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数”奔跑,向“高”而攀
工业大区进阶之路的龙华“新”解法
时间,在不同的人身上印记不同。在奋斗者手里,时间就是发展密码。2024年上半年,因为一组亮眼的数据,龙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探索实践中拥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工业经济增长“多点发力”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透视深圳上半年GDP,龙华区GDP为1478.53亿元,同比增长6.2%,成为深圳上半年经济增长的“超级黑马”。龙华经济猛增,工业“硬度”十足。规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达2887.69亿元,同比增长12.19%,连续4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增加值增长10.7%,增速提升幅度列全市工业大区首位。
经济增长的动能是工业,但工业增长的关键又是什么?从数据可以看出,龙头企业牵引力强劲,累计实现产值1104.4亿元;另一方面,排除龙头企业不计,龙华区工业200强企业实现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4.3%,成为工业增长重要支撑。从富士康等龙头企业到产业“聚指成拳”,从楼宇林立到产城融合,龙华历来有着“围着企业转”的传统,龙华工信局以“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实现共赢”为目标,从“靠近”到“靠前”服务,政企成为搞经济的“黄金搭子”,非200强外的规上工业企业也在龙华的精心培育下,上半年产值增速由负转正,实现了3.47%的增长,焕发新生。
重大项目建设“质效双升”
投资增长势头强劲
抓重大项目建设,是“硬功夫”。与之相呼应的是一连串金子般的数字,上半年,龙华区工业投资完成258.96亿元,同比增长98.7%,总量、增速均全市排名前二。加速出台政策福袋,提高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资助覆盖率,鼓励企业加大设备智能化、数字化投入。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道路上,龙华区采取并行审批、容缺审批等创新方式,悉心做好“前置”服务。同时,龙华区化身精明的规划师,打造智造空间、推动“工业上楼”、推动旧工业区整治提升,持续强化产业空间保障,为项目落地腾挪出17万㎡以上的增量空间。
新质生产力培育“蹄疾步稳”
梯队培育体系完备
为了领跑新质生产力新赛道,龙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第一时间谋划、第一时间落实,步步为营,步步精彩。加大新质生产力政策支撑,牵头开展政策全面修订工作,搭建“2C”产业政策体系框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策叠加效应的逐步释放。推进新型工业化,集群化发展是破局之钥。龙华密集施策,一揽子开创性专项扶持政策精准滴灌,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单项冠军企业,梯队培育体系和递进式培养机制日臻完备。截至目前,龙华区拥有国家、省、市级单项冠军数量分别为10家、28家、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9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53家,均排名全市第三;创新型中小企业2114家,排名全市第二。
数字经济发展“推陈出新”
产业数字化深度拓展
越是形势如织,越要找准自己的优势。龙华是数字经济大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1%,深挖数字经济潜力是龙华稳工业的法宝。4月9日,龙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的《龙华区打造深圳北软件产业基地三年实施方案(2024—2026)(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深圳北从“交通枢纽”向“产业枢纽”的跃迁式跨越。与此同时,龙华携手华为等业界巨擘,共谋鸿蒙软件产业园的蓝图,加速工业软件的推广应用。上半年,龙华区规上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65.4亿元,同比增长18.3%。持续升级深圳(龙华)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平台,拉动交易金额约4100万元。依托龙华(华为)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创新中心,为256家企业发放上云补贴资助并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全区累计上云项目超4万个。为触发龙华区制造业与数字技术叠加效应,5月,龙华新型工业智算中心“点亮”,为龙华区制造企业数实融合提供最短通路。加“数”奔跑,向“新”而行,龙华制造正乘势而上。
低空经济产业“蓄势待飞”
产业集聚持续加速
除了保持传统强项的优势,作为科创大区的龙华也在向“未来产业”要增量。发力低空经济,龙华不仅敢飞还善于“抢飞”,截至6月,龙华区低空经济产业相关企业达到420家,全面布局低空基础设施,建成各类起降设施共55处,占全市的22%。多方携手,低空经济场景正在深圳中轴不断打开想象空间,美团、丰翼科技等企业已开通多条无人机配送航线、一则“深圳北站可以打‘飞的’了”的新闻火爆出圈,由深铁集团和东部通航联合推出的国内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向市民提供包机运输服务。“工具箱”不断上新,2023年底开园的联嘉祥低空经济产业园,是龙华区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开园半年,目前园区产值超亿元。
执卷新蓝图、踏步新征程,时间是结果的见证,智慧的跑者,既紧盯脚下,也抬头望远。龙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继续以奋斗为笔,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到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不断夯实和增强经济稳进向好的态势,答好今年“后半程”的发展考卷。 推广
文:潘莹瑜 刘庚怀
制版:李思萌 刘艳兰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