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齐发力 驱动货运物流繁荣
深圳作为“供应链之城”,物流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繁忙的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

“深圳蛇口-广州滘心”组合港启用。
深圳,这座被誉为“供应链之城”国际化都市,其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得益于航空物流与国际海港两大核心引擎驱动,深圳实现货运业务的蓬勃发展。中欧班列作为深圳物流版图中的新兴力量,为湾区企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国际物流服务,更为全球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数据是物流产业的强劲发展的最佳注脚:2023年,深圳全市物流业增加值3522.35亿元,同比增长6%,占GDP比重10.18%。
9月23日-25日,备受瞩目的第18届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在深圳成功举办,这里不仅汇聚了物流与供应链行业的最新技术、设备和解决方案,还吸引了来自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家参展商,共同探索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商业合作机遇。更为瞩目的是,全球跨境物流服务标准联盟在本次博览会上正式成立,将进一步推动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航空物流与国际海港双翼齐飞
新货站与内陆港共促货运繁荣
今年7月,随着一班又一班满载货物的顺丰航空全货机起飞离港,国内首个按照“智慧化、远程化”监管模式24小时运作的国际货站——深圳机场深畅国际货站正式投入运营。这是深圳机场与海关携手探索的一个可复制、推广的“先行示范”国际货站监管模式,为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和航空物流行业转型发展提供深圳机场的智慧与力量。
据深畅国际货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监管模式创新与智慧化应用的双向发力下,深畅国际货站运作效率和设施利用率均显著提升。货站进出口货物库内停留时间分别缩短82%、33%,进出港单位面积处理能力分别提升了78%、53%。
随着国际货运航线网络的日益密织和深圳航空枢纽地位的不断增强,深圳机场从市场拓展、基础设施、业务创新等举措,服务湾区制造和特色产业“出海”,带动货运业务高速增长。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117.9万吨,同比增长16.8%,发展情况整体优于国内主要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三。其中国际及地区货量60.1万吨,同比增长23.8%,占比51%。
深圳港的辐射力也在不断扩展。8月22日,“邵阳-盐田港”铁海联运班列首发,标志着内陆港湖南邵阳正式启用。深圳港累计挂牌运营19个内陆港,覆盖广东、湖南、江西、贵州、重庆等5省(直辖市)。据悉,深圳港开创的组合港模式已开通43条航线,覆盖广东省内11个城市,该模式下集装箱吞吐量同比激增37.1%,达到27.12万标箱。
深圳港这座日夜不息的全球化枢纽海港,国际航线遍布全球六大洲、十二大航区的主要港口,连续二十年稳居全球集装箱港口前四强,其全球物流网络的核心地位持续巩固。
中欧班列成国际物流新引擎
助力“一带一路”经贸繁荣
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铁路联运列车意义深远。它不仅促进了全球贸易的畅通,还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了国家的形象和国际地位。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介绍,深圳中欧班列自2020年8月开行以来,深耕核心企业,优化服务质量,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累计为超过6500家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国际物流服务。截至2024年8月底,深圳中欧班列累计开通出口线路19条,累计开行706列,发往欧洲及亚洲44个国家,货运量6.82万标箱,运输货值超23.5亿美元。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也是构建稳定的全球供应链、维护亚欧经贸关系的助力器。
不仅如此,深圳立足自身区位特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产业优势,对焦湾区企业市场需求,聚集高附加值货物,打造跨境电商班列、精品班列,为深圳高端电子产品、电商货物等高货值货物提供高时效性、高稳定性的班列运输服务。
数据显示,与常规中欧班列相比,精品中欧班列平均时效缩短了41%。为拓展物流新线路,进一步加密深圳中欧班列物流网络,深圳中欧班列不断探索试点,为湾区企业提供不同口岸路线的运输方案,通过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霍尔果斯、同江北不同口岸出境,前往德国、波兰等国家,开辟了深圳市国际铁路多渠道出境业务,助力深圳市建设更高效顺畅的物流体系,有力保障企业外贸物流需求。
文:张艳丽
制版:李斌 肖美连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