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小学:
“梅之文化”引领高质量办学之路 师生嘹亮奏响“梅之韵律”


在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梅山南麓,一所具有20多年历史的老牌学校,在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节点,她,就是美丽的梅山小学。梅山小学占地12224平方米,建筑面积16718平方米。教学班37个,学生1558人。专任教师90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4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87人(硕士19人)。福田区未来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福田区思政工作坊1个,主题阅读教学工作坊1个。
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依凭毗邻梅山的地理环境,开展以“梅之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结出累累硕果。经过多年沉淀,具有“梅山特色”的校本文化、课程体系和办校精神,已渗透在学校的每一寸肌理之中。在“梅之文化”的指引下,梅山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持续优化内涵、精修内功,在日积月累中走出了一条教学相长的高质量办学之路。
梅山小学何以能“低调而卓越”地成长,梅花的精神品质成为学校精神图腾
梅山小学何以能“低调而卓越”地成长?这其中的关键密码是什么?“早春时节,梅林山漫山腊梅绽放,朵朵向阳。学校从盛开的梅花提炼出‘优雅高洁、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奋勇当先’的精神品质成为学校精神图腾。”梅山小学相关负责人这样阐释学校的核心内涵。
梅之坚韧,梅之秀艳,梅之菁华……这样一所依伴“梅山”而建的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可将“梅”的优秀品质悉数熔炼内化为闪耀的办校精神。学校因地制宜开展研究梅之文化的内涵与办学主张、方向、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学校办学理念的核心质素。学校从“梅之形”“梅之品”“梅之神”“梅之彩”“梅之情”五个角度打造“梅之韵”课程建设体系——如今,“梅之韵”课程已成为梅山小学全方位促进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优质品牌课程。
此外,设计以“梅之文化”为主题的学校CI,包括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教风、以梅为主题的校歌、标准色、标准字、标准门牌、统一警示牌等。开展以“梅之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综合归类学校各类各项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构想与策划,深度挖掘“水墨梅山”的内涵外延,围绕“梅之文化”,推广有关梅花诗词的吟诵活动,推进国学课堂。——“梅之韵律”已在梅山小学嘹亮奏响。
“梅之韵律”的感召下,梅山名师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留下精彩之笔
值得一提的是,在“梅之韵律”的感召下,近年来,梅山小学诞生了一大批优秀名师。其中,蔡小慧老师2020年被评为“深圳市优秀教师”,2022年被评为“福田区年度教师”;李文明老师获评福田区教育系统领航工程骨干教师,福田区2019年、2011年、2009年教育工作先进个人;丘倩怡老师2022年参加福田区班主任专业能力比赛获一等奖;袁萍老师曾获“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市优秀大队辅导员”;袁琳雅老师曾获教学征文比赛、微课比赛、作业设计比赛等多个奖项。
这些成绩并不是偶然,而是长期积淀,水到渠成的结果。梅山小学的优秀教师骨干团队正在以抖擞的精神,扎实的业务能力,躬耕教育的坚毅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梅之歌”,倾力锻造新时代“梅山精神”,在首善之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中留下精彩之笔。
教师节将至,我们一起来欣赏梅山优秀教师的风采,聆听梅山教师的精彩分享。
梅山小学办公室主任兼总务主任 李文明
把“润己泽人”视为教师的核心工作目标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我与梅山教师们一起团结协作,做到尽职尽责,力争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丝丝入扣。我们把“润己泽人”视为教师的核心工作目标,在“校家社”协作中充分发挥学校引领作用,发挥教师集体的主观能动性,联动社区资源,链接学生家庭,服务家长和学子的综合需求,使各方形成打造高质量教育氛围的合作默契,推动优质教学共同体的成功建构。我们也积极发扬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党员教师始终走在服务学生、服务家长的最前线,让师生和家长共同体会“梅之情深”,从而赢得民众的广泛青睐与认可,擦亮梅山小学的闪亮招牌。
梅山小学 数学科组长 蔡小慧
一名新时代教师理应投入“AI赋能教学”的行动和实践中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学科,数学课一定要与时俱进,要有向未来育人的教育情怀和前瞻意识。基于当今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一名新时代教师理应投入“AI赋能教学”的行动和实践。考虑到本校的现实校情、生情以及教学大纲的需要,我充分利用教学App深度推动数学课堂游戏化的实践,利用希沃白板教学功能设计“刮刮乐”、“抽奖”等数学游戏,将学习过程游戏化,将激励机制、奖赏机制植入其中,激发学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和行动力。我还通过教学App优化学生综合评价体系,重视学生“五育”综合素质培养,设置不同层级的挑战任务,设计不同分值的积分奖励,让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进行“积分兑换”,领取自己想要的鼓励,在“积分”制度的驱动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提升。我还积极与前辈、名师共享、交流教学经验,深入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推进“教学研”相结合,实现自我提升,用行动书写“梅”之神韵。
梅山小学 一年级级组长 丘倩怡
汇编诗集,为学子们铺设文学梦想之路
作为语文老师,我要从多个方面培养学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我们从“阅读存折”入手,让学子们意识到阅读本身是一种“积累财富”的行为,是一件对自己长远成长生涯起到深远作用的事情。我们还仿照古代进士及第的“头衔”,设定了阅读“状元”“榜眼”“探花”等荣誉体系,让学子们更加热爱阅读。同时,我们还要利用多种方式多管齐下,鼓励学子们“动笔”,我将学子们撰写的优秀诗歌作品,装订成册,仿造古代线装书本的样式和体例,汇编为一本《繁星诗集》——我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学子们,你们用心书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印刷物,都是值得留存的经典作品。一些在诗歌创作上体现出一定天赋的学子,我们也会通过诗集这个载体,进行初步的选拔和挖掘,为学子们铺设文学梦想之路。
梅山小学 音乐科组长 袁萍
把音乐、教育和爱三个关键词融会贯通到一起
我们的学生当中,相当一批出自于外来务工家庭,他们的经济条件也许并不是很宽裕,但每个孩子都有一份微小而又郑重的音乐梦想。我们就是要通过音乐教育,让他们至少掌握一项乐器的演奏,让他们通过音乐自信地站在才艺的舞台上,让音乐从此浸润到他们的生活中,音乐可以让生命之花闪耀。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把音乐、教育和爱三个关键词融会贯通到一起。我还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身患重病的学生,让同学感受到梅山大家庭的温暖。
梅山小学 英语科组长 袁琳雅
培养学子“听说读写”的乐趣,主动引导建构良性亲子沟通关系
结合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特点,我一直在思索,怎样才能更精准地针对7-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学子开展高水平的英语教育。我通过开展“英语活动周”活动,让学子们领略“听说读写”的乐趣,在互动和游戏中充分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我还努力探索一种衔接过渡机制,让学生更顺滑、科学地完成从低年段到高年段的过渡,建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我还积极帮助家长,主动解决他们在家庭教育中面对的困惑和焦虑,帮助他们建构起良性的亲子沟通关系,让英语学习的效果更加事半功倍。
文:周正阳
制版:刘嘉琳 王娟娟 杨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