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圳实验学校躬耕教育事业40载

办学史创多个“第一” 培育百余名行业领军人才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正阳 02-21 00:40

  深圳实验学校40周年校庆启动仪式。

  深圳实验学校与国家实验室共建“图灵实验室”。

  深实验·园岭街道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在深圳教育,乃至全国教育的广袤版图上,深圳实验学校犹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曾书写过许多灿烂而经典的教育传奇。

  她是改革开放以后深圳建设的第一所市属公办学校,是深圳市首个市属公办教育集团,广东省首批一级学校。她在上个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探索与践行“素质教育”……许多历史性、开创性的“第一”,就是在深圳实验学校诞生、继承和发扬的。

  今年,深圳实验学校即将迎来建校40年华诞。回眸学校长达40年的办学光景,从创立之初的艰辛求索,到如今桃李满园的赫赫声名,深圳实验学校在教育的沃土里深耕细作,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材从这里成长起来。40年来,层出不穷的“实验校长”“实验名师”“实验模式”为深圳教育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

  一脉相承的教育坚守

  曾引领全国课改风潮  

  林砺儒先生曾说:教育是人格的成长。纵观深圳实验学校的办学征程,以“人格”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精神,始终是贯穿一代代实验人心中的最高准则。首任校长金式如确立了健全人格教育的办学思想;第二任校长曹衍清明确提出:“人格是最高学位!”并明确了“人格健全、学业进步、特长明显、和谐发展”的育人目标;第三任校长衷敬高继续深化“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的健全人格教育”,并提出精神文化高地、素质教育高地、课程建设高地和社会影响力高地等“四大高地”建设。2023年4月起,在传承与发扬前辈校长办学思想的基础上,深圳实验学校党委书记夏育华提出了“五才”办学方略——发展才是道理、课堂才是阵地、学生才是中心、服务才有尊严、合作才能共赢。

  学校办学史上的多个“第一”,是历史的勋章,是办学的荣耀,亦是未来的鞭策。1985年,深圳实验学校成为深圳首所建立天文台的学校;1988年,深圳实验学校率先推出科技创作课、形体课、陶艺课、文明礼仪课等创新课程;1993年,学校率先在全市中小学首创交响乐团,如今已成为小学、初中、高中梯队培养的多学部全学段衔接模式的大型学生乐团,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大赛及演出,屡获金奖;2011年,学校率先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模式,这一实践目前已成为《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中的一部分,向深圳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推广;2014年,学校启动小学全科教育实验,引领全国课改风潮……这些“第一”既是学校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一代代实验人秉持教育初心,持续躬耕教育事业的卓越成果。 

  薪火相传的思政育人

  由社会实践凝练“十个一”教育体系

  作为深圳最早举行每周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的学校,深圳实验学校一直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生成长最重要的一课。如今,学校建立了党团队一体化的大思政课程体系:小学有队课与研学课程,初中有团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高中有党团课、军训、井冈山社会实践和励志教育等课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1996年起,深圳实验学校连续二十九载组织高二年级全体师生前往井冈山,开展红色革命教育,将爱国主义与健全人格教育的种子深植学子心田。

  历经岁月雕琢,“深圳实验学校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已凝练出“十个一”课程体系:捐赠一本好书、同上一节班会课、撰写一篇感悟文章、举行一场升旗仪式、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独立完成一顿晚饭、一次班级团队建设、一次有足够强度的农业劳动、一份合作完成的社会调查、一次针对农家孩子的学习辅导。师生与下七乡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历甘苦,锻造了实验学子的艰苦奋斗精神与劳动精神,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品质。

  井冈山社会实践活动是深圳实验学校健全人格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和重要抓手。在社会大课堂展现健全人格教育魅力,逐步形成“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融合的育人格局。

  榜样引领的教师风范

  评选近百位“四有”好老师

  为了挖掘实验人的事迹和精神,学校党委打造了“周寄实语”专栏作为党建工作重点项目,每周评选一位“四有”好老师,并请他推荐一句教育名言,学校党委书记再结合他们的事迹与名字撰写嵌名联。目前“周寄实语”栏目已经推荐了近百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形成“群星璀璨”的示范效应。

  孙迎春老师获得的对联是“傲雪迎春,高文有风雅;躬行育李,新渥照乾坤”。她从教36年、担任班主任30年。作为语文老师,她所带班级在学校运动会上年年夺冠,两度夺得全市中小学生班级全员跳绳比赛第一名,创造了人均269次/分钟的深圳学生纪录。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她日复一日陪跑陪练,哪怕寒暑假也盯着学生按时跑步。多年来,她所带班级的学生不仅身体好,而且成绩好、人格全,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的终生发展赋能。以孙迎春老师为代表的实验人群体,用生命诠释着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此外,学校还借助40周年校庆的契机,开展了“口述校史”和“实验情·探校友”活动,通过访谈退休教师和优秀校友,深入挖掘并弘扬实验老师身上蕴含的教育家精神。

  多元发展的教育格局

  构建SDEI四阶递进式科创课程体系

  科创教育,是深圳实验学校深耕多年的一张闪亮名片。作为深圳市首个实现基础教育全学段贯通的一体化示范校,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以“健全人格教育”为核心,以“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双翼,通过“学段贯通、学科融通、校企连通”的三通路径,构建起SDEI四阶递进式科创课程体系,培养出腾讯科技联合创造人贡海星,大疆科技联合创始人王铭钰,云洲科技创始人张云飞,云鲸智能创始人张峻彬,氢璞创能创始人欧阳洵,艾捷科芯创造人蒋毅敏,智蛙面试创始人曾敏敏,吉比特创始人卢竑岩,木瓜科技创始人沈思,华大基因首席科学家沈玥等百余名行业领军人才。

  依托“学段贯通”优势,学校打造12年连贯式科创培养链,高中部重点攻坚技术融合创新;通过“学科融通”机制,将3D建模与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结合、无人机编程与物理力学原理联动,开发出一系列跨学科项目模块;借力粤港澳大湾区“校企连通”资源,与大疆创新、商汤科技等企业共建实验室,把激光切割、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转化为课堂项目,校企联合编写的国家级教材惠及全国28个省份师生。

  独创的SDEI课程体系(静态结构→动态结构→电子控制→人工智能)实现能力分层培育,这种“阶梯式”培养使科技创新不再是特长生的专利,近年来学生科创参与率达100%,斩获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等国际奖项90项,6人获“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再攀高峰的宏图雄心

  与国家实验室共建“图灵实验室”

  未来,还有许多令人振奋的“第一”,在等待着实验人继续擘画与书写。深圳实验学校正联合深圳大学大数据系统计算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图灵实验室”,让健全人格教育与前沿科技共振。同时,由深圳实验学校、园岭街道共同建设的,全国首个以儿童友好为主题的党群服务中心——深实验·园岭街道儿童友好党群服务中心已于2024年12月正式揭牌并对外开放,这是家校社共建模式在儿童友好服务领域的历史性突破。作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学校将原综合楼改造成为实验文博馆,除一楼的党群服务中心外,还将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实验校史展区、五育并举展区,并联合华为、腾讯、比亚迪、商汤科技、小鹏汽车等知名企业设立专题展馆,将其打造成深圳市“一校一馆”建设的标杆典范,为深圳市千余所学校开展“每周半天计划”和各类研学实践活动提供重要场地。

  展望未来,深圳实验学校将赓续实验精神,沉淀40年的荣耀与智慧,力争在“高原”之上再攀“高峰”,从“第一”出发,向“第一”迈去,为深圳乃至全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范式。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