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壆岗小学:
以美润德,以美育人,以美促劳 双减时代的生动育人实践

壆岗小学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壆岗小学的剪纸课程获评深圳市好课程。

壆岗小学教导孩子们学习戏曲知识,欣赏和学唱经典粤剧唱段。
“双减”时代,如何推动减负增效,如何推动五育并举?怎样促进学子的综合素养提升?一所历史近百年的老校给出了她的答案。她就是创建于1927年的壆岗小学。她原址为壆岗大宗祠,旧时称作壆岗学堂,1950年正式更名为壆岗小学,1990年搬迁至现址。
学校以“博爱 智慧 立生命之基”为办学理念,形成了“博爱”德育活动体系、“博见”课程体系、“智慧”综合评价体系、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开发了党史学习教育、足球特色教育、艺术特色教育、诗词主题教育等特色课程。“校有品位、师有所长、生有所成、和美健康”的美育理念。艺术学科以美润德,以美育人,与课堂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师生发展相结合,不断拓展美育外延,逐步形成美育特色,打造壆小品牌。
学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粤剧中国保护中心推广基地”,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围棋特色示范学习”、“深圳市党史学习教育示范校”、“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深圳市首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实验校、“深圳市德育绩效示范学校”、“深圳市馆校结合科技教育基地校”、“诗教中国”深圳市第二批试点校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壆岗小学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以“看见”的智慧和思想,追寻教育最美好的样子。
积极构建美育课程,逐步形成美育工作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品牌名校,学校以“美育”为抓手持续推动课程建设。加强美育管理,营造美育氛围,以“课程实施、科研支撑、文化引领、活动推动、环境熏陶”美育工作机制为引擎,实行全员美育、全程美育、全面美育。在美学理论、教育理论指导下,组建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学校美育工作长效机制,确保美育工作顺利高效进行。
学校积极构建、完善课程机制。深化课程改革,开发系列剪纸、国画、竖笛、合唱、形体、粤剧校本课程等课程体系。学校将美育与德育相结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项目“达标活动相结合,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相结合,逐步形成美育工作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粤剧社团和剪纸课程成为学校品牌特色
基于“双减”时代下的育人要求,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落实五育并举,积极探索以“美育”为窗口引领学子综合素养成长的有力机制,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确保校内减负提质,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壆岗小学所处的沙井,既是千年蚝乡、足球之乡,也是粤剧之乡,有着千年文化历史积淀,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壆岗小学美育活动创作提供了众多的资源。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设了纸艺、民间剪纸、软陶、综合绘画,国画、合唱、合唱启蒙、舞蹈、舞蹈启蒙、粤剧、竖笛、朗诵等美育社团,普惠每一个学生,开发学生潜能。学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粤剧中国保护中心推广基地”学校,成立了宝安区李静名师工作室(美术)。
学校美育在教研、教学、竞赛中也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力求实现教研训的一体化。在宝安区李静名师工作室(美术)的引领下,将美育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校本教研紧密结合。近三年来,美育教师主持的课题有7个,分别是《粤剧中德育资源的开发研究》、《小学低年段舞蹈游戏化教学的探究》、《小学阿卡贝拉社团的训练方法探究》、《剪纸艺术中的吉祥图案在小学剪纸教学中的研究》、《国画教学中随堂小练笔的指导与设计策略研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实践路径的研究》。
值得重点介绍的,是壆岗小学“小红豆”粤剧社团,社团现有男队(20人)和女队(20人)。组建粤剧社团,深耕粤剧专训工作,是传承民族文化,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有益尝试,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少年儿童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社团以“熟悉粤剧,尊重艺术,传承文化,提高素养”为目的,开展课堂教学以及粤剧艺术欣赏活动,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基本的戏曲知识,欣赏和学唱经典粤剧唱段,提高艺术审美修养,使国粹艺术发扬光大。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学校首选经典粤剧唱段,适合低年级孩子演唱的传统粤剧唱段,再学习粤剧的唱念做打以及粤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还利用网络资源赏析和学唱粤剧经典唱段作为活动内容。通过学生赏析,对名家名段作初步的认识;通过粤剧学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学校艺术节节目汇报时,学生能够完整演唱一个粤剧小唱段。学校每年有计划地编排适合学生的粤剧剧目,参加广东省和全国的戏曲小梅花比赛并常年获奖。
剪纸是壆岗小学的品牌校本课程,是体现了学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项目。学校在特定的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剪纸课,形成课程体系。“小剪纸,大中国”,让民族文化沁入心间。围绕剪纸,运行“一统、二百”式的活动模式,其中“一统”为统一确定班级课外活动主题为“小剪纸,大中国”,“二百”为各班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班学生的活动内容,形成同一主题,但却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局面。2021年6月,壆岗小学带着一组红色主题剪纸作品来到手拉手学校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景阳小学,此次由剪纸社团学生以百年党史为主线创作的“中国精神”系列作品,共11幅,其中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工匠精神”“探月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近年来,壆岗小学剪纸课程获评深圳市好课程,剪纸学科带头人李静成立宝安区剪纸教研工作室,并在次年成立名师工作室。剪纸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一剪之巧夺神工 妙手裁出五彩梦》获广东省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成果二等奖。剪纸课程入选深圳市“好课程”、宝安区“好课程”二等奖;剪纸工作室有教研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优秀的教学案例;出版《传承发展——剪纸校本课程设置与实施》;多个剪纸课题在区立项。
以美促劳,促进五育融合,“美育促多育”的综合成果不断凸显
通过美育传承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养,培养思想情操,并由此带动、促进学子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的培养,促进五育融合,是壆岗小学生动的育人实践。譬如,壆岗小学利用楼顶空地建设劳动科技食育农场泽物园,引入智能化户外无土栽培蔬菜森林种植系统,面向学生开展科技农业、农耕文化、耕作体验、果蔬食品安全与营养等内容的体验式、场景式科普教学。学校铺排了劳动光荣展示区,设计了“上善荟”长廊,展示了二十四节气的科普知识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背景下的学生劳动风采,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劳动光荣的理念,争取在劳动过程中发挥创造力,2022年10月,壆岗小学承办深圳市“食育进校园”活动,将食育、劳动教育和美育相结合。校园设置了食育文化走廊、食育农场及多育融合展览。学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造管道无土栽培立体种植农场,并让全校学生参与蔬菜栽培,让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教育。在多育融合展览中,学校展示了学生用剪纸、绘画、纸艺等方式制作的各类果蔬作品,并亲手制作蛋糕、水果拼盘等食物,从中展示了学校“美育促食育”,“美育促多育”的综合成果。
据统计,壆岗小学美育项目近年获国家级金奖4个、省级金奖6个、市级获奖7人次、区级获奖60余人次。其中,2022年7月,中国第二十六届小梅花比赛中,壆岗小学的粤剧《武松大闹狮子楼》获集体金奖;黄语博同学演绎的粤剧《钟馗上路》获个人金奖;黄诗琪同学演绎的粤剧《摘樱桃》获个人金奖。2021年7月,中国第二十五届小梅花比赛中,壆岗小学的粤剧《战冀州》获金奖。2022年5月,广东省第十三届小梅花比赛中,壆岗小学的粤剧《武松大闹狮子楼》获集体金奖;黄语博同学演绎的粤剧《钟馗上路》获个人金奖;黄诗琪同学演绎的粤剧《摘樱桃》获个人金奖。2021年5月,广东省第十二届小梅花比赛中,壆岗小学的粤剧《八大锤》获集体一等奖;蔡睿涛同学演绎的粤剧《战冀州》获个人金奖;胡孟娟同学演绎的粤剧《情盼》获个人金奖。
“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壆岗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底蕴和现代特质的品牌小学,壆小少年是会思考、会质疑、具有主动选择能力的“善择学子”。接下来学校也将在跨学科的视野下探索并开展丰富的活动,创设生动的情境,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具有高度生命意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时代新人。
文:周正阳 制版:黄亚岚 王娟娟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