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玉塘街道:
“玉见幸福”绘就基层治理温馨画卷

“玉”见幸福 家有美好之“慧眼识网络 护苗健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活动。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和谐稳定不仅关乎个人与家庭的幸福指数,更是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的基石。妥善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深圳市光明区玉塘街道积极响应号召,以“玉见幸福”党建引领美好家庭建设工作室为引擎,创新构建“N位一体”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打造幸福“N次方”服务矩阵,让千家万户的“小幸福”与基层治理的“大蓝图”紧密相连、水乳相融。
打造“N次方”服务矩阵
筑牢家庭矛盾化解防线
玉塘街道辖区实际管理人口约27.5万人,非户籍人口占比超八成。家事纠纷乃至家暴事件偶有发生,不仅侵害当事人权益、破坏家庭和谐,更给社会稳定与文明新风建设带来挑战。为此,玉塘街道以美好家庭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做好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
在服务阵地建设上,玉塘街道依托党群服务阵地打造一批婚调工作室,借助社区“小分格”设立一批婚调议事厅,在城中村和小区楼栋创建一批婚调服务间,构建起幸福“N次方”服务矩阵。该矩阵集家庭教育、普法宣传、纠纷调解、意见收集等功能于一体,通过开展“家庭小课堂”“儿童议事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婚姻家庭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同时,玉塘街道构建“N位一体”调解机制,通过“精准画像”分层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出台《玉塘街道“N位一体”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工作方案》,组建由社区党委、“V爱之家”、派出所、法院、检察院、学校、网格等组成的“N位一体”调解队伍。整合110报警、民意速办等多平台信息,排查梳理矛盾纠纷隐患,划分风险等级,动态完善“家庭画像”,实现精准处置。
此外,玉塘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实施“136工作法”加强源头防范化解。组建“小分格”党员先锋队,打造科教专家服务队、银发服务队、心理服务队3支专业化队伍,聚焦妇儿维权、婚姻调解、家庭教育等6项关键工作,深化“普法+调解+心理疏导”工作法。
构建“多重化解”联动机制
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玉塘街道全力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助推治理效能提升,成果斐然。数据显示,街道家庭纠纷从2023年的1822宗、占110接警纠纷警情的25%,下降至2024年的792宗、占110接警纠纷警情的10%。
一系列创新探索让玉塘街道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呈现向好态势,实现了从“被动解决”到“上门服务”、从“简单处理”到“圈层处置”、从“个案处置”到“系统治理”、从“服务靠街道”到“服务靠大家”的转变。以“精准画像”分层化解为例,街道根据高风险、中风险、关注风险三个等级建立画像库,匹配专业服务资源,对中高风险等级重点关注并建立定期跟踪回访机制。联动“V爱之家”开展危机干预17例,跟踪回访率和个案服务满意率均达100%。
玉塘街道还充分发挥党员、社区能人、专业化服务力量的优势,以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为导向,将婚姻家庭服务送到社区、小区、家庭,建立起精准排查、联动调解、心理干预、主动回访、预防教育的全程化解机制,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融贯家风家教教育体系
激活基层治理文明动能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千家万户的积极参与。玉塘街道将家庭家教家风的文明教育融入基层治理,发挥其维系社会秩序、培育文明风尚、激活治理效能的重要作用。
比如,依托弼君公家塾、德贵曾公祠等党群服务站点,借助科教专家服务队、银发服务队、心理服务队的影响力,将好家风融入青少年社会实践、社区议事协商等治理环节,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工作义务、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让好家风的“润物细无声”教化功能更加凸显。
在玉塘街道,“玉见幸福”不仅是一项工作名称,更是一种理念、一种追求,藏着千千万万玉塘居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与向往。通过不懈努力与创新发展,玉塘街道让家庭成为社会和谐的稳定器,让基层治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绘就了一幅温馨美好的基层治理画卷。
文/图:王睦广 王云艳 张宁容 麦媛婷
制版:李斌 王娟娟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