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如何看待身后事?
遗嘱登记超3.3万份 呈现年轻化趋势


根据深圳立嘱库对截至2024年3月1日办理遗嘱人群的数据统计,深圳立嘱库总遗嘱登记数量为33084份,涵盖年龄段为22至101岁。在这三万余份遗嘱中,60岁以上立嘱人群占比66.69%。
遗嘱上的文字或许看似冰冷,但它们所承载的情感却是无比炽热的。提前安排好自己的遗产,通过遗嘱来传递自己的一份深情厚意,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遗嘱不仅是一份财产清单,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和传承。它承载着我们对家人的关爱与责任,也见证着我们对于未来的规划与期待。
深圳去年遗嘱登记数量同比增51%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遗嘱库订立遗嘱的年龄段进一步扩大,从00后留学生到百岁老人,深圳遗嘱库客群涵盖20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直至21世纪新生代人群。
深圳立嘱库工作人员介绍,从立嘱数量上来看,2023年遗嘱登记数量同比增长51%。中青年订立遗嘱人数持续增加,出现这一比例变动的原因,固然有总立嘱人数迅速增长导致的比例压缩,但更加反映出立嘱人群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及年轻一代对尽早规划财富的意识觉醒。
深圳市遗嘱库工作人员介绍,各年龄人群在订立遗嘱方面的积极态度,其背后蕴含着深沉而多元的原因,对于年轻人来说,立遗嘱不仅是一种对自己和未来负责的表现,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尊重。遗嘱上的文字或许看似冰冷,但它们所承载的情感却是无比炽热的。提前安排好自己的遗产,通过遗嘱来传递自己的一份深情厚意,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遗嘱不仅是一份财产清单,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和传承。它承载着我们对家人的关爱与责任,也见证着我们对于未来的规划与期待。
60岁以下的遗嘱登记人数占比33.31%
2024年3月,深圳立嘱库公布了2023年相关数据。数据显示,遗嘱登记数量逐年增长,年轻化趋势明显,家庭财富传承需求不断上升。
根据深圳立嘱库2023年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1日,深圳立嘱库总遗嘱登记数量达到33084份,涵盖年龄段从22岁到101岁。其中,60岁以下的遗嘱登记人数占比33.31%,61至70岁占比39.73%,71至80岁占比18.03%,81岁以上占比8.93%。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占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而6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群占比逐年上升。这一变化反映出年轻一代对财富规划的重视和意识觉醒。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立嘱库在2022年推出的“一生守护”服务受到了广大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热烈追捧。2023年选择该服务的群体数量同比增长了96.67%,几乎实现了翻倍增长。这一服务为遗嘱人提供了每年一次的财产梳理服务以及个性化的继承方案建议,让遗嘱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自己的遗嘱内容。
此外,随着深圳地区外来人口的增多,深圳立嘱库订立遗嘱的人群中,深圳户籍人群占比略有降低,而内地其他地区及港澳台、外籍人群占比上升。
在财产类型方面,2023年遗嘱中涉及不动产的占比为88%,较上年降低2个百分点;涉及现金类动产财产的占比为65.9%,较上年增长6.9个百分点;涉及车辆、公司股权、贵重收藏等其他动产财产类型的占比约为10%。
然而,随着物质财富的积累和迅速升值,继承纠纷案件也在不断增多。深圳地区继承纠纷二审比率在近五年内持续增长,反映出继承纠纷的复杂化以及当事人对自身权益更积极的主张意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深圳立嘱库成立了“继承纠纷援助中心”,致力于专业解决继承纠纷问题。援助中心依托立嘱库项目,建立了诉调对接合作机制,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公益律师团的技术优势,为市民提供继承纠纷公益咨询、心理疏导、专业调解、协助执行、转接诉讼等多方位服务。
深圳立嘱库的成立和不断发展,体现了人们对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的追求。一份遗嘱,不仅是一份财产分配的文件,更是一份对家人的爱与关怀的传递。
案例
事业有成的副机长
周林(化名)经过10年的努力,在2019年成为某航的一名副机长。周林休息在家的时候,看着书桌前陪伴女儿写作业的妻子,以及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打算将这些年打拼出的成绩,按照合理的方案提前规划好,如果有意外发生,可以让母亲安享晚年、女儿健康成长、妻子幸福生活,让这个家现有的温暖一直保持下去。
周林走进了深圳立嘱库,将所有的财产合理规划,写下了自己的生前遗嘱。“立好遗嘱,接下来就好好工作吧!”一份合法有效的生前遗嘱,让周林放心地走上自己工作岗位。
即将步入婚姻的90后
王方方(化名)同样是深圳立嘱库90后的代表,26岁的王方方即将走入婚姻的殿堂,她决定在走进民政局前,先走进深圳立嘱库。
身为独生女的王方方,从小受着良好的教育,也了解着一些继承的相关知识。因为良好的家庭条件,王方方个人名下拥有3套住房,而这3套住房实际是父母在不同时期的投资,因为贷款等原因以王方方的名义购买。王方方想到人生难料,认为自己单身时期如果发生意外,父母顺理成章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不存在问题,但现在自己即将结婚,结婚后的丈夫就与父母拥有同样的继承顺位。倘若她发生意外,原本属于父母的投资将被分割,丈夫和父母之间会不会因为这些房产的归属产生矛盾?她无论如何都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
于是王方方决定先立下生前遗嘱,倘若自己发生意外,将名下的三套房子归还给父母。一份合法有效的生前遗嘱,让王方方毫无包袱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二婚母亲的担忧
李琴(化名)来深圳立嘱库咨询的时候已经怀孕8个月了,这是她的第二个孩子,但比较特殊的是——这已经是她的第二段婚姻了。上一段婚姻与前夫和平分手,带着5岁孩子的李琴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在结婚前李琴就拥有一套住房,这是前夫给予她和孩子的补偿。新的婚姻开始后,那套房子一直用作出租,支付大儿子的日常生活学习的费用。
此时怀孕8个月的李琴想到了一个问题,孕产妇在妊娠和分娩期间风险极高,如果万一有什么意外出现,当时婚前那套原本情理上应该属于大儿子的房子,到法理上就变成了现任丈夫、父母、孩子共同继承了。
经过认真考虑,李琴认为订立遗嘱可以解决她的担忧,决定来深圳立嘱库咨询。随后李琴按照自己的意愿订立遗嘱,一份合法有效的生前遗嘱,让李琴上手术台时没有了后顾之忧。
00后女孩的工资卡
“00”后的孟菲飞在前不久也前往深圳遗嘱库订立遗嘱。孟菲飞告诉工作人员,她想通过遗嘱把财产留给母亲。
孟菲飞称,她的父母从小就离婚了。虽然在香港出生,但父母离异后母亲就把她带回了深圳生活,母亲一直都是从事一些辛苦的零工才艰难把她拉扯大。
直至今日,孟菲飞想用这份遗嘱表达出她的爱,虽然她只有那张工资卡,虽然卡内的余额有时都会以个位数计算,但是这份遗嘱对她的意义远远高于了银行卡余额本身。她想告诉妈妈我长大了,我也能够为你做些什么了。
拓展
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
深圳立遗嘱人数较去年翻倍
近日,中华遗嘱库向社会发布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记者获悉,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广东地区共有66460人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占全国总体量22.62%。从2017至2023年间,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年龄总体以60至70岁之间为主,且比例逐年上升。此外,从2017年至2023年,广东地区中青年订立遗嘱数量占全国中青年立遗嘱总体量的29.04%,广州、深圳均为主要地区,且近年来涨幅明显。
白皮书数据显示,从2017至2023年,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的婚姻情况多数为已婚(一次婚姻)状况。其中,2023年再婚人群所占比例相较于往年有一定数量的上升。
此外,从2017年至2023年,广东地区中青年订立遗嘱的数量为5388人,约占全国中青年立遗嘱总体量的29.04%。从整体情况看,中青年立遗嘱主要人群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地区,且各地区中青年立遗嘱人数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其中,深圳2023年立遗嘱人数较去年翻倍,涨幅明显。
从财产分配方案上看,广东地区配偶和子女是主要继承人。其中,“配偶互相继承后由子女继承”占比35.19%,“子女直接继承”占比27.91%,“先子女继承后孙辈继承”占比22.25%。
从遗嘱涉及的财产种类看,从2017年至2023年,广东地区立遗嘱人群主要处理的财产以不动产为主,连续多年保持在99%水平线以上,银行存款则仅次于不动产。从2018年开始,广东地区的遗嘱财产类型呈多样化趋势,且在近六年中呈连续增长态势。
记者注意到,从2017年至2023年间,广东地区中青年订立遗嘱的数量达到了5388人,相较于北京地区的4117人,上海地区的4343人高出不少。
对此,中华遗嘱库广东地区负责人杨娟表示,近年来,广东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青年的财富积累也在不断增加,他们开始注重对自我财产的保护,并希望通过遗嘱确保财富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分配和传承。此外,随着广东地区年轻人法律意识的不断提升,他们越来越意识到遗嘱是有效的法律工具。他们希望通过订立遗嘱来确保自己的财产得到合理合法分配。最后一点是社会观念的转变,广东地区身处东南沿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相较于其他地区这里的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更加容易接受遗嘱理念,订立遗嘱已经成为他们表达关爱和责任感的一种方式。
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