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
开设“爱上一年级”课程 高质量推进“幼小衔接”

入学第一天,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完成缤纷五彩手印画,留下在园外的第一个成长印记。
前段时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园岭外国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在一线教学实践中,也发现部分学子存在幼小衔接的困境。
基于上述背景,学校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细致的探究,团队研判了教师、家长、新入学学生的三方诉求,对适龄学子入学状况充分摸底,在这个基础上,园岭外国语小学科学规划、设计了“爱上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性课程,以期给予一年级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科学的指导,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完成幼小衔接,促进其身心全面适应学校生活。
寓教于乐
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
“科学有效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是国家层面对优质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重要体现,体现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园岭外国语小学将帮助每个儿童顺利过渡幼小衔接、完成入学适应作为学校的使命和职责。”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学校构建了面向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适应课程,并提出了内容框架和实践路径,积极开展学校、家长多方协同育人的探索。考虑到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入学适应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注重活动的多样化、丰富化,如通过环境课程美化校园,让孩子“玩”在校园中,充分利用学校场地,精心布置校园,如在班级教室门口设置了课间益智活动区域,如中国象棋、飞行棋、汉字跳棋等,帮助学生消除初入校园的紧张感。
“我们通过体验课程让学生以游戏打卡的方式打开进入小学生活的第一天,通过角色扮演、比赛闯关、绘本共读等方式营造游戏氛围,顺应学生‘玩’的天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寓教于乐,以达到预期目标。”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设置“手牵手”活动
种下一颗和睦友爱的“种子”
“爱上一年级”这一系列课程可以用四个“关键句”进行形容和归纳:种下“爱”的种子,搭建“习”的阶梯,赋能“学”的力量,孵化“心”的生机。
“爱上一年级”入学适应性课程的预备课程中,设置了“手牵手”活动,通过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带领一年级新生进校门,入教室,唱歌欢迎一年级新生等方式,让一年级新生感受到来自哥哥姐姐们关爱、欢迎之情,从而种下一颗和睦友爱的“种子”。
入学适应课程除基本常规问好、坐姿、发言等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规则意识等积极心理品质。一年级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校的适应是各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入学适应课程进行全学科统筹安排,整个年级形成统一的目标,渗透学科特点的同时,学科教师之间的分工合作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起到巩固作用。课程设置行为习惯养成课10课时,利用活动体验、口令训练、绘本共读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程内容精心设计,与教师的学科教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有效融合,可以做到有效实施;入学适应课程增进家校协同,抓住一年级入学阶段家长高度关注孩子的重要契机,通过一系列亲子活动,将学校教育的影响延伸到学生家长,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共同助力孩子平稳过渡,快乐成长,搭建“习”的阶梯。
学校将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定为“入学适应月”,制定了详细、科学的教学计划,明确了教学要求与教学安排,总计30课时,每课时均有明确的教学任务与教学设计。多学科协同开展共计30课时的入学适应课程,其中基础适应性课程5课时,让学生在认识学校、老师、同学的过程中转变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学科体验课程15课时,涵盖各学科,均以游戏化的活动进行导入,让新生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课程内容注重情境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教学设计将学习内容巧妙结合绘本阅读、绘本表演、小组PK、同伴游戏、常规儿歌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做”,从而为一年级新生赋能“学”的力量。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依据,为构建系统化的入学适应课程,学校特别开发“爱上一年级”课程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基础适应性课程、学科体验课课程、行为习惯养成课程。围绕课程内容,学校开发配套的教师指南、学生手册、教学课件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包,为入学适应性课程补充了新的资源。
课程结束,学校开展多次教研活动,团队成员分享、交流入学适应课程成果、教学反馈及反思,收集家长使用感受与建议,撰写研究报告,为课程内容改进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课程内容不断迭代升级。
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的《爱上一年级——习惯助力一年级,携手点亮新航程》的学生手册上面有着精心绘制的、用心粘贴的“成长记录”、有家长对孩子各项习惯养成情况的评价、有家长在完成亲子活动时珍贵的感受和想法……为学生和家长创造了共同成长的纪念册。
“爱上一年级”系列课程
成为向其他省市输出的“深圳经验”
如今,“爱上一年级”系列课程仍在迭代发展中,每一个细节仍在进一步精进、每一个环节仍在打磨,做出与时俱进的调整与优化。一套品牌课程的诞生,并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经年累月,持之以恒的努力躬耕。这是一套集结了众人之力,团队之力的高质量成果,这是一份高质量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精彩答案。
本课程自2017年起步,2017年7月确定工作方案,9月开始环境课程的探索,针对一年级新生初入校园会感到陌生、产生不安等问题设置温馨有爱的新生入学欢迎仪式。2018年在环境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入学准备课程,一年级家长、任课教师培训课程,丰富新生入学欢迎仪式的内容。
2019年为一年级班主任准备与幼小衔接相关的绘本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老师更清楚了如何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一年级新生的适应期引导,入学适应课程完成效果更佳。
2020年,提炼课程概念,明确从全学科角度出发构建一年级适应课程框架的思路。于同年9月完成课程框架电子版,建立各学科入学适应教学资源库,为各学科老师提供一年级适应期的教学思路和资源。
2021年,完成一年级适应课程电子版,包括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课件、学生手册等,为一年级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提供更系统、更具体的教学指导,让教师教学更有方向。环境课程进一步优化,在一年级各班级门口设置益智游乐区,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快消除进入新环境时的陌生感,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机会和空间。同年,本课程走进对口幼儿园,向幼儿园老师们介绍课程理念,分享课程资源,帮助幼儿园老师在进行幼小衔时有更具体的教学目标。
2022年,爱上一年级适应课程家校版使用手册(2022版)、学生问题行为处理指南(教师篇、家长篇)投入使用,课程辐射范围从教师、学生扩展到家长,帮助家长在一年级适应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跟着课程手册的指导在校家共育中陪伴孩子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该手册与指南均在同年向兄弟学校推广并被借鉴。12月,一年级适应课程实践成果刊登于南方都市报。
2023年,结合教师、家长、学生三方的反馈及实践效果数据,对本课程家校手册进行优化升级,推出2023版手册。9月,被评为福田区第三届“品牌课程培植对象”。10月,福田区幼小衔接工作组来校座谈,了解课程成果。11月1日,课程组赴新疆喀什市第十小学分享经验,达成成果共享协议。11月3日,面向广东省省培班进行经验分享。
经过数年的沉淀,“爱上一年级”系列课程已日臻成熟,充分考量了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状态、兴趣爱好、游戏需要、习惯养成,成为系统化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生动实践,这一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深圳经验”目前正在向全国其他省市辐射、输出,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教学实践,一份献给一年级新生的诚挚礼物。
文:周正阳 制版:朱林 周全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