时的年级最后一名,获得了明显提升。

  多年来,一批批刘小玲老师们的福田教育人的身影,出现在深圳对口帮扶的全国各地,在新疆喀什,在西藏林芝,在广西环江,在广东河源,在广东肇庆,接过帮扶支教的接力棒,以责任和担当,书写了大爱的教育。

  为全力以赴做好基础教育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帮扶工作,福田区教育部门精选骨干118人次前往新疆喀什、西藏、广西南宁、广东汕尾、广东肇庆等地开展帮扶支教;接收广西南宁、肇庆等地88名骨干教师到福田进行跟岗锻炼,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组织20余所中小学与帮扶地学校开展线上线下等各种教育交流活动共计50余次,学校间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同谋发展。

  近日,深圳首批肇庆支教队60名专家教师全部抵达当地,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福田区各中小学校派出专家教师,以“组团式”支教方式均衡分配到广宁、德庆、封开和怀集四县,每县集中帮扶3至4所学校。到达后,老师们迅速投入工作,福田区驻德庆县官圩镇中心小学支教教师周洁宇、郑丽华、江小燕、张玉娟和胡品忠5位老师,奔赴下属教学点——沙旁小学开展“送教引领·精彩纷呈”送课下乡活动,其工作能力和作风深受赞誉好评。

  福田区各级名师工作室与肇庆四县名师,还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开展送教帮扶。

  在封开县江口街道中心小学南校区,前来支教的福田区南华小学邵成老师联系爱心机构,为学校获得近2000册图书的捐赠。封开当地防溺水工作严峻复杂,利用假期时间,邵老师和其他支教老师一起参与巡江,为学生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为让福田优质教育经验在帮扶当地落地生根,福田区还接收肇庆市广宁等四县教育系统60名骨干教师到福田进行跟岗锻炼。今年以来,福田区教师发展中心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了系列主题培训共计29场次、100多个学时,辐射结对帮扶的德庆、封开、怀集、广宁四县中小学教师近万人次。

  为让当地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福田区援建广西南宁市隆安·深圳福田实验学校,补齐当地教育资源不足短板,让山区课堂进入“深圳时间”。

  扶贫支教,不仅出人、出钱,还出力。今年以来,福田区教育局积极组织全系统140余所学校(幼儿园),通过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福和直通车”小程序等渠道采购对口帮扶地区农副产品价值400余万元,组织全系统140余所学校(幼儿园)采购对口帮扶地区农副产品价值1500余万元。  

  午餐午休服务尽显爱的用心和用情  

  全区学校食材集采集配、加速推进食堂自营、探索“躺睡”代替“趴睡”......为让学生们在学校吃好睡好、健康成长,福田区始终把校园午餐午休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

  吃好,还要睡好。走进福田区外国语教育集团(福保)二年级(1)班,顿觉眼前一亮——教室里原本深邃沉静的海洋蓝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青草绿。原来,为了让孩子们有更舒适的午休,学校为一、二年级同学置换了可供午休使用的全套桌椅。这套桌椅使用简单,学生只需轻轻提压,再将脚托轻轻拉出,平时端坐的椅子就轻松变成了可斜躺的“午休小床”,由“趴睡”变成“躺睡”,为孩子们的午休时段增添了几分舒适与惬意。

  为满足孩子们“睡好午觉”的需求,福田区各学校“八仙过海”出新招,突破各种条件限制,为学生创设“躺睡”条件。今年9月开始,莲花小学、红岭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在教室装上了储物柜,专门存储学生的床垫、枕头、被子等寝具。午餐后,学生可以将寝具平铺在合适空间,躺着午睡。

  这学期,福田区各学校的午休午餐服务同步推出。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不少学校设计了“自选动作”,为午休午餐时间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皇岗小学、文天祥小学等学校为孩子专门定制了午餐铃、餐间音乐、午休铃、起床铃;梅林小学为孩子们准备了专用的午餐垫;在荔外深南校区,孩子们午休前还有老师朗读绘本。

  数据显示,福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提供午餐午休服务,其中2.9万名学生已通过折叠床、可变床课桌椅、午休垫、睡袋等实现躺休。

  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王巍表示:“预计到2023年底,福田区属公办中小学食堂将全部转为自营。我们将不断优化午餐午休服务,让孩子们吃好、睡好,将教育的民生温度送到学生的嘴边、家长的心里。”  

  特殊教育凸显爱的温度和厚度  

  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福田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特殊教育工作,福田区竹香学校在福田区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发展区”的引领下,围绕创建工作的各项要求和攻坚清单,以学校重建为抓手,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竹香学校开办于2016年,是福田区唯一一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前来就读的孩子学习和表达能力弱于同龄人。竹香学校开办前,这些孩子的学校教育是缺失的。如今,他们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中,上课、值日、参加升旗仪式,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

  刚入学时,许多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会上厕所。教学之外,老师们还要花大量时间教孩子们如何吃饭、怎样如厕。帮学生擦鼻涕、擦屁股、换尿裤等,都是老师们生活的常态。作为一位特殊儿童的家长,一位从教31年的教师,黄木生校长始终笃信——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全身心爱学生,爱教育这份事业,而没有用心、用情,没有爱,做不了教育,更做不了特殊教育。

  融合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为了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福田区彩田学校打造了特殊学生融合教室。融合教室将融合教育和康复训练相结合,为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和家长,提供一个学习、康复和生活辅导等全方位支持的教育场所。长期以来,福田区百花小学积极推进融合教育,照顾学生个体差异,满足特殊教育需求。学校建设有资源教室,并由学校专职教师负责运转,同时还外聘两名兼职资源教师,为特殊学生提供长期的一对一个别化辅导、专项小组课和入班融合倡导课等暖心帮助。

  福田区严格落实各级特殊教育文件精神,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在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方面,福田区通过建立1所特殊教育学校、建成63所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其中招收5人(含5人)以上的残疾儿童少年学校25所)、与6所民办康复机构合作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分教点、为无法到校的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等多项措施,为全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教学服务。

  除了提高环境质量,培养专业的师资力量外,福田教育在融合教育的课程建设上也可圈可点。福田区普通中小学校均组建随班就读工作小组,认真落实“一人一案”,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融合教育课程,探索融合班级差异教学策略,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服务,提高融合教育质量。

  福田是深圳的经济大区,也是优质教育资源最密集的区。福田将把更多的资源、更好的地块、更大的投入用于民生事业,不断擦亮“幸福福田”金字招牌。

  在“幼有善育”上打造标杆,率先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构建高品质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到2025年新改扩建幼儿园21所,让“福宝宝”们得到精心的呵护。在“学有优教”上勇当先锋,积极创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区,到2025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1万个,进一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把“爱的教育”书写在福田大地上,打造首善之区民生幸福标杆。

  文:许沁月

  制版:杨存海 邹虹香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