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华联携社会力量助力乡村儿童音乐教育,第九个乡村振兴音乐教室启用

音乐学院学子与孩子们对唱土家族儿歌《乃哟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谢萌 许松龙 10-17 00:00

  乡村振兴音乐教室在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中心学校启用。

  华联给大演中心学校准备了电脑设备等爱心大礼包。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朱帆为孩子们带来乡村振兴音乐教室第一课。

  “乃哟乃,乃哟呵,乃乃哟,乃哟呵。唱起歌儿乃哟乃,乃哟呵。跳起舞来真快乐乃哟呵。”10月13日,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演中心学校传出阵阵欢快动听的歌声。来自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朱帆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乡村振兴音乐教室第一课。分组教学,互动对唱,朱帆老师教孩子们土家族儿歌《乃哟乃》,配上土家族摆手舞互动,课上和孩子们把音乐“玩”起来。

  当天乡村振兴音乐教室在大演中心学校启用,这也是南方都市报携手华联发展集团发起“乡村振兴音乐教室援建公益计划”以来,援建的第九所乡村振兴音乐教室。当天华联发展集团还给学校送去体育器材、电脑等爱心礼包。此次乡村振兴音乐教室落地大演中心学校,在筹建乡村振兴音乐教室和“华联晨露行动”音乐图书室的基础上,首度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携手,挂牌成立“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将围绕人才多元化培养,促进校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探索并打造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教育之路。

  南都、华联共建公益平台 联动社会力量建起音乐教室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大乡村地区,专业的音乐教育支持还较为匮乏。

  为了让更多乡村儿童有更好的条件学习音乐,2019年起,南方都市报联合华联发展集团发起“乡村振兴音乐教室援建公益计划”,通过“音乐课程输出+音乐器材捐助+音乐体验空间打造”的形式,将优质的音乐教育输送到全国乡村学校,帮助乡村儿童开启探索音乐梦想的大门,赋能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在湖南、江西、贵州、湖北、宁夏、广东、安徽等地援建了九个乡村振兴音乐教室。

  今年度过40岁生日的华联发展集团,始终致力于做回报社会的先行者、公益慈善的践行者。公益已经如同“DNA”一般烙印在华联的企业文化中——从早期响应中央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开始,到如今对“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投入,华联公益之路已走过20多年,发展出“华联晨露行动”、“华联大讲堂”、“UDC华联杯”公益健步行等公益品牌活动,并成立深圳市华联慈善基金会,围绕助学和扶贫相关主题深入系统开展各项公益活动;近年更是获得中华慈善总会授予“全国慈善会爱心企业”,受到各方好评与认可。

  华联晨露行动作为一项援助乡村学校的公益行动,自2009年从深圳出发,“晨露”洒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至今已帮扶数万孩童。“‘乡村振兴音乐教室援建公益计划’作为华联晨露行动适应共同富裕时代新命题的公益实践形式,在秉持华联公益初心的同时,华联携手南都通过‘音乐+’的艺术教育筑梦孩子们的美好未来,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艺术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深圳市华联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丁跃说道。

  现场,来自华联、南都、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石台县人民政府相关人士观摩了乡村振兴音乐教室第一课教学。

  华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云表示,援建乡村振兴音乐教室的初衷是为乡村儿童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音乐是美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甚至能培养孩子们好的品格。现场感受他们的活力与对音乐的热爱,很感动。华联将在公益之路上坚持走下去。我们携手南都发起‘乡村振兴音乐教室援建计划’,也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进来,给乡村儿童带去更多的可能性。”

  “乡村振兴音乐教室飘荡出的歌声、琴声余音绕梁,已成为乡村音乐教育的专属好声音、好品牌。”南方都市报湾财社副总经理王成波表示,挂牌成立只是开始,在乡村振兴音乐教室的舞台上,希望同学们可以尽情放歌,大方演绎。

  高校师生提供专业支持 乡村学校盘活音乐资源

  除了爱心企业、高校为大演中心学校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众多爱心音乐人和深圳市乐器行业协会的成员还用不同类型的乐器“花式”演绎石台县大演中心学校校歌《牛牛和鱼鱼》,制作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孩子们。

  深圳市乐器行业协会针对援建学校特点,为爱心企业在乐器选择方面提出专业建议;此次协会专家顾问、会员单位老师用不同乐器为活动演奏校歌及录制祝福视频,大家希望通过各类乐器演绎孩子们熟悉的歌曲,用音乐和孩子互动,把他们对孩子们的爱与关注传递到现场,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和魅力。深圳市伊诺乐器有限公司还免费为学校提供智能皆鼓与乐器教材,以及新型智能电子乐器电吹管的完整视频教学课程,希望让孩子们体验到学习乐器的乐趣,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当天,来自安徽师大音乐学院的学子汪笑宇、刘雨涵、李玥蓉等现场给孩子们带去了精彩的演出。朱帆为孩子们带去乡村振兴音乐教室的第一课教学,教孩纸们土家族儿歌《乃哟乃》,朱帆曾在安徽师范大学2023年度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拥有80年办学底蕴,被誉为安徽省音乐领域表演人才的培养摇篮和音乐教师教育的“母机”,培养了近万名从事艺术教育和艺术表演的专门人才,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俊荣认为,“乡村振兴音乐教室援建公益计划”聚焦美育教育本质,把握乡村振兴要求,助力文化发展和乡村音乐教育普及,积极谋求合作、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以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让所有乡村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为己任,于探索中前行,实现了音乐教室项目的升级、品质的提升、省域的突破。

  “‘乡村振兴音乐教室援建公益计划’是校企合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校地合作提升乡村教育实效的重要方式,相信在大家的关心支持下,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我们的参与相信也将实现师生的互利共赢和教育发展的双向奔赴。”王俊荣表示。

  石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展昕表示,乡村振兴音乐教室启用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孩子们学会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旋律传递友谊和爱意。爱心人士以坚强而有力的“双手”,牵起山区校园孩子们的“小手”。

  “乡村振兴音乐教室给学校和孩子们送来了艺术教育的支持,补齐了乡村教育的短板。器材优质、品种齐全的音乐教室,一定会激发孩子们想弹奏乐器、放声歌唱的欲望。”大演中心学校校长陈彦表示,随着乡村振兴音乐教室落成,学校师生将一道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大教育观,续唱新时代振兴乡村教育的美丽歌谣。  

  采写:南都记者 谢萌

  摄影:南都记者 许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