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圳森林安全治理通过无人机巡航等,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防控体系

“智慧森防”系统接入637路监测摄像头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覃仕林 05-21 00:50

  深圳市第二届森林消防(应急处置)业务技能大比武活动——应急救援直升机索降救援科目。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供图

  作为拥有“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超大型城市,深圳以1144.73平方公里森林面积、46.73%的森林覆盖率构筑起了“山海连城”的生态基底。面对城市化进程中森林防火的严峻挑战,这座创新之城以“科技赋能+机制创新+全民共治”打造守护特区绿水青山的“铜墙铁壁”,在火情防控上勇于作为,在实战救援上创新发展,为超大城市生态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智慧森防”系统

  接入60架市、区森防无人机 

  近年来,深圳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森林安全治理的核心驱动力,依托“智慧森防”系统,通过整合林火监控、无人机巡航等科技手段,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防控体系,实现了森林火情的全天候全域监测。目前,系统已接入637路监测摄像头(其中林火监测210路)以及60架市、区森防无人机,形成了覆盖重点林区的森林资源和火灾风险隐患“一张图”。通过常态化高空巡护、24小时实时监测,确保森林火情“早发现、早处置”,年均发现、整改隐患2800余处,有效防控野外火源。  

  年均拉动演练近百次

  出动6000余人次  

  在机制创新上,深圳正不断通过健全责任体系、优化联动响应、强化专业队伍,打造高效协同的“大应急”格局。深圳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不断规范机构设置、明确工作职责,层层夯实防灭火责任,抓实森林防灭火各项举措。各级部门一线督导,年均巡查10万余次,并印发《深圳市森林防灭火督导检查工作方案》等文件,实施闭环管理,每月下发通报督促整改,确保责任到人。

  应对森林火灾,深圳持续强化森林防灭火能力,相继出台《深圳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森林火险预警与应急响应操作指令》等系列文件,建立起了“就近调配、重兵扑救”的联动响应模式。重点林区靠前驻防,“重兵扑救、打早打小”,通过体系化建设,属地与邻近力量协同作战,年均拉动演练近百次,出动6000余人次,筑起守护绿水青山的专业防线。在各项任务中,深圳市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先后15次赴佛山、汕头等地支援灭火,不断优化灭火装备保障、人员防护装备保障水平,展现科技与战术融合优势。

  在队伍建设上,深圳创新“一专多能”体系,打造了综合应急的救援尖兵。2022年,深圳市应急管理局组建应急处置支队和应急处置直属大队,全市11个区同步成立区应急处置大队,标志着深圳在全国率先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直属应急力量。直属应急处置队伍承接了森林火灾、地震地灾、汛旱风冻等灾害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与救援任务,填补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缺少直属应急处置队伍的空白,推动着深圳森林消防从单一扑救向综合防控转型。特别是在今年3月份的全省森林消防职业技能大比武活动中,深圳市森林消防队伍四项团体科目包揽了三项团体第一,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  

  强化基层应急力量融合

  建立1828个应急服务站  

  深圳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不仅持续夯实了“硬”基础,还不断做足“软”措施。当前,深圳以“全民共治”为核心,构建起了宣传、监督、共治三位一体的森林防火体系。设置市森防办近几年年均开展防火宣传5万余次,发放宣传资料8万份、禁火令2万张,并通过开展“五进”(进家庭、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组织开放日、宣传周等特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宣传矩阵,营造人人防火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市森防办还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森林违法违规野外用火行为。

  此外,深圳还在全市范围建立了1828个应急服务站,强化基层应急力量融合,以“硬科技+软实力”将共治重心下沉至基层“最后一公里”,通过“最小应急单元”实现“最大平安守护”。深圳不断以科技赋能监督、以制度保障参与、以共治凝聚合力,探索出超大城市森林防火的全民共治新范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生命力。

  采写:南都记者 覃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