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毕业基层干部 扎根山村当“羊倌”
过去4年多来,100多名东莞基层干部扎根揭阳114个贫困村对口帮扶


普宁市南溪街道南溪村,“泛舟南溪水乡”乌篷船水上观光旅游项目远近闻名。
南都讯 过去4年多来,100多名东莞基层干部扎根揭阳市114个相对贫困村对口帮扶。他们远离家人,走进山里当“羊倌”、建扶贫农贸市场、打造水上观光旅游项目……成为对口帮扶前线最坚实的扶贫力量。在各方不懈努力下,到2020年6月底,揭阳114个相对贫困村、7112户27168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完成脱贫出列手续。日前,南都跟随媒体采访团深入揭阳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等地约10个村,深入采访帮扶揭阳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亮点和成效。
惠来县惠城镇新乡仔村
横沥干部惠来扶贫 黑山羊养殖基地渐成气候
新乡仔村位于揭阳惠来县惠城镇西北部,属纯农山区村。全村552户2511人,分为新乡仔、洪厝埔、新地3个村民小组;全村总耕地面积610亩,山地面积4522亩。驻村第一书记吴柏江(来自东莞横沥公用事业服务中心)2016年5月就来到了这里。
新乡仔村人多地少,村民之前主要靠简单的种植业和打零工谋生,收入较少。在了解到村里有大量的山林地,而惠来县城又有大量的火锅店后,吴柏江很快把发展养殖黑山羊当做当地产业扶贫的破题之道。
新乡仔村动用政府产业扶贫资金163万元,投资黑山羊养殖基地。项目于2018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基地共聘请人员3名,其中1名技术员,2名管理员(1名为贫困户)。
吴柏江说,当时他每天都泡在基地,和管理员一起上山放羊,手里拿着木棍,脚上穿着黑色高筒靴,靴子上沾满了泥土,刚开始确实对黑山羊基地里的脏臭工作环境很不适应,但慢慢就习惯了。“我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但并没有接触过畜牧养殖,很多都是一点点学。当年羊棚搭建起来后,我从东莞引进了一批小羊,此后主要依靠羊群自主繁殖。”基地只有一个技术人员,每次母羊生产的时候人手都不够,吴柏江就会站在一旁打下手做山羊“助产士”。
吴柏江表示,扶贫项目一定不能亏,也亏不起。因此,从黑山羊的养殖、品控到屠宰、销售,他对每个环节都格外上心。好多第一书记一周回一次家,他经常是一个月才回一次。
基地现在有410只黑山羊,养殖项目已经效益初现。去年,基地共销售黑山羊120多只,净收益7.05万元,这些钱全部分给了村里的贫困户。贫困户方文坚还被接纳到基地就业,月工资可达4500元。
野生放养,喝山泉,吃百草,肉质结实鲜美,再加上县里的消费扶贫政策,黑山羊在惠来县逐渐成了热销货,一斤羊肉卖到50元左右。目前,基地已经和一火锅店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确保了销路的稳定。预计今年可销售肉羊180只,项目收益增加25%以上。
吴柏江说,新乡仔村将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贫困户参与发展黑山羊养殖,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增收,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的目标。
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
新建农贸市场启用首年 贫困户每人分配收益2300多元
什石洋村位于揭阳普宁市大南山街道中心,纯农的革命老苏区,现有村民1100户5760人;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务农、务工,村集体经济薄弱。2015年末村集体收入仅为2万余元,贫困户56户,贫困人口236人。
什石洋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景庆(来自东莞石龙)介绍,什石洋村有一个明显优势,就是整个大南山街道唯一的集市处于该村辖区历史老圩埠—石头圩。多年来,小商小贩只能占道占街为市,随处乱摆乱卖,阻碍交通。
扶贫工作队通过调查统计,发现村民们对承租市场铺位的潜在需求很高。什石洋村中心区域刚好有一块村里储备作为民楼建设用的空地,在此建设一个新的综合农贸市场。
扶贫工作队随即统筹约550万元资金,投资建设占地面积10亩的大南山街道什石洋农贸市场项目。“什石洋村农贸市场是周边乡村的物资交流中心,承担着大南山街道和周边乡村近4万人的商品服务,发展前景广阔。”黄景庆说,农贸市场首期建设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共设104个铺位、摊档,于2019年春节前交付使用。
近日下午5点,记者来到市场内,已有不少人前来采购。蔡波丰是一个鱼鸡档老板,他家有10口人,哥哥嫂子身体不好,爸爸年纪大了,妈妈也做不了什么,之前他只能在路边摆摊卖点鱼维持生计。
今年1月份,农贸市场落成,扶贫工作队和村委向蔡波丰推荐了市场内一个位置优越的店面,提供了租金优惠(800元/月),让他和家人做淡水鱼和生鸡生意。“档口平时一天能卖七八十只鸡,过节有时能卖200多到300多只鸡,现在收入基本是以前的两倍,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据介绍,该农贸市场首年收益达到101.88万元。根据收益分配方案,全村贫困户2019年分配约57万元,每年每人分配收益2300多元;村集体收入也由2015年2.04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40万元。从根本上实现贫困户和村集体稳定脱贫。
黄景庆表示,目前什石洋农贸市场二期项目正稳步推进。二期项目用地面积99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44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40万元,主要建设16间二层铺面及相关配套设施。
普宁市南溪街道南溪村
古老水乡发展水上观光旅游项目 贫困户家门口就业月薪两三千元
揭阳普宁市南溪街道南溪村是创于元明间的水乡,共有人口1450户6550人,辖区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0亩。该村集体经济薄弱,留守村民老弱妇孺、残疾人较多,缺乏劳动力。
进入南溪镇,每隔几百米都有醒目的指示指向南溪游客中心大港码头,从大港码头乘船,沿途7.5公里的水道游客可将潮汕地区水乡风貌尽收眼底。东莞派驻南溪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洪州(来自东坑镇)介绍,南溪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是传统的龙舟之乡;辖区江南水乡特色突出,致力于当地脱贫致富而打造的“泛舟南溪水乡”乌篷船水上观光旅游项目已远近闻名。
“这个旅游项目去年全年峰值最高出船300余船,国庆期间平均一天客流量2000余人次,出船250船左右。”李洪州说。从2017年开始,当地引进普宁吉之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南溪村大港码头投资300多万开发了该项目。
水乡游船项目是就业帮扶的典型。当地贫困户张永烈介绍,他从2018年开始在该项目工作,负责开船,每月收入2000多元,如果游客多可以拿到3000多元。同时,当地扶贫队伍整合码头周边的环卫保洁、垃圾转运和治安巡逻、游船驾驶员等公益性岗位,解决了25名南溪村村民的就近就业问题。项目河岸两边的特色民居有200多户,目前已经正在讨论如何开发,可以建民宿,打造文艺街景等。
以大港码头为依托,还有更多创新的项目正在开发。2019年12月,南溪村创新开辟“扶贫集市”,位于码头正对面的一片空地共设计摆卖摊位十个,如今已经向部分贫困户免费提供,试运营期间,花生、特色红薯等当地土特产琳琅满目。“每天最少也可以赚50多元,生意好的时候可以卖800多元,已有3户贫困户进驻摆卖,每户每月可增收2000多元。”李洪州满怀信心地表示,十一黄金假期正式投入运行后,效果应该会不错,这里已经在揭阳当地小有名气。
水乡游船项目只是东莞帮扶南溪村的一个缩影,光伏发电项目、农贸市场项目、党建公园项目等一系列扶贫项目的落地,让帮扶南溪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南溪村集体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4万元,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4000元;到现在实现了村集体年收入超30万元,贫困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8000元。全村贫困户68户271人已100%达到脱贫标准。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韩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