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建+服务”“公益+运营” 福保街道率先实现社区托育点全覆盖

福保街道率先实现社区托育点全覆盖。
城市家庭规模缩小,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大;全托费用偏高,临时性托育需求日益增加……面对不少家庭的“带娃”难题,依托“党建+托育”模式持续“加码”托育服务。7月20日,福田区福保街道社区临时托育点集中启动仪式暨社区临时托标准化建设体系发布会举行。
全市首个“社区带娃”全覆盖,把党群服务中心C位让给孩子
福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友好城区建设,连续五年将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工作列入区委重点工作。在市、区卫健部门指导下,福保街道作为全省儿童友好示范街道,全区率先实现“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以儿童友好“小切口”推动“百千万工程”提质增效。
在瞄准辖区0-3岁婴幼儿“托育难”“托育贵”问题后,福保街道扎实推进“党建+服务”“公益+运营”改革,建立托育服务项目需求调研机制、运营主体准入联审机制、运营全过程监督评价机制,石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全市首个社区公益临时托育点——“福宝宝乐园”。如今,又实现了辖区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普惠托育点设置100%全覆盖,形成极具辨识度的党群+托育“社区带娃”福保样板,获中国计生协点赞肯定。福保街道党工委书记辛文明表示,“福宝宝乐园”托育模式被广泛推广至福田区莲花、梅林等街道,切实发挥串联式托育品牌效应影响,扩大社区托育“朋友圈”。
构建社区临时托育标准,引入国企办托让家长安心
福保街道依托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共建共营模式,完善“街道牵线、企业入驻、社区监管”托育运营机制,引进专业国资托育服务运营商——深业幸福家提供高品质的“临时托”及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新港社区“福宝宝乐园”托育点开园当天,全市首个社区临时托育建设标准体系首发,内容涵盖社区托育点开园管理、保教管理、运营管理、安全管理及公益活动等5大板块,明确托育点设置、婴幼儿入托及保育照护等标准化流程,收纳托育卫生保健、安全检查等相关制度超430个,福保街道因势利导全面推动社区托育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课程体系全面升级,开拓社区科学育儿全链条服务
为进一步深化“福宝宝乐园”品牌托育服务,福保街道引入企业自主研发的“幸福WE”保育体系,在基本托育照护服务基础上,升级推出科学、语言、体能、技能等课程,每周为家长提供“带娃”技能培训和“带娃”情绪课堂等公益课程,全面开拓社区科学育儿全链条服务,满足辖区居民多样化托育需求。
开园现场,居民对“社区带娃”好评不断,“离家近、服务好,孩子很喜欢来这里……”居民张女士表示:“福宝宝乐园环境好、课程丰富有趣,孩子们能在轻松玩乐中学到知识,我们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王女士是石厦社区福宝宝乐园的常客。此前,一岁多的女儿是外婆在带,考虑到小朋友的社交需求后,王女士便开始为女儿筛选托育机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的托育点让她眼前一亮,“环境很好,离我家还特别近。政府办的监管和责任有保障,而且还是由名气大品牌托育机构运营。”免费体验后,王女士觉得入园机制很周全,老师们也很专业。“费用低,服务好,这性价比太高了!”王女士的女儿成了托育点的第一批学员。
社区托育体系全覆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现实需求,更是解决“送托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体现。福田区卫健局局长黄舜艳表示,加快构建高质量、高品质、多层次、托幼一体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是实现幼有善育的重要路径,更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能够加入到托育服务事业中来,共同推动福田区托育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通讯员 陈婷
- 上一篇:小程序大传承 少年科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