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法定图则(草案)》征询公众意见

皇岗口岸货检功能迁出后 拟规划为河套协同创新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璐 09-25 00:00

  深圳园区规划效果图。

  协同创新区规划效果图。

  深圳河岸规划效果图。

  空间结构图。

  2023年8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由国务院正式印发,明确提出要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

  为切实推动合作区建设,落实发展规划要求,支持香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支撑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化粤港创新合作,促进创新要素在大湾区内便捷高效流动,经深圳市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领导小组同意,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法定图则(草案)》,目前,该草案正在公开展示并征询公众意见

  A

  协同创新区与香港园区 直线距离不足200米

  科技创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未来深圳园区将联动香港原始创新优势,整合深港科研能力,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三大科创环节的完整链条。

  深圳园区内的福田保税区目前不仅吸引了大批的深圳科研机构落户,比如深圳量子计量院等,还吸引了包括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5所国际领先的香港高校的研发中心或研究院。

  未来结合皇岗口岸货检功能的迁出,深圳园区将整合原口岸货检区用地,规划为协同创新区,距离香港园区直线距离不足200米,与香港园区统筹规划,布局各类实验室和科学研发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

  B

  规划新增跨境通道 引入24小时运行智慧交通

  现状河套片区与香港直接跨境接壤,拥有福田口岸和皇岗口岸两个连接深港两地的陆路口岸,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未来深圳园区将整合两大口岸和各类交通设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口岸门户,规划引入穗莞深城际、香港北环线支线等,携手香港园区链接香港新田科技城、深圳光明科学城、西丽科教城、东莞松山湖、广州科学城、中新知识城等湾区重大科创平台,促进香港、深圳及湾区科学活动的交流互动。

  未来深圳园区还拥有深港之间密度最高的跨境通道。在现有皇岗口岸、一号通道华丽变身的基础上,引入香港北环线支线,并在协同创新区规划新增跨境通道,便于深港园区的深度跨界互动。

  整体运营的协同创新区还将引入24小时运行的智慧交通,便于深港科研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C

  有活力广场、知识街道等多种公共活动空间

  一流的园区必须配套一流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空间。深圳园区面向全球科研人员,未来将提供便捷的城市服务和科研服务,与香港园区实现无缝对接和高效协作。

  这里有世界级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丰富的科学交流活动。深港两地的科研人员齐聚一堂,在这里碰撞知识的火花。

  这里有国际一流的教育、健康、文体设施和生活空间,步行十五分钟就可以到达。

  这里有活力广场、知识街道、运动环径、滨河步道等多种公共活动空间。为全球不同年龄段科学家和科研人员提供静思、休憩、交流的场所。

  D

  聚焦深圳河沿河景观 建设鸟类友好型园区

  深圳园区位于深圳河入海口,两岸分别是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和深圳红树林两大生态保护区基地,不仅是深圳河湾岸线的重要交界点,也是每年近10万只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站”和“补给站”。

  深圳园区将重点建设深圳河沿河景观、链接深圳湾和深圳河两大岸线,构建河湾一体,可游可赏的超级岸线。

  深圳园区充分尊重河套地区的生态格局,建设鸟类友好型园区,严控高层建筑,引导采用鸟类友好建筑外表皮材料,减小对鸟类飞行影响。

  未来深港园区携手共进,协同创新的格局全面形成,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将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载体和顶尖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成为具有持续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科研枢纽。

  聚焦

  深圳园区未来规划:“一心两翼”的空间结构

  “一心”:包括福田口岸、皇岗口岸旅检区及周边生活区,规划建设国际高端科技服务枢纽,承担口岸综合服务和高端科技服务功能。

  “两翼”:西翼包括福田保税区,规划建设高端科研区和中试转化基地;东翼包括皇岗口岸现状货检区及其东北侧生活区,规划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区和国际人才社区。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