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出发 张国立“种”下戏剧
坪山戏剧谷开幕,12天戏剧嘉年华推出31项活动

张国立站在长守戏剧谷小剧场舞台说,两年前他就被坪山吸引了。 坪山融媒体中心供图
张国立两年前在深圳坪山种下的戏剧“种子”,今年立秋迎来了收获。
8月7日,深圳坪山区江岭长守戏剧谷启幕。张国立领衔的龙马社打造的公共文化空间戏剧公社,是长守戏剧谷的核心部分,在深圳乃至大湾区的文化地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坪山·有戏”戏剧嘉年华随即启动,在接下来的12天,坪山全域联动,推出五大板块31项精彩活动,将戏剧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展现这个制造业强区“温柔浪漫”的另一面。
立秋丰收
张国立围屋里演话剧《我爱桃花》
在坪山,长守村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客家老围屋,重新苏醒,绽放出让人惊艳的芳华。长守戏剧公社总占地面积7632.14㎡,由清朝乾隆时期客家建筑改造而成,去年著名演员、导演张国立领衔的龙马社开始将其打造成公共文化空间——这是江岭长守戏剧谷的核心部分。
戏剧公社共有十处建筑,依托原有建筑,修旧如旧,打造一个集戏剧演出、文化交流、文艺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建设可以容纳300人的小剧场,能用于举办各类戏剧演出。配备戏剧图书馆、文化展览馆、艺术工作室、文创空间等文化设施,能为戏剧创作、学习和交流提供便利。配套民宿、餐厅、咖啡厅等基础业态,能为游客和观众提供舒适的住宿和餐饮环境。
而长守围屋前的半月池,著名建筑师、艺术家朱小地将其改造成了建筑装置作品“软广场”,取名“守月塘”。水塘注满水,保持水塘的功能,朱小地在池面构建了一张巨大的绳网编织装置,与水塘岸边的道路、房子完美接驳,极大地拓展村子原有拥挤局促的空间感受,装置的绳网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人们在上面可以行走、伫立,也可以坐下来、躺下来享受乡间的片刻安宁。
龙马社与深圳坪山结缘,始于2022年《断金》在深圳坪山大剧院的演出,这是龙马社出品的经典剧目,由张国立、张铁林、王刚“铁三角”主演。去年6月,在《断金》第100场演出现场,张国立宣布龙马社与坪山区签约,落户深圳。从此以后,张国立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及深圳坪山,并称“从此做个坪山人”。
张国立站在长守戏剧谷小剧场的舞台上,饱含深情地说,两年前的8月10日,他来到坪山演出话剧《断金》时,就被坪山吸引了:“这像是缘分,那一瞬间我就爱上了坪山,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张国立说,当时在坪山长守种下了戏剧的种子,经过了两年的努力,在立秋之日迎来了第一拨成熟丰收,“今日长守戏剧谷与大家见面,我跟大家汇报一下公社收成情况。”他说,龙马社正式落户坪山,现在是深圳的文化机构,在坪山出品了自己的第一部话剧《肖申克的救赎》,从坪山走向了全国;《断金》赴香港演出,场场爆满,推动了大湾区文化交流和融合;龙马社排练了长守戏剧谷剧场的第一部小剧场话剧《我爱桃花》,昨晚进行了首演。
据了解,一年多来,龙马社引入不断激发区域戏剧发展活力,通过戏剧讲好深圳故事、坪山故事,助力坪山打造全市乃至大湾区戏剧产业链条最完整、戏剧生态最好的区域之一。在2023年下半年筹备期间,张国立和龙马社在深圳坪山创作推出《肖申克的救赎》中文版话剧,随即开启了2轮6城17场全国巡演。龙马社迁至深圳坪山后迅速生根、开花、结果,引发了行业关注,被誉为“文化东南飞”现象。
戏剧目标
计划每年创作1部大型剧目、2部小剧场剧目
发展戏剧产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既是前提,也是保障。2024年初,坪山区提出培育发展壮大“6+3”产业集群,将文体旅产业作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进行重点打造。这是坪山区在新时代关于戏剧与城市融合发展的综合考量。
坪山区作为深圳版图的重要一极,拥有得天独厚的戏剧文化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初步的戏剧产业链条和戏剧生态,一张立体而饱满的坪山戏剧版图呈现在人们眼前。区域内现有全球最大的剧场建造商中孚泰、全国最大的剧场运营商保利剧院、国内民营戏剧原创头部机构龙马社、华南最大的虚拟摄影棚深圳国际影视文化城、深圳技术大学等完备的高校艺术教育,以及坪山大剧院等11处演出场所。
坪山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的理念,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认真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古村落活化利用,坚持修旧如旧,保留岭南风格、客家风貌,培育文旅新业态,实现与传统村居融合共生、与自然山系和谐共处、与创新产业脉动共长。目前,先后共打造了长守戏剧谷、大万世居特色文化街区等文化空间,为招引优质文化企业搭台筑巢。
据介绍,坪山戏剧谷每年计划创作一部大型剧目和两部小剧场剧目,以不断丰富戏剧谷的剧目库,提升戏剧艺术水平;定期发布演员招募信息,吸引有志于戏剧表演的人才加入,开展系统的演员培训计划,包括表演技巧、台词功底、形体训练等多个方面,以提升演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邀请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来坪山戏剧谷进行创作、交流或驻场演出,以提升戏剧谷的艺术品位和影响力;与深圳技术大学音乐学院通过实训基地授牌等方式,共同构建起音乐艺术创作、展演、音乐科技平台,有力推动坪山文化中心建设和高校美育工作的发展。通过跨界合作和创新实践,共同推动戏剧艺术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
未来,在包含长守戏剧公社小剧场戏剧力量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坪山区将作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戏剧高地,必将以“以文营城”为指引,不断扩大品牌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吸引大批演出团体和创作人才云集此地。
剧场点位
将变身“居民常去,游客必到”网红打卡地
坪山区以戏剧嘉年华活动研讨戏剧与城市融合发展路径,形成“大戏看坪山、好戏在坪山”的社会影响,将戏剧艺术融合到城区发展中,打造戏剧城市意象。
坪山区推出旨在整合剧场资源、拉动文化消费的“戏剧谷”概念,将剧场点位变身为“居民常去,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地,成为整体规划布局戏剧消费场景的新尝试。将围绕长守戏剧公社,开展区域商业规划,将周边划分为6大区域团组,分别为文化长廊、演绎秀场、民俗礼巷、漫游空间、长守别苑、中心广场,承担文化展示、艺术打卡、本土民俗、休闲互动、住宿空间、公共活动的功能。同时分三步走打通整体运营规划,一期通过导入品牌矩阵、创新服务模式、链接专业机构等手段,初步形成长守戏剧谷精神乌托邦的品牌印象;二期围绕举办戏剧活动、持续升级建筑内容和引入顶尖新概念品牌引爆戏剧谷传播体量,夯实戏剧谷品牌建设;三期将引进国际化戏剧、论坛、会议等活动,让长守戏剧谷广泛亮相在世界舞台,真正取得世界级文化影响力,成为世界戏剧文化交流一大核心平台。
随着长守戏剧公社正式启用,马峦山戏剧创排基地、山顶自然剧场同步启动建设。未来,马峦山山上、山下融为一体,构成集戏剧创作、排练、培训、演出、消费于一体的坪山戏聚城邦,协同全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戏剧影视生态体系,努力打造成为戏剧品牌输出地、戏剧创作策源地、优秀剧目首发地、戏剧人才聚集地、戏剧交流制高地,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文化发展贡献坪山力量。
随着坪山戏剧谷的正式启幕,坪山区将继续大力促进戏剧艺术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形成戏剧创作、戏剧产业在坪山区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积极引导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坪山文化发展,推进差异化、多业态的文化产业打造,强化全域联动,引导文旅与城区多维度的融合发展。制定文体旅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文体旅资源集聚,构建全产业生态链,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深圳东部文化高地。
采写:南都记者 曾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