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小学(集团)下十围小学:
对标一流 擦亮底色 77年老校走出高质量育人发展之路




创办于1947年的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集团)下十围小学(以下简称“下十围小学”),近年来深受各界关注。7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在历史的淬炼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底蕴和特色,在新的历史定位中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下十围小学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满足了周边居民家庭的学位需求,也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奋勇行动中,赓续传统,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新的升级蝶变之路。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学校与时俱进地进行转型与改革,以匹配现代社会的人才需要。近年来,基于下十围小学的具体情况与滨海小学集团的发展愿景,学校领导班子经过多次调研与反复讨论,提出了“以一个支点撬动三大核心工程,打造儿童友好先行示范校”的发展理念。
学校持续推动“阅读奠基、运动赋能、艺术润心”三个核心工程,致力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学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育人成效上多点开花,学校学子也从多元化的赛道中获得了成长。其中,下十围小学的“阅读特色”“体育特色”“非遗特色”已成为学校的三张闪亮动人的办学名片。
推行全科阅读 塑造全校阅读的良好氛围
下十围小学积极推行全科阅读,设置专门的阅读课程,以语文、英语两个语言学科为抓手,其余学科梳理适合小学阶段的阅读书目,构建学校1-6年级阅读课程体系。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2本与学科相关的课外书,将阅读的效率与深度相融合,改变低效的阅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长期坚持的生活习惯。
学校积极引领教师形成阅读的共同意识。学校成立阅读教研共同体,开展阅读研讨,打造优秀的阅读示范课。通过集体研训,促进教师阅读指导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科专业素养,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学校还开辟专门的教师阅览室,为教师阅读和研讨提供便利条件。
学校每学年开展“阅读节”系列活动,将全体学生参与的“阅读闯关”活动与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的“阅读竞赛”活动相结合,将学生的日常阅读与活动展示相结合,促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阅读习惯。学校还为每一个孩子发放了“阅读存折”,让学生能够时时记录自己的阅读书目及时长。设置班级“阅读树”,每月评选“阅读福娃”,学期末评选“书香班级”,以此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广大师生进一步热爱阅读,在阅读中收获成长与喜悦。
“下十围经验” 体育教育形成品牌效应和口碑效应
“教育是要培养全面的人,学业固然重要,但综合发展,多元发展更重要。”学校相关负责人透露,下十围小学当前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的育人行动要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经过充分的论证和研讨,学校确定将田径项目作为体育工作发展的突破口,进行了中长期规划并分步实施,经过持之以恒的十年打磨,下十围小学的体育教育(尤其是田径)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和口碑效应。
近年来,在省市区各类田径比赛的赛场上,总能看到下十围小学学子的身影。该校运动健儿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的体育技艺,其拼搏、阳光的精神状态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023年深圳市宝安区第28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下十围小学学子摘得桂冠;在2023年深圳市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中,下十围小学获得团体第四的好成绩。同年,下十围小学被评为“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体育特色示范校”。在2024年广东省小学生田径锦标赛中,下十围小学田径队获得男子跳高、混合4×400米接力两项冠军,并最终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的好成绩。
一个个闪耀的名字,也被刻在了学校的“荣誉墙”上——申喜元,2016年市田径赛男子跳远冠军;王伟鉴,2016年市田径赛男子6×800米接力赛冠军,破深圳市纪录;陆靖雯,2023年中国田径协会青少年体校俱乐部田径联赛(总决赛)女子U16组三级跳远第一名、2023深圳市少儿田径锦标赛女子U16三级跳远第一名、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竞技体育组)女子丙组跳高第一名、2022深圳市少儿田径锦标赛女子U14组三级跳远第一名、田径队参加广东省2024年获得一等奖……这一长串名单彰显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卓越成果,一大批学子在田径的跑道上脱颖而出,他们在人生的“赛道”上也跑出领先。
学校的体育教育为何大放异彩?这离不开学校长期、系统、深入的规划,学校有序推进“三步走”计划,为体育教育发展强力赋能。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步走”的第一步是先发展竞技,组建好田径运动队,抓好日常训练,培养优秀的田径人才,提高竞技水平,扩大影响力;第二步是在取得竞技成绩的基础上,创建区、市传统特色项目学校,并力争创建市传统特色高水平学校,反哺学校体育发展;第三步是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引入“体能+田径”体育课程,上好体育课和组织好体育课外活动,普惠全体学生。在时间的沉淀和打磨下,学校的体育教育完成了从“拔尖”到“普照”的升级迭代。
一所曾经“起步晚,硬件弱,位置偏”的基层学校,另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下十围小学的体育科组被宝安区教育局评为“示范科组”。2019年暑假,下十围小学田径教练组将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田径特色项目教育、管理经验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地公开分享给宝安全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体育教育的“下十围经验”正在得到更多的同行认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如今,下十围小学在深入推进五育并举的进程中,体育教育发挥了“先锋引领”作用。在体育精神的带动下,学校阅读、科学、艺术等教育工作全面开花。未来,学校仍将坚持体育强校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深挖体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让体育精神引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全力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非遗元素渗透 校本特色系列课程正走出深圳,走出广东
下十围小学的另一张“王牌”,是学校正在持续推动的“非遗文化系列课程”。在学校的系统规划下,如今,非遗文化教育已经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学科之中,形成了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校本特色系列课程。
学校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非遗课程的开展情况:“我们把非遗文化带进音乐课堂,让学子在传唱中学习;把非遗文化带进美术课堂,让学子在绘画中感悟;把非遗文化带进课后服务课堂,让学子在舞动中体验……”
此外,二年级的“望烟楼的传说”活动,三年级的“彩绘醒狮”活动,高年级的“非遗剧本游”活动,以及各种合唱、醒狮、粤剧、书法社团都是基于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感,在整合本校特色和资源的基础上的生动创造。
下十围小学传承非遗文化的成果和努力,甚至得到了香港学校的关注与青睐。今年6月12日,深港青少年非遗研学活动在香港圣博德学校圆满举办,本次研学活动由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文化馆)、宝安区福永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承办。活动邀请下十围小学资深美术教师关岩为香港圣博德学校学子带来《望烟楼的传说》(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术课程,通过美术教学深入阐释了深圳与香港紧密相连的文化血脉。下十围小学的非遗课程正在走出深圳,走出广东。
“我们的理念是:不仅仅把‘非遗’当做一个项目来推广,更多的是在全校铺开,普及教育到每一个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学习、实践感受文化精髓,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感悟,在‘知行合一’中收获成长,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队伍中来。”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学校将继续深挖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厚底蕴,纳入教育教学规划,形成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更多的传统文化与学科相融合,以达到启智润心、协同育人的目的。
以阅读夯实人生之基,以体育引领五育并举,把非遗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下十围小学基于学校的现实条件,找到了一条最适合的育人之路和发展之路,为学子的综合成长创设了“文体兼修”的通道和舞台,也为如何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创设了一份与时俱进的生动样本。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薛永剑 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