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国内最大开源硬件制造商 公司境外收入占比超85%

矽递科技近期拟公开募集资金约7.75亿元,南都湾财社记者留意到,其研发费用率不及同行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邱墨山 02-28 00:00

  近日,深圳矽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矽递科技”)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冲刺创业板IPO上市。

  据了解,矽递科技此次IPO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934.62万股,募集资金约7.75亿元,用于超低功耗智能传感系统产业化项目、新一代边缘计算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翻阅矽递科技招股书,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矽递科技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均为正增长,但研发费用率不及同行。

  同时,作为与半导体行业高度关联公司,矽递科技境外收入占比超85%,且经营所需的关键元器件也主要来源于境外供应商,存在一定的风险。

  起步

  在华强北逛了一圈 80后“创客”决定留下创业

  矽递科技成立于2009年8月5日,是一家创新型物联网科技公司,主营业务为边缘计算硬件、网络通信硬件、智能传感硬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提供各类研发辅助产品及服务。

  公司由潘昊和缪建国共同出资设立,两人均为80后。其中,潘昊出生于1983年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硕士学历,现任矽递科技董事长、总经理;缪建国出生于1988年5月,高中学历,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

  潘昊曾在一次演讲中谈起了创业经历。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了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的制造部门,担任产品工程师。待了十几个月,他便选择了辞职,“我觉得在英特尔的工作生活太有安全感了”。

  辞职后,潘昊并没有直接开始下一份工作,而是选择一个人骑行,在国内转悠了三个多月。潘昊说:“当骑到北京时,我选择在一家只有两人的公司打拼。那段时间跑业务、采购,什么事都得自己搞定,我借此迅速熟悉了国际贸易流程。2008年,公司办事处撤销,我再次面临人生选择。”

  2008年7月,潘昊来到了深圳,“在华强北逛了一圈就决定留下来创业”。不久后,他拉着同学的弟弟缪建国,在租来的一处房子成立了矽递科技。

  发展

  成国内最大开源硬件制造商 还曾创立柴火创客空间

  靠着论坛上的开源图纸,潘昊和他的团队制作出了公司的第一款产品——加速度传感器,深受“创客”欢迎。“慢慢地整个公司才架构起来,公司各种部门也慢慢成型。然后开始陆续接到一些比如Google、微软等大公司的订单。到2012年,矽递科技已成为国内最大、全球前三的开源硬件制造商。”

  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潘昊还是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招股书称,公司于2011年创立了柴火创客空间,布局创客社区。经过多年的经营,柴火创客空间成为深圳的科技交流窗口之一,搭建从科研成果到产业化应用的桥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11月,矽递有限(矽递科技前身)还曾搭建VIE架构以进行境外融资。目前,矽递科技曾搭建的VIE架构已经拆除。对于拆除VIE架构,矽递科技表示,基于公司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国内资本市场政策变化等方面的综合考虑,VIE架构参与各方经友好协商决定解除控制协议、拆除VIE架构并对矽递有限实施股权重组。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矽递投资直接持有公司2376万股股份,占公司表决权的40.94%,为公司控股股东。潘昊直接及间接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的56.72%,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成绩

  净利润三年暴增近9倍 境外收入占比超85%

  2020年-2022年(下称“报告期内”),矽递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5.66亿元和7.4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07%;净利润分别为1526.96万元、7875.5万元和1.45亿元,三年时间暴增近9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8.51%。公司业务发展情况良好,经营业绩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在风险提示中,矽递科技表示,若公司主要产品出现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剧烈波动、产品价格下降、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公司将面临营业收入下滑、毛利率降低、业绩波动的风险。

  报告期内,矽递科技主营业务产品主要包括边缘计算硬件、网络通信硬件、智能传感硬件和研发辅助产品及服务,该四类产品系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在99%以上。

  其中,矽递科技营收目前最主要的来源是网络通信硬件业务。报告期内,网络通信硬件产品收入增长强劲,2020年以1674.71%的速度增长至2.5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2019年的5.06%快速提升至45.51%。2022年,矽递科技的网络通信硬件业务收入依然保持强劲增长,突破3.21亿元营收。

  边缘计算硬件是矽递科技的第二大业务。2020年,该业务占比曾高达45.25%,2022年下降至38.50%,但也实现了2.88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76.26%;智能传感硬件是公司第三大板块业务,2022年实现营收5766.21万元,对企业营收贡献虽不到一成,但业务规模在逐年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矽递科技虽是一家本土的物联网企业,但产品主要销往海外。报告期内,境外收入分别占88.93%、92.99%、91.49%,收入主要来源于北美、欧洲等国家或地区。2022年,矽递科技的前五大客户分别是得捷电子、安富利、贸泽电子、DMY和Parley Labs。

  困难

  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风险

  在招股书中,矽递科技也提示了相关风险。矽递科技表示,线上销售模式下,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风险,涉及政策法规变动、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税收、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

  矽递科技表示,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可能面临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涉及的法律环境将会更加复杂,若公司未能及时了解相关区域的经营环境、监管要求,或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和能力,会对境外经营的业务带来一定的风险,从而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不仅高度依赖海外市场,矽递科技经营所需的关键元器件也主要来源于境外供应商。报告期各期,公司境外采购金额占各期公司采购总金额的比例分别为41.29%、47.87%和49.37%。

  对此,矽递科技也表示,未来,如果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或公司所涉及的其他主要海外市场的国家或地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若公司未采取相应措施,则有可能影响公司在该国的采购与销售。

  焦点

  公司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均值?

  招股书称,主因为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规模增长迅速

  研发创新是科技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报告期内,矽递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2492.86万元、3462.62万元和4218.31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4%、6.12%和5.63%,研发费用率呈下降趋势。

  但矽递科技的研发费用在行业中并不亮眼。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公司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分别为11.35%、9.64%,矽递科技的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以2021年为例,矽递科技研发投入3462.6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12%,而广和通、移远通信、移为通信、映翰通的研发费用率均在9%以上。

  对此,矽递科技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率较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偏低,主要系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规模增长迅速。公司研发团队人员稳定,而同行业上市公司研发团队人员数量相对较多,研发人员所需的办公场地、固定资产设备投入较大,同行业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中的职工薪酬和折旧摊销费用较大所致。

  招股书显示,矽递科技此次IPO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934.62万股,募集资金7.75亿元。

  其中,为实现超低功耗智能传感系统产品的成果转化,丰富公司业务领域及下游应用布局,提升公司的市场份额以及扩大公司的品牌影响力,矽递科技拟将3.48亿元投入超低功耗智能传感系统产业化项目。

  矽递科技表示,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向符合当前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产品迭代、升级路径、研发能力提升需要及营运资金需求。募投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提高公司研发设计能力、丰富公司产品体系、提升公司新兴产品产业化能力并充实营运资金,有助于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公司经营战略的实施。

  采写:南都湾财社 记者 邱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