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Al加速赋能深圳千行百业

老城区罗湖产业换血 生力军南山领跑深圳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紫嫣 林敏儿 09-06 00:20

  在刚刚过去的八月,这部由深圳市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首部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上线1小时玩家超百万,预售销售额突破4亿元,游戏中无处不在的AI技术运用,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顶尖AI技术赋能游戏全产业链所创造出的无限可能。

  数据显示,深圳2023年拥有超过2200家人工智能企业,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近20%,形成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引领,元象科技、思谋科技、兔展智能和深信服等高成长性企业支撑,一大批初创型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2024年,深圳正式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并提出以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中国软件名城和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在本轮AI产业爆发式发展进程中,深圳各区也纷纷拿出应对招数,以科创驱动力闻名全球的南山区,通过进一步发挥“领头羊”优势构建强大AI产业矩阵;作为深圳发展起步区的罗湖,持续发挥金融和商贸领域的传统优势的同时,也在借力AI实现城区与产业的焕新。

  01

  南山 7个月新增400多家AI企业

  截至2023年底,南山区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891家,占深圳全市比例近四成。南山区副区长蹇娜在近期采访中透露,截至7月30日,南山区AI企业总数已超1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850家。

  短短7个月新增400多家AI企业是什么概念?最新数据显示,陕西西安拥有人工智能企业300余家,而山东济南定下2026年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目标是500家。

  产业链完整、侧重应用层、科研能力突出是南山区人工智能产业的三大特点。在南山区,不仅有腾讯、中兴、商汤科技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还包括优必选、地平线、奥比中光、第四范式等行业领先企业,以及大象声科、贝格迈思、智能思创等一批新兴企业“新秀”,这些企业共同构成南山区AI产业的强大矩阵。

  过硬的AI技术也是南山领跑的关键。南山区有近100项算法产品获得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批准,占全市超七成,辖区分布有深圳湾科技生态园、金地威新软件园、南山智园3个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形成涵盖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的全产业链条。

  在AI技术的应用方面,南山区启动人工智能算法超市平台项目建设,针对不同厂家算法兼容性进行优化;在医疗健康领域,AI技术被用于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方面;在智能制造领域,AI技术则帮助企业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升级和效率提升。

  2023年,南山区发布《南山区加快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创新应用实施方案》,并公开征集南山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机会和能力。

  依托鹏城云脑等城市级资源,南山区还积极搭建生态孵化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智能算力资源以及算法、工具集、模型库等全方位支持。

  6月3日,2024深圳人工智能生态大会在南山区举行,大湾区首个大模型生态社区——“模力营”正式揭牌。“模力营”将发挥深圳尤其南山区AI产业链优势,部署七大核心公共服务平台,涵盖算力、语料、合规、开源生态、硬件开发、创新场景、资本对接等关键领域。“模力营”一期近2万平方米布局在南山区云科技大厦4-8楼与神州数码国际创新中心,二、三期项目规划落户南山智城,就位于深圳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中的深圳湾、西丽-石岩两大片区内。

  中国AI哪家强?深圳湾畔看南山。作为“广东经济第一区”,去年南山区地区生产总值8566亿元,如今正朝着万亿城区目标冲刺,同时作为粤港澳大湾区AI技术策源地、AI应用试验场和集聚地,正重点瞄准“千亿级”服务业新赛道——人工智能。

  02

  罗湖 依托AI处置突发事件最短2分钟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这里有人摔倒了,需要帮助!”

  罗湖区东晓街道木棉岭社区居民按下全天智能巡检机器人侧身的一键报警按钮触发告警,社区人员通过移动终端与报警人实时音视频通话,及时提供救援服务。依托大规模搭载视频AI识别技术及分析预测模型,目前各类事件平均处置时长仅为18分钟,最短只需2分钟。

  借助视频智能识别,迅速“锁定”、高效解决店外经营、垃圾满溢等城市管理问题;打造AI数字病理整体解决方案,大幅提高医院诊断效率;利用AI赋能商贸发展,提供智能报关、智能融资等,实现全产业链降本增效……在深圳经济特区最早开发的城区——罗湖,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日渐丰富,从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罗湖积极拥抱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24年二季度,罗湖区规上人工智能企业84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建成广东省软件定义互联网SDIoT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灾害数字孪生实验室等34个创新载体,锚定打造“总部基地+研发孵化+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清水河人工智能集聚区,也成功入选深圳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

  当前,罗湖正在全域积极谋划各具特色的人工智能专业特色楼宇,以空间、基金、产业生态、服务为抓手助力辖区人工智能要素集聚。

  坐落在大梧桐新兴产业带,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粤海城T2项目将专注于打造特色AI应用示范楼宇。润弘大厦T1位于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将突出“AI+金融”特色,打造数字金融领域的应用楼宇。即将投入使用的云启大厦同样位于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总体量超过10万平方米,将聚焦打造软件信息龙头企业总部集聚地。

  8月,罗湖发布《罗湖区促进人工智能发展十条措施》,培育并扶持初创型、潜力型、领军型人工智能企业,特色产业园区与楼宇建设方面,对成功认定人工智能特色软件名园的园区给予资金扶持。

  此前,罗湖区与璞跃中国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建设“璞跃中国—大湾区创新中心”。“相对来说,罗湖是一个未开垦的蓝海地区。”璞跃中国大湾区总经理叶飞表示,罗湖发达的商贸、零售等产业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且罗湖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为深港及国际企业联动提供良好的便利条件。

  区势观察

  推动AI产业化、产业AI化

  2023年以来,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活力不断提升。去年5月31日,《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发布,提出统筹整合基金资源,形成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从强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给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随着《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的印发,2024年,深圳进一步提出聚焦六方面推出22条举措。以“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为目标,抢抓“AI产业化、产业AI化”战略机遇,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全栈国产、智能产品、数据跨境、场景应用和智能驾驶五个领域树立先锋标杆,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此外,以地理片区为基础,以软件产业园为载体,以算力网络基础设施、科研机构、公共服务平台、高等院校等为支撑,深圳对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产业空间进行统筹规划布局,发布了“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等融合创新。

  8月30日,2024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深圳闭幕,作为一场集产品呈现、产业展览、技术交流、学术研讨于一体的国际级人工智能合作交流盛会,大会吸引了全球810家企业参展,61件人工智能新品在大会上完成全球首发,超过100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意向合同签约金额突破10亿元,大会首发的《2024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也为全球AI产业发展提供了精确数据和分析,进一步推动产业深度融合的同时,侧面反映出深圳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扩大的行业影响力与话语权。

  统筹:陈紫嫣

  采写:南都记者 陈紫嫣 林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