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5分钟社会救援圈”亮相央视!宝安有哪些“秘笈”?

培训超50万“急救侠”生命接力正上演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潘莹瑜 谢萌 01-23 00:00

  宝安国际机场里配有AED。

  在新安街道第二届薪火红色嘉年华活动中,市民学习急救知识。

  宝安再上央视!这一次,聚焦守护生命的“5分钟社会救援圈”。1月21日,央视新闻《抢抓急救“黄金时间”粤鲁津等地构建“五分钟社会救援圈”》节目中,深圳宝安区打造“5分钟社会救援圈”的生动实践作为先进典型案例亮相央视。

  在心搏骤停等紧急时刻,医学上的黄金救援时间仅有短短4至6分钟,然而城市救护车的平均响应时间却在10分钟左右。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回更多生命,提高急救成功率,宝安区积极探索,运用科技手段构建“5分钟社会急救圈”,让具备急救技能的志愿者、急救设备与患者实现快速精准连接。在此之前,已有多位宝安人凭借勇敢与智慧果断出手让患者脱险,宝安区“救援圈”升级为“救生圈”的奇迹多次闪耀央视。

  生命接力

  初中生对昏迷老人做心肺复苏

  3分钟黄金时间抢救成功  

  不久前,宝安街头上演了一幕令人动容的暖心故事,深圳一初中生对昏迷老人做心肺复苏,3分钟黄金时间抢救成功!2025年1月9日,73岁的吴永兴老人在自家夜宵店门前,手持锄头平整地砖,老人毫无征兆地倒地昏迷。去往学校途中的张宇恒连忙上前查看老人状况后,迅速展开“教科书式”救援——运用在校所学的心肺复苏术,为老人争取生的希望。同时,他还不忘向路过的外卖小哥求助,拜托其帮忙拨打急救电话。在这争分夺秒的黄金抢救时间里,老人缓缓苏醒,在确定老人精神有所好转后,才悄悄离开。

  事后,老人家属通过监控视频找到了做好事不留名的张宇恒,专门送来感谢信和锦旗。张宇恒也被海滨中学授予“海滨好少年”称号。谈及此次救人,张宇恒表示:“学校教育我们要助人为乐,我觉得每个人遇到都会主动帮忙。”海滨中学校长段超告诉南都记者,宝安区一直是“5分钟社会救援圈”先行区,多年来,学校利用这一契机积极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急救培训,每学期定期开展相关急救知识课程。“宇恒同学让急救培训的意义得到了具象化体现,也展现了宝安学子的正能量。”

  而在更早之前,类似的生命接力在宝安上演。2024年10月14日,南都报道了发生在宝安区文汇中学的一起惊心动魄的黄金救援事件《深圳一初中生突然倒地老师用AED救回》,当日9时52分,文汇中学操场上,一名初中学生突然倒地不起。学校老师张雪发现后,第一时间冲上前去,迅速对该学生进行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校医彭孟丹也立即加入这场与死神的赛跑。9时55分,校医彭孟丹一边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指挥老师张雪迅速取来校内的AED进行除颤,同时持续对倒地学生实施心脏按压。

  不久后,宝安区人民医院院前急救科的医务人员赶到现场,接力救治工作。医护人员回忆,当他们抵达时,学校老师仍在全力对倒地学生实施心脏按压,并且通过3次AED除颤后,学生恢复了心跳。由于学生意识尚未恢复,随后被救护车紧急送往附近医院进一步救治。医护人员感慨,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及时实施CPR和使用AED,为挽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打造生命急救链

  宝安AED使用率全市第一

  急救技能普及率提升近10%  

  宝安街头接连上演转危为安的暖心场景,涌动着文明力量,升腾着“城市温度”。社会急救水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宝安“5分钟救援圈”频频出圈,背后是宝安区创新模式,打造一条覆盖全域、紧密协同、高效顺畅的生命“急救链”,为居民幸福生活提供强保障的写照,也是“温暖宝安”建设的题中要义。

  自2023年宝安区委组织部、区卫生健康局、区红十字会联合启动“5分钟社会救援圈”项目以来,依托全区191个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培训主阵地,组织市民参加急救技能培训超22万人次(历史累计50多万人次),创下国内同类培训的纪录。宝安区急救技能普及率提升近10%,远超《健康中国行动》对2030年急救培训人数应达到人口数3%的要求。各类社会急救数据均取得新突破,学员出手施救心脏骤停患者428例,成功挽救了95条宝贵生命。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旁观者CPR实施率提升至26.81%,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提升至5.9%,较2022年提升近3倍,是国内平均水平的5倍。2024年,宝安区累计安装AED5100多台,AED使用率(4.3%)居全市各区之首。

  宝安“5分钟社会救援圈”项目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典型案例被全国政协委员点赞。同时,荣获“薪火党建”创新实践优秀项目、第二十一届深圳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宝安区第五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示范项目”等多项荣誉。区红十字会承办的相关建议被评为“2023年度宝安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构建5分钟社会救援圈探索四位一体心脏骤停生存链》荣获改善就医体验全国医院擂台赛总决赛铜奖。宝安“5分钟社会救援圈”各培训学员出手救人案例也在全国广泛传播。  

  完善社会急救体系

  创新启动多个科普项目

  各街道开展多场市民体验活动 

  宝安区在社会急救推广领域不断创新,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点燃市民参与社会急救的热情,有力推动社会急救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2023年,宝安区在节假日,特别是在“5·8世界红十字日”和世界急救日期间,举办微马健康跑、亲子急救技能体验活动,充分调动市民参与急救培训的热情。2024年,宝安区在社会急救推广方面持续发力。同年9月,创新性地启动了“湾区‘急救侠’生命守护者”项目,进一步拓展急救知识普及的深度与广度。在“9·14世界急救日活动”中,与顺丰等新就业群体企业共同启动“急救侠”项目,充分利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人数多、覆盖范围广、移动便利的优势,将新就业群体与社会急救充分连接,进一步织密宝安生命守护网。同年12月,宝安区各街道积极响应,开展了共计10场“薪火聚温暖 急救在身边”“百姓客厅”市民体验活动。

  2025年,宝安区进一步聚焦流动党员以及新就业群体这一特殊人群,专门开展了流动党员急救技能培训主题党日活动,以及“薪火就业服务驿站”急救技能体验专场,持续提升流动党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宝安区通过这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了市民的急救意识与能力,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宝安区将继续深化“5分钟社会救援圈”建设,推动社会急救事业迈向新高度,为保障市民生命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潘莹瑜 谢萌 通讯员 廖聪婕 李楚玲

  图片来源:深圳市急救中心、滨海宝安、深圳地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