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连续四届奥运会深圳“见金” 冠军出自这所学校管理项目

深圳健儿在巴黎奥运共获2金1银1铜5个前八名,创造佳绩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正阳 08-20 00:00

  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

  王柳懿、王芊懿姐妹

  刘虹

  汤慕涵

  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深圳健儿成为了一道亮眼的风景——12名深圳健儿出征巴黎,接连带来喜讯和捷报——刘虹(竞走),张鑫秋(射击飞碟),王柳懿、王芊懿(花样游泳),王欣瑜、袁悦(网球),陈俊儿、汤慕涵(游泳),欧钰珊(体操),张悦彤(攀岩),黄博凯(撑杆跳高),曾蕊(三级跳远)12位深圳运动员在各自的赛道上奋勇拼搏,留下了许多令人心动、令人振奋的精彩瞬间。他们在本次巴黎奥运会参加了7个项目15个小项的角逐,共获得2金、1银、1铜、5个前八名,创造佳绩。

  这份“耀眼”成绩单,体现了深圳运动员高超的运动水平和技艺,以及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超越极限的体育精神。深圳健儿在奥运赛场上的靓丽英姿,也与深圳“先锋,拼搏,造梦”的城市气质高度吻合。这十余天的奥运征程中,全世界的观众也目睹和见证了磅礴的“深圳力量”。

  这批深圳健儿中,有“80后”妈妈级选手为热爱而跑,也有“90后”双胞胎默契配合圆梦巴黎,还有初出茅庐的“00后”小将突破自我,捍卫梦想……不同年龄段的深圳健儿,以不同的方式演绎了属于自己的奥运故事,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出深圳体育人才培养的梯队厚度。

  榜样效应 将会对深圳的体育事业发展形成可贵助力

  本届奥运会中,最令深圳人感到振奋的,是在花游项目上梅开二度,摘得团体和双人项目“双金”的花样游泳运动员王柳懿与王芊懿。这是中国花游队参赛史上首夺奥运金牌,同时也是深圳健儿在巴黎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这对双胞胎姐妹花与队友一起书写新的历史,实现了几代中国花游人的梦想。这对“姐妹花”的成长,一直备受各界瞩目。这对中国花游的梦幻组合,从启蒙成长阶段就已经和深圳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们也是深圳本土“土生土长”的自培奥运冠军。

  当年年仅6岁时,王柳懿与王芊懿姐妹俩便开始学习游泳。2005年,在父母的引导下,她们前往深圳体工大队(现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进一步训练,幸运地被深圳花样游泳队教练胡良慧相中。当时,胡教练对姐妹俩的身形和天赋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她们在花样游泳这一项目中将会有所建树。随后,姐妹俩在教练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地训练。事实证明,这个“伯乐”的眼光是独到的。

  王氏姐妹在世界赛场中的“开花结果”,离不开深圳体育工作者的辛勤躬耕,离不开与时俱进、不断迭代发展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花游这个项目需要非常强的综合素质,它不仅仅需要游泳技能,还需要芭蕾的舞感,音乐的乐感。”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校长郑毅认为,深圳这座城市拥有培养这些技能和素养的先天优势。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队员加入到花游项目的行列中来,深圳花游项目的梯队建设已呈现可喜趋势。

  “相信未来深圳花游也会走出更多的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胡良慧说。受王氏姐妹夺冠的鼓舞,深圳这座城市也在涌动一股方兴未艾的“花游热”“健身热”。奥运冠军的榜样效应,将会对深圳的体育事业发展形成可贵助力,为深圳建构优质的体育氛围打造良性循环。同时,以从事体育运动为发展志向的优秀苗子不断涌现,选拔、培育和孵化顶级运动员的机制体制日臻成熟,相信未来的各大世界赛场中,“深圳军团”还会创造更多的惊喜。

  深圳健儿 诠释着“更好、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奥运会网球混双银牌得主,同样“土生土长”的深圳女孩王欣瑜也是历史的创造者。8月3日,“00后”深圳网球金花王欣瑜搭档张之臻和对手战至决胜盘抢十,最终收获银牌,这是中国网球在奥运混双项目上,首次获得奖牌。也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郑洁/晏紫摘铜后,中国网球时隔16年再次夺得奥运双打奖牌。

  泳将汤慕涵则是本届奥运会上,深圳“首牌”的创造者。8月2日凌晨,中国队以7分42秒34的成绩摘得游泳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第三名。在此前该项目的半决赛上,汤慕涵与队友孔雅琪、葛楚彤、柳雅欣登场为中国队取得晋级决赛的宝贵机会。赛后,汤慕涵也发文表达了喜悦之情——“感谢我的队友”“沉甸甸的奖牌盒子!”

  令人感动的,还有“五战奥运”的老将刘虹。奥运会竞走赛场上,这位老将留下了令人感动的一幕——1小时31分24秒,37岁的深圳竞走运动员刘虹以第21名的成绩迈过终点。随后,她转身向赛道深深鞠躬。作为中国代表团最年长的选手,刘虹用这样的方式,向自己的第五次奥运旅程告别。比赛结束后,刘虹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参赛感悟,“我觉得很光荣,也欣然接受,虽然早已不是追赶者,但是我愿意继续做探索者,并激励那些追赶者们。”深圳老将用一种励志、坚韧的方式再一次诠释了运动精神。

  此外,本次奥运会上,深圳健儿还在田径、竞技体操、攀岩等多个项目上表现出色。如男子撑杆跳高决赛中,深圳运动员黄博凯以5米80的成绩位列第7,又如巴黎奥运会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深圳健儿陈俊儿携手队友潘展乐、季新杰、王浩宇获得该项目第四名。虽然最终四人未能登上领奖台,但这是中国游泳队首次晋级该项目奥运决赛,陈俊儿在他的首次奥运之旅中协助队友完成比赛,共同改写了中国游泳队接力历史……深圳健儿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体育健儿的卓越风采,让中华体育精神闪耀巴黎奥运赛场。

  有些深圳健儿在奥运会上迎来了历史性的“第一次”,也有些健儿完成了历史性的“最后一次”,这是一次超越,也是一次收官,更是一份传承。他们胸怀祖国、牢记嘱托,奋勇拼搏、在奥运会大舞台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与新的突破,诠释着“更好、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聚焦

  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坚持“两条主线+四个高地”办学理念

  培育高水平运动员 “深圳路径”呼之欲出

  作为培育奥运冠军的“摇篮”,长期以来,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坚持“两条主线+四个高地”的办学理念,培养健全人格、健康体魄、全面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建成体教融合、创新发展、可供全国借鉴的示范性名校。

  学校致力于青少年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常态化推动各项目训练备战;探索教育、体育双方向资源优势互补,做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同时培养属地义务教育学生体育特长,推动运动员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多维度提升专业水平,优化训练环境,持续打造青少年训练竞赛高地。如今,学校获评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21-2024年),是全国体育运动学校副理事级单位,多个运动项目为广东省示范基地项目。学校致力于打造体教融合创新高地,特创体育实验学校——十二年一贯制的体育特色学校,通过制定体育特色课程、合班教学保教育质量等措施,不断深入探索体教融合的新路径。学校还努力打造体育科研支撑高地,通过提供基础体能和专项核心力量服务,以及体育科研、医疗、康复等服务配套保障,不断提升科技力量在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未来还将持续朝着训练科学化、体能科学化等方向发展升级。学校还联动社会资源,打造体制内外结合高地,学校与昆仑鸿星俱乐部共建青少年冰球队,支持国家女子冰球队伍建设,助力广东省女冰获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冠军;与林丹羽毛球俱乐部共建深圳青少年羽毛球队;与世界跆拳道联盟合作建立中国(深圳)青少年训练基地等。通过体制内外结合、多方融合,打造精品团队。

  深圳健儿在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竞技舞台上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是深圳持续推动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事实上,深圳已经连续四届奥运会“见金”——深圳竞技体育相继培养出7名奥运冠军,均出自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管理的项目,他们分别为:花样游泳项目王柳懿、王芊懿,跳水项目何姿,游泳项目汤慕涵,竞走项目刘虹、陈定,体操项目肖俊峰。肖俊峰为深圳奥运冠军第一人,刘虹为五届奥运会参赛元老,汤慕涵是广东游泳队建队70年来首位奥运冠军。培育高水平运动员的“深圳路径”正在呼之欲出,期待深圳健儿在未来的高水平赛事中继续震惊世界,收获更多“圳金”。

  文:周正阳

  图:霍健斌 黎湛均 新华社

  制版:李斌 邹虹香 凌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