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小学:

在深圳教育版图中,曾创下多个“第一”“唯一”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正阳 12-28 03:48

  园岭小学的特色课程精品化彰显学校品牌。

  园岭小学举行一年一度的“迎‘篮’而上 幸福绽放”篮球杯比赛。

  园岭小学让每个学生做课程的主人。

  创办于1984年的园岭小学,系一所具有近40年办学史的全日制区属公办学校,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园岭新村。在深圳教育的版图中,园岭小学曾经创下过多个“第一”“唯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园岭小学成为全区第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教育部授牌的全区唯一一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本世纪初进入全国名校600强,取得“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少儿版画教育基地”“全国红旗大队”“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师资培训实践基地”、首批“广东省红领巾示范校”“深圳市书香校园”和“深圳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创建资格学校”等众多荣誉。

  近十年,学校又获颁“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科研兴校示范基地”“全国小学体育活力校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育部“一校一案”典型案例和福田区首届“红树林奖”(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数十个集体荣誉称号。

  多年来,园岭小学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开创教育新生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勇创深圳教育新典范为使命,以双区驱动为引擎,以福田区“首善教育”为动力,扎实推进“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努力践行教育高质量发展,锻造学校品牌新辉煌。

  全校100%教师开设校本课程

  100%学生能选到心仪课程

  100%的场地开展特色课程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园岭小学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基于学生学习过程与学校活动的数据采集与人工智能化应用,开展常态化、常规化、规模化应用,以数据赋能教师发展,以数据赋能学生成长。学校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和建模,形成了“园岭成长树”的理论模型。按照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评价维度,形成多种评价方式协调互补的综合性教育评价体系。

  课程是学生的精神食粮,园岭小学的课程理念是,以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为旨归,让每个学生做课程的主人。学校聚焦于“学生自主发展需求”,建构园岭“幸福课程体系”。

  为推动校本课程特色化惠及全体学生,园岭小学制定《园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方案》,鼓励每位老师开发校本课程,发展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3个100%,全校100%教师开设校本课程,100%学生能够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100%的场地开展特色课程。近年来,建设校本课程70余个、精品社团课程30余个、开发校本教材30余套。其中,4套由园岭小学教师撰写的校本教材成功出版,获评市、区好课程、品牌课程10余个。

  特色课程精品化彰显学校品牌,园岭小学十分重视艺术、体育、科技、阅读四个领域的课程创设,形成“一二三四五”态势:如:一个学校底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素养。让阅读教室成为学生最亮丽的风采,让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阅读的光。多个班级参与“百班千人”阅读计划,校图书馆获评深圳市“最美图书馆”提名奖,大力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彰显园岭小学的办学特色;两个“口袋文化”——一口袋装跳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一口袋装口琴,奠基学生美育基础。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放入口袋,让学生每天都能亲密接触,从而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得到锻炼,获得提升;三个特色课程——儿童版画课让学生“幸福”绘就艺术生活,园岭创客课引学生“幸福”体验科技生活,少儿足球课促学生“幸福”享受健康生活,这些品牌课程充分体现了学校课程构建实施水平;四个课程体系——以群文阅读为龙头的全学科阅读,注重学生的涵养品性;以版画为龙头的艺术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工匠精神;以足球为龙头的体育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意志品格;以机器人为龙头的科技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科创意识;五育并举,全员育人——开展“幸福成长思政导航”“幸福园岭‘语’众不同”“园岭数学思辨玩乐”“幸福园岭‘英’你精彩”“科技引领携手创新”“园岭版画品质人生”“以体育人健康第一”“逐梦园岭‘艺彩纷呈”“小创客大梦想”“口袋文化”等十个学科教育教学模式,坚持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过程,夯实心理、道法、劳动、综合实践的课程建设,形成人人、处处、时时的教育格局。  

  党建引领,长期规划

  关注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和办学的生命线。园岭小学坚持一手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手抓教学质量,既注重硬件设施建设,更注重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园岭小学的德育工作在学校党建引领下,依托《园岭小学十四五规划》,在“信步方圆,幸福园岭”的育人理念引领下,统领养成教育,打造“幸福人生,园岭表达”的多元场景。坚持以园岭学生“十大好习惯”养成教育为契机,强化班级管理,以丰富的学生活动为载体,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通过优化“十个项目”育人课程体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思政率先的红色教育;紧跟央视德育的热点教育;环保(生态)教育;“八礼”规则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学实践(劳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榜样激励教育。通过这“十个项目”的育人课程体系的各类活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张扬个性、自信阳光、健康快乐。2021年12月,园岭小学荣获全国“德育创新案例一等奖”,师生深受鼓舞;学校又于2020年被授予“家校共育典范学校”荣誉称号,在家校协同育人的行动中再次走在了时代前列。

  党建引领,思政导航。学校少先队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推动学校少年队工作建设。如每周进行升旗仪式、“国旗下书记思政课”“书记讲党史”“百校庆百年”活动、“校长杯”班际足球赛系列活动、“AI赋能教育,科创引领未来”的科创节系列活动、“童心向党,艺彩纷呈”的艺术节系列活动等,让全体队员参与其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激发热情、深受教育,在各项活动中锻炼学生体魄,提升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审美情趣,传承爱国精神。

  学校规范管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每位教师根据个人自身情况,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并形成成长手册,使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更加系统、细致。学校按教学年限、年龄与职称,将全校教师分成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分层管理,分级培养。学校始终把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放在学校建设的战略位置,通过“抓龙头”“带重头”“促源头”等策略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尤其是“青蓝工程”,借力名师工作室,帮助老师更快、更好成长,目标是“一年出样,两年像样,三年做榜样”!如蔡意、揭舒婷、沈嘉宁等青年教师,在市区各类比赛当中屡获大奖,成为青年教师队伍当中的佼佼者。

  “最好是一时的标准,更好才是永恒的追求”。未来,园岭小学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更好践行学校“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理念。教育没有终点,园岭人永远“在路上”。

  文:周正阳

  制版:黄亚岚 王娟娟 严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