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党建引领 科技赋能

龙华街道打造新能源产业标杆工程,新能源产业布局迈向新高度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小玲 刘庚怀 06-27 00:10

  位于龙华街道的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效果图)。

  在深圳都市核心区版图中,龙华街道以特大型街道的强劲势能,扛起产业创新大旗。近日,位于龙华街道的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传来捷报,主体工程即将竣工,这也标志着龙华街道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布局迈向新高度。可以预见,项目的建成也将为深圳及龙华区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释放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作为项目的承建方,中铁建工集团锚定“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奖”的建设目标,通过创新技术与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深圳市数字化示范工程,树立行业新典范。  

  以先行示范标准

  推动数字革命与双碳战略深度融合  

  自2022年起,龙华区便提出要逐步打造以智能电动汽车、能源互联网、氢能、智能光伏、新型储能为重点发展领域的“1+2+2”新能源产业集群体系。

  作为龙华区的产业重镇,龙华街道正以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等创新产业为根基,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数字革命与双碳战略的深度融合。这一发展方向与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的发展定位高度契合,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作为集“办公-实验-中试-孵化转化-产业园”于一体的产学研用新能源研发基地,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研发中心项目建成后将与龙华街道携手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全过程生态链,助力新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为引领

  中铁建工以卓越实力彰显行业担当  

  七十年风雨兼程,中铁建工以匠心为笔,在深圳书写下无数建筑传奇。从深圳站、深圳北站等地标性建筑,到恢弘大气的深圳市民中心、深圳五洲宾馆,再到独具匠心的“诺德”品牌系列精品项目,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城市记忆。

  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研发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地上3个建筑单体,其中1栋为12层、2栋为13层,主要为科研实验用房、服务用房等。在总工期600多天的建设进程中,中铁建工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科学部署、紧密安排,提前八天实现“正负零”地下主体结构封顶节点,如今正朝着主体结构封顶节点发起冲刺。

  为全面保驾护航项目建设,龙华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协助推进计划立项、规划报审等相关工作,协助指导制定清租方案并妥善安置园区企业,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后顾之忧。富康社区依托“圆桌会议”工作机制,高效推动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交通安全、资源链接、噪音污染等问题解决,确保工程平稳顺利推进。同时,通过开展联学联建、结对共建、主题慰问等活动,增强员工对属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五XIN工作法”

  实现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互促共进  

  据此,中铁建工集团深圳中国石油项目党支部立足新能源研发中心项目实际,以穿透式工作维度构建与网格化管理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将“政治核心、发展创新、建设焕‘炘’、履约守信、关爱温馨”五项工作有机融合,创新推出“五XIN工作法”,实现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在履约管理方面,中铁建工集团多措并举,展现卓越管理能力。构建“三级节点”管控体系,借助BIM模型对施工流程进行模拟推演,动态优化工序衔接,有效降低返工风险。创新建立“红黄蓝”三色进度管控机制,对进度偏差实施分级预警,确保工期目标顺利实现。严格落实“样板引路+首件验收”制度,关键工序执行“三检制”,同时充分发挥智慧工地系统效能,利用AI摄像头、安全广播等设备实时监测安全隐患,全方位保障施工安全质量。

  科技赋能,驱动创新发展。依托BIM技术,中铁建工集团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流程协同,精准优化管线排布与进度管控,提升项目建设效率与质量。部署中铁建工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整合安防监控、环境监测、劳务实名制等12项系统模块,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动态化、智能化管理。打造智慧展厅,运用动态沙盘、数字化展板等先进技术,以虚实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工程建设实况。引入ALC墙板安装机器人、地面整平机器人、混凝土打磨机器人、实测实量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推动工程建设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为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注入科技力量。

  管理提升效能,细节决定品质。中铁建工集团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推进项目建设,全力确保中国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研发中心大楼期到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转型和国家新能源技术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力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张小玲 刘庚怀

  制版:李斌 王娟娟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