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提供总面积超过2600平方米显示屏,宝安“智造”闪耀世界

这些巴黎奥运LED屏宝安造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潘莹瑜 07-29 00:50

  区势观察之宝安

  编者按:以先进制造业为底盘的实体经济,成为不少省市拼经济的底气和利器。深圳作为唯一坚守在GDP增速前沿的计划单列市,在全球经济波动中稳住阵脚。即日起南都推出系列观察挖掘深圳经济逆势增长的“区动力”,看哪些区挺起了制造业的“硬脊梁”。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达到616836亿元,同比增长5%。在这场“全国卷”的竞速中,以先进制造业为底盘的实体经济,成为不少省市拼经济的底气和利器。当制造业成为区域竞争最核心的KPI,中国经济增长新的运行逻辑正一一展现。作为一个有着13万亿盘子,经济体量和俄罗斯相当的经济体,广东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都意味着更大的增加值。以规上工业增加值来说,广东规上工业增速虽然仅为6%,但撑起了1.96万亿元的工业增加值。

  这个增长,在当下充满挑战的环境尤为突出。那么,在1.96万亿这个超级大盘中,谁是种子选手?谁又跑得最快?在复杂的经济版图上,深圳作为唯一坚守在GDP增速前沿的计划单列市,逆市上扬,在全球经济波动中稳住了阵脚。根据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2024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在工业大市中表现突出;在工业投资增速上,深圳上半年达到了惊人的49.2%,全国为12.6%、广东全省为15.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深圳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了69.3%。如果进一步挖掘深圳经济逆势增长的“区动力”,哪些区挺起了制造业的“硬脊梁”,它们又何以“挑大梁”?

  “宝安智造” 国家高新企业总数连续7年稳居全国区县第一

  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如奥运赛场般激烈,那么代表中国出战的深圳宝安无疑值得一枚沉甸甸的奖牌。宝安是如何加强制造业底盘,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又是如何增强先进制造业的辨识度?宝安交出了一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答卷”。

  宝安的制造业发展是深圳制造业的缩影。这里是全国最早办起“三来一补”企业的地区,随着深圳产业的不断升级转型,从深圳加工——深圳仿造——深圳制造——深圳智造,宝安进入了“智造”时间,且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年的巴黎奥运会,在主场馆法兰西体育馆等5大智慧场馆,以及开幕式所在地塞纳河畔的观众活动区域,提供总面积超过2600平方米的LED显示屏的企业出自宝安。

  从空间维度看,在宝安近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近100万家经营主体、5万多家工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29家,总数连续7年稳居全国区县第一。

  从宝安创新主体看,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16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数达到21家,总量位居全市各区第二。

  从宝安创新名片看,近两年,在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激光增材、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中,惠科、创维、立讯、大族等龙头企业加快智能化升级,行业地位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在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潜力行业中,汉诺医疗ECMO、普博医疗呼吸机、安科公司核磁共振异军突起。还有亚太星通、国星宇航、德国Lilium(百合花)、震兑科技、中农发集团等一批“上天入海”的领军企业在宝安加速集聚,形成新增长点和新优势。

  从宏观视角审视,宝安区正亲历新型工业化的迅猛推进,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已占据工业版图的“半壁江山”,宝安不仅牢牢守住制造业“基本盘”,还抢先布局海洋、低空、空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奔向星辰大海。尤其在低空经济、空天技术、超级充电等前沿领域,呈现多点突破的蓬勃态势。

  优化升级 去年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超3800亿元 累计推进7700多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聚焦之下,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加速调整,制造业如何迈向高端?宝安制造业底色浓厚,经过多年发展,在很多人眼里,囿于“加工”环节的印象正逐渐褪去,其中与“新”有关的元素,正成为这个制造业大区蓄势发展的新动能。

  宝安制造10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早已铺垫成型,如今,瞄准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坐标,自2019年至2024年,宝安连续6年围绕制造业出台“一号文”,凸显了宝安“坚持制造业当家,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长期主义路线。今年“一号文”紧紧围绕“新型工业化”,结合当前新阶段的新形势提出了25项49条具体措施,进一步破解宝安产业瓶颈,实现抢位发展。

  随着宝安GDP已迈入5000亿大关,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更为艰巨而紧迫。除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外,宝安将经济新的增长极瞄准了生产性服务业,2023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3877.37亿元,进一步凸显了宝安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如何做强现代服务业,成为各大城市助力制造业走向高端的破题方向。

  经过多年积累,宝安的生产性服务业已打下坚实“地基”:宝安制造业产业链齐全,制造业企业突破5万家,对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需求强劲;培育出顺丰、怡亚通、跨越速运、递四方等一批行业领先的物流企业,集聚了检验检测行业企业数量近300家、约占深圳的1/4,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唯一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累计推进7700多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服务业方面,推动化工行业新质生产能力加速形成,就必须以一个全新的“基座”来匹配当下正在进行的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基于此,今年年初,宝安发布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并将2024年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元年”,“三年行动计划”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制造链部署服务链,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总部经济、生产性金融服务、会展服务等5大领域为重点,全力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高地、创新先锋、示范标杆。

  人才活力 2019至2023年常住人口增超百万 全区超70%财政支出投入民生领域

  自带人口buff是宝安区发展曲线持续上扬的法宝,今年人口热力图实时显示,宝安每天实有人口在600万左右,常住人口从2019年334.25万增加到2023年的456.54万,四年增长122.3万,年轻化的人口结构为城区注入持久的活力。

  人流为何涌向宝安?近年来,宝安区在空间、人才、市场主体三大核心要素上的优势日益凸显。全区近三年整备土地达1121.7公顷,为华润微电子、重投天科第三代半导体等重大项目提供了充足的用地和空间。同时,西门子、中农发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国星宇航、星展测控、德国Lilium等商业空天、低空领军企业也纷纷布局宝安。宝安区连续两年荣获“全市招商优胜区”称号,今年还将继续推进10个集中连片区域建设,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集中承载区。

  市场主体增长同样迅猛。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宝安新登记商事主体39968户,总量超95万户,存量、增量均蝉联各区首位,拥有5万来家制造业企业,生产总量居全市第一……  除了就业机会多,真正让人才喜欢并扎根一座城,还需通过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的服务保障,创造宜居宜业环境。作为深圳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宝安区的经济活力已经蔓延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三城”建设步履不停,当前,宝安正全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加速成为创业创造的热土、美好生活的家园。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之心,宝安拥有独步天下的空、港、铁、轨等“六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教育医疗,从有到好。新增公办高中学位7800个,区属三甲医院数量达到了5家……宝安把70%以上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回应民生关切。

  种种要素汇集而成的宝安优势,外商也拿出真金白银和实际行动“用脚投票”。目前,宝安外资企业数量已突破9000家,外贸备案企业数量位居全市之首,对外交流合作成果显著。外籍常住友人数量位居全市前列。一些在宝安的外资企业的感受令人印象深刻:想要拥有全球竞争力,布局中国是“必选项”,投资深圳宝安是“更优解”。

  站在“新局”与“变局”交织的历史节点,宝安展现出一幅先进制造业领航、金融业蓬勃、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繁荣画卷。漫步于宝安中心区的滨海片区,矗立天际的“湾区之光”,与周边不断拔地而起的总部大厦共同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城市天际线。宝安,这座“湾区CBD”的雏形已初现端倪。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