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学校
打造一所“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孩子向往”的高品质学校





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优质且均衡发展。接受高质量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学校承载着“永不放弃,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校训,确立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5Z”少年为育人目标,稳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程的深度变革,卓有成效,奔跑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学校交出了精彩的答卷,在第九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奖项)中,获得最受关注新锐学校(园)年度奖。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学校校长程磊表示,学校提出“用爱点亮,让城校发光”的办学主张,紧抓育人目标这一核心问题,以与时俱进的姿态、追求卓越的精神和追求品质的标准,呼应深圳这座城市持续创新的发展脉搏,持续擦亮南山教育金字招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聚焦核心素养
围绕新课程构建“三有”课堂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办学探索的聚焦所在。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学校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计”、因校制宜“一校一策”,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开足开齐;地方课程为依托,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学校特色课程为亮点,打造学校课程新品牌。将常规有效的素养课堂教学与学校各种教育活动进行了合理整合,相互融合,节点契合,构建了南头城“动”课程模型,积极落实推进学校课程实施规划“一校一策”的编制,作为区12所试点学校先行先试完成《南头城学校课程规划》样例协助全区推广。以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城校“5Z”少年(自律、自省、自强、自信、自立)为育人目标,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程的深度变革,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立足学校“5Z”育人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施“聚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着眼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创建南头城学校“三有”课堂文化:眼中有人、心里有数、手中有法。以项目研究、课题带动的方式推进高质量课堂建设和作业教学,借助专家理论引领、同行智慧碰撞、团队行动研究,积极开展有主题、有实效的教学研究,通过校内新课标研讨论坛、典型课例分析、集体观课评课、课后反思总结、校外专家诊断指导等行动研究,分类探索和实践高质量课堂要素和结构。创新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范式来实现新课程标准目标。
经过一年的探究,“三有”课堂的课题研究成果《南头城学校“三有”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与实施》获南山区新课改一周年成果评比一等奖,《小学语文基于文体分类教学培养阅读的高阶思维的研究》获南山区新课改一周年成果评比一等奖。
通过探究式项目学习
推进新型教与学模式变革
走进古城历史开端,走访深圳“历史之根”,南头古城一直以来都是孕育城校学子的重要社会资源。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学校的学生生源有超过50%居住在南头古城和城中村里。依托于学校优渥的地理位置和社会资源,与学校周边大环境深度融合,如中山公园、南头古城、南山博物馆,学校开发了“古城探秘”PBL项目式学习课程,“古城探秘”项目式学习课程从2018年开始启动,经历了“大美古城”1.0版本,博物馆课程2.0版本、“我的古城,我的家”3.0版本,更新迭代进入到2023年“古城探秘”项目式学习4.0版本,打造学校+社区的泛在学习空间,目前实施年级从开始的中高年级扩展到一至八年级,学科覆盖面更广,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育人价值。
2023年,“我的古城,我的家”列入南头城学校“动”课程体系中的探究互动系列,从博物馆课程升级为全校范围跨年级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古城探秘”。性质的变化对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古城探秘”更加强调与社区共建的概念,整个南头城社区作为大课堂,其中工作生活的居民及志愿团队作为社区导师,将加入到课程设计与实施当中。基于学科的项目设计要求项目与对应学科的课程标准及教材有更紧密的联结,真正做到在社区这个真实的大课堂中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目前,学校针对一至八年级,确定了10个PBL项目式学习主题,制订明确的项目清单以及跨学科核心科目,供老师们参考选择撰写具体设计方案以及教学设计,利用暑假、综合实践课的时间,具体实施每个项目,收集课例、整理成果。
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学校的自然博物馆,是一所置身校园中并且拥有“活体”爬行类动物的自然博物馆,小小的博物馆承载着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以及知识传播等功能,与所在地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校园里的自然博物馆,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近距离观察、探索、感受、了解大自然中有趣的生物们,保持纯真的好奇心,在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善待生物,真诚热爱自然。南头城学校与虫影品牌进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开发打造围绕自然博物馆的课程和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企业资源成为学生优质学习资源和实践基地。在短短的一年里,课程覆盖二、五年级全员,四至八年级社团成员,每天下午放学后所有学生都可以接受预约到自然博物馆参观。
激发校园活力
为学生的成长添砖加瓦
走进南头城学校,绿树成荫、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的校园气息扑面而来。操场上,篮球、足球、羽毛球各种体育运动异彩纷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映入眼帘。教室里,各种社团活动更是形式多样、如火如荼开展着,重建回迁后的学校焕发着新的生机。
学校搭建AI学生成长评价系统,坚持多元的课程评价,建立由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本着坚信“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就多一批好学生”的评价观,将评价方式从单一评价学生成绩转变到多元评价每个学生展现的优势与不足,发现学生的潜能,通过评价展现学生在课程中的全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依据。学校依托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智能评价平台,实现评价过程可视化、手段多元化。班主任及各科任老师可通过自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量表、信息化评价工具进行评价,平台自动累计积分、传输数据,每月为孩子的成长轨迹生成全面综合的“数据画像”。家长可通过手机APP实时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做到及时评价,实时反馈。
以特色多元办学,激发教育的活力。学校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办学理念,推进“五育”并举,倡导素质教育,不断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体艺促德”的育人特色。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学校开展了缤纷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激发学生内驱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秉承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方针,特色教育遍地开花,荣誉满载。南头城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艺术特色学校、学生棒球队获得U10全国冠军、飞镖队获得广东省比赛第三名、广东省中小学生粤韵操比赛一等奖、深圳市校园特色自编操一等奖……以体艺活动激发学生的求学激情,重塑学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德育实效,这是南山区南头城学校“体艺育人”的成功经验。
新时代新征程,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创新搭建“三有课堂”,落实素养课堂建设,落实新课程改革,独具特色的“动”课程顶层设计贯彻“全面+特长”的培养方式,助力学生特长发展,积极挖掘和链接校外教育与社会资源,启动校企合作,促进五育目标落地,带动教师、学生、学校共同成长。
未来,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城学校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学校,注入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努力为每一位师生提供更宽广的舞台,让每一位师生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与时俱进创新特色教育模式,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文:蔡宇晴 林海鸥 制版:陈欣 邹虹香 严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