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明年1月起,深圳小学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

校内外“齐头并进”:或将1小时体育锻炼纳入家庭作业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正阳 新华社 12-05 00:24

  课堂之外,深圳一小学的学生与机器人互动。 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南都讯 记者周正阳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提到,到2025年,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力争达到70%,及格率达到99%,学生近视率力争下降2%,每位学生熟练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一步改善,体育教学、训练、赛事和评价体系成熟完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学校体育基本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到2030年,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以体育人观念深入人心,在全国先行示范。

  《意见》中提出,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中(含中职)学校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高校逐步实现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课后服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加强体育家庭作业设计,鼓励家庭制定学生课后和节假日体育锻炼计划。确保学生每天校内外体育锻炼各1小时。

  《意见》还提出完善体育教师评价机制。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履职根本,将评价导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体育教师工作评价标准,将体育教师教学科研、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课余训练、课外活动、课后服务、指导参赛等工作情况纳入评价内容,作为体育教师岗位聘任和绩效评定重要条件。完善体育教师评聘标准,确保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根据体育教师户外教学特点,依照有关规定予以适当补贴和资助。

  本实施意见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链接 谁来守护中小学生的“课间10分钟”?

  日前,一场“课间微运动”全国现场展示暨研讨活动在深圳市福田区新沙小学举行。校园内,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业内专家到场观摩,一场关于“课间10分钟”的深入讨论,也随之展开。  

  百年老校打造“空间魔术师”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王巍介绍,从2019年开始,深圳市各中小学积极探索实践课间微运动,以多元化的课间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事实上,人多地少的深圳福田,中小学校往往非常袖珍,运动空间的安排和设施的设置捉襟见肘。其中新沙小学是一家成立于1908年的百年老校,经历过多次复建,2021年在原址进行了彻底的重建。

  新沙小学校长陈志华介绍,重建后,新沙小学的总建筑面积约为37000平方米,其中运动场地的面积就占了近15000平方米,占比超过40%。

  在城市中心楼房包围的校园中,能够做出这么大的运动场地,可谓“空间魔术师”。陈志华说,学校为学生提供“乐园式”的运动场所,每个区域指定项目,孩子们无需下楼,走出教室就可以马上开展活动。

  在新沙小学,教室外的柱子上都安装了AI互动锻炼屏,成为最受小学生们欢迎的运动设施,孩子们跟随着屏幕指令完成深蹲、开合跳,通过人脸识别获得积分,教室外的露台和连廊也成了孩子们的运动空间,跳绳、丢手绢、扔沙包,玩得不亦乐乎……

  “形式丰富、安全有序,让我大开眼界。”参与此次活动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评价。

  自由式滑雪世界冠军李妮娜也感叹:“看到这样的运动设施和氛围,我都想再上一次小学了。”  

  “课间圈养”成为社会热议  

  最近一段时间,“课间10分钟”成为了整个社会热议的话题。“课间圈养”“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等话题频频冲上热搜,“课间10分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到底有多重要?“课间10分钟”如何保质保量?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研究员黄镇敏认为,久坐少动、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导致中小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居高不下,慢性病、抑郁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仅仅靠体育课是不够的,“课间10分钟”的运动时间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十分关键。据他介绍,最新的国际研究发现,运动只要持续3分钟以上,特别是3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的运动,就会对健康产生积极的效果,不可因为时间短,就忽视珍贵的“课间10分钟”。

  吴键表示,中小学的“课间10分钟”受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护。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  

  如何保证“课间10分钟”效果  

  “阻碍课间活动的根本原因不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问题,而是学校制度设计问题,是时间、空间有限问题,是责任担当问题。”吴键说。

  目前,不少中小学的场地空间有限,特别是在大城市,不少学校面临保证学生安全和开展体育活动的两难境地。

  新沙小学的做法值得关注——2021年,该学校在改造或翻新时,将课间活动的需求纳入整体设计方案,从空中俯瞰,这所小学像一个S形的盒子,主体建筑的外围被运动场地所包围。运动场地并非集中在一楼的操场,而是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学校的各个楼层,特别是大大加宽了楼梯和楼道,增加了课堂外就近公共活动空间,在这些空间使用防滑材料并铺上软胶垫,尽最大努力减少学生们在运动中受伤的可能性,减少“课间10分钟”的时间损耗。

  此外,新沙小学还制定了精细化的制度,保障“课间10分钟”的运动效果。新沙小学教研主任王亚琼介绍,学校为“课间10分钟”建立了专门的组织体系和游戏库,并对器材配置、区域划分、班级管理和后勤协助等方面建立规章制度,确保孩子们的课间活动安全有序。

  当然,除了空间和制度的保证,校园体育活动的风险保障机制仍需健全。也有业内专家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学校运动的意外伤害保险等制度。

  而“课间10分钟”的理念也需要得到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内整个社会的认同和理解——我们在校园里听到的,应当是琅琅书声与欢声笑语的交响。

   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