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来,为他们点赞!

第二届南都“东莞市民点赞榜”上线 七十五个“战疫”案例邀您投票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韩成良 梁锦弟 黄芳芳 11-17 01:10

东莞市民点赞榜,请扫码投票

经过两个月的收集、整理,第二届南方都市报“东莞市民点赞榜”11月16日12点正式上线,来自全市各镇街、局办的75个“战疫”案例,全面展示了东莞在2020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基层治理方面的优秀经验。根据活动方案,点赞榜投票时间为11月16日12:00至11月23日12:00,为期7天。

南都将本届东莞市民点赞榜主题聚焦战“疫”,是为了再一次集中广泛宣传东莞抗疫典型案例,向东莞各阶层抗疫群体致敬,也为各地常态化疫情防控、破解复工复产难题提供参考。请市民、读者朋友们广泛参与,积极点赞投票。

今年春节,一场不期而遇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东莞外来人口数以百万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各级部门积极行动,出台一个又一个紧急措施,积极发动医护人员、公安民警、志愿者和广大群众,共同筑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

在复工复产环节,市、镇、村社区各级部门出台扶持政策,减税减租,与企业共渡难关;作为制造业名城,东莞也涌现出大量的企业参与到防疫物资的生产运输中,助力全国各地疫情防控。

为更好地挖掘和褒扬东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涌现的优秀战疫案例,9月起,南方都市报发起第二届“东莞市民点赞榜”活动,联手社会各界,通过网络征集及公开评选的方式,收集与疫情相关的能体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案例。根据活动方案,今年“东莞市民点赞榜”征集的战疫案例并不单指抗击疫情的医疗救治案例,还包括基层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复学复市等各部门、各行各业为战胜疫情及其后续影响所做出的努力。

作为南都一年一度打造的智库产品“东莞公共治理民心榜”的重要子榜单之一,今年的“东莞市民点赞榜”9月9日启动征集案例,整个征集评选活动持续约2个月,其间南都将通过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典型案例,向东莞各阶层抗疫群体致敬,也为各地常态化疫情防控、破解复工复产难题提供参考。

截至11月初,征集活动共收到全市各镇街、局办80余个案例,经过初步筛选,最终有75个案例上榜。榜单已于16日12:00正式上线接受市民点赞投票,投票截止日期为11月23日12:00。

  部分上榜案例展示

  市邮政管理局

5万名小哥“逆向奔跑”运送各类物资

疫情期间,东莞5万多名快递小哥逆向奔跑,充分发挥邮政快递业在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方面的“先行官”作用,逆行运送防疫物资和群众企业生产生活资料;行业复工复产危中育机,全市邮政快递行业业务量逆势增长,各项指标均走在全省全国地级市前列。其中,2020年1-9月邮政业业务总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72%、10.97%,快递业务量、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95%、16.09%。

疫情发生后,市邮政管理局(简称“市邮政局”)迅速组建党员“战疫”先锋队,全体党员同志积极响应,连夜从各地返莞报到,积极投身到行业疫情防控工作中。针对寄递企业节后复工疫情防护物资短缺的情况,该局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申请调配口罩21.81万只,协调爱心企业向邮政、顺丰、京东、德邦、中通、申通等重点企业派发消毒水、洗手液等防护用品,把牢“快递小哥”上岗第一道防线,为行业有序复工振奋信心。

疫情防控期间,市邮政分公司彰显行业“国家队”担当。年初,东莞掀起为援鄂医疗队员筹集物资的热潮,大家为医疗队员提供保暖内衣、指甲钳、保温杯、养生茶包、饼干等爱心物资。东莞邮政公司获悉本次“爱心包”定制活动后,主动提供免费寄递服务,2月19日共发出36个暖心包,为东莞市援鄂医疗队员送上一份爱心。

受疫情影响,东莞市中小学3月2日起全面开展线上教育,为保障教材配送到位,2月中旬起,邮政公司安排专车、专人到学校揽收教材教辅图书,开辟封装作业专区进行包装、消毒处理,并按照区域码放统一贴签,确保投递准确无误,累计为344所学校共48万名学生提供240万件教材配送服务,有力支撑线上教学工作。

1月27日,东莞顺丰桥头分部经理黄廉纪接到客户某聚的服务需求,有一批共50件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建筑援赠物资照明灯急需运往武汉,但由于春节放假原因,工厂在拣货打包和装运上存在困难,且物资需要在1月31日当天送达武汉,2月1日安装到火神山医院。黄廉纪了解到基本情况后及时赶赴现场,并立即调配10名“快递小哥”带上打包工具,协助客户将货物打包装箱后打上卡板、缠上围膜,确保物资在运送途中的磨损率降到最低。最终,该批援助物资1月31日上午到达网点,按照交付日期将捐赠照明灯完美送达火神山医院。

  市科技局 

科技赋能助企业 新增口罩产能41万片/天

“整个2月份,市科技局的技术专班累计协调技术专家298人次,复产(口罩生产)旧设备7台套(涉及生产线5条),调试新生产线3条,新增产能41万片/天,参与修复设备21台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莞市科技局通过启动应急科研攻关、组建技术专班、成立抗疫工作队、发挥科技金融措施助推经济发展等系列组合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组建技术专班 促进口罩生产企业产能倍增

据介绍,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市科技局年初紧急启动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疫防治技术研究及推广应急科技攻关”专项,积极配合省科技厅做好疫情防治技术和产品项目征集、遴选和应急攻关组织工作,首批遴选了35个项目,东阳光药业、众生药业股份等企业获省科技厅抗疫应急立项;同时,对“新冠肺炎的POCT核酸检测体系和抗冠状病毒药物开发”等22个项目给予立项支持,资助经费共525.1万元,覆盖药物、口罩、检测试剂等多个防疫重点领域。

为做好东莞口罩及其设备生产企业的服务工作,解决企业产能不足等问题,市科技局集结研究院、高校专家、工程师们的力量组建技术专班。技术专班由多个技术小组组成,每个技术小组配备1名联络员,联络员由市科技局副科级干部担任,上对专家、下接企业,了解和梳理企业需求;同时向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派驻科技专员,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和促进产能倍增,积极支援全市防疫物资供给工作。整个2月份,技术专班累计协调技术专家298人次,复产旧设备7台套(涉及生产线5条),调试新生产线3条,新增产能41万片/天,参与修复设备21台套。

防疫期间,在新生产线和设备紧缺的情况下,市科技局技术专班瞄准存量故障或闲置设备的潜力,进驻企业现场维护抢修,使口罩产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如技术专班进驻长安镇必达公司后,通过打造成人规格齿轮、更换气动零部件和轴承等,对其损坏的儿童规格口罩相关设备逐一修复,实现医用外科口罩日产能翻倍,非医用口罩新增日产能4万-5万片;万江街道中玲集团曾收购一家净化用品公司,口罩生产原材料充足,但两台口罩生产设备较为老旧,无法生产,技术专班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进驻现场为设备排除故障,新增日产能2万余片。

用好科技金融措施 帮助企业共克时艰

针对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市科技局还充分运用科技金融措施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帮助科技企业渡过难关,助推经济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落实科技企业贷款贴息及科技保险保费补贴;鼓励支持企业购买科技保险,降低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风险,对市内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投保科技保险时给予保险保费补贴;临时增加受理一批次科技保险保费补贴申请,共对78家企业补贴92.25万元,等等。

同时,为减轻科技企业“三融合”贷款还款压力,市科技局还对248家企业给予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贷款贴息1545.15万元,其中45家为倍增企业,额外给予倍增贷款贴息382.87万元,并加快“三融合”贷款贴息审核审批工作,贴息资金均于3月底完成拨付。

在开展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市科技局还现场协调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比如,协调建行东莞分行帮助市倍增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虎彩印艺到期的贷款申请为无本续贷,协调中国银行东莞分行为虎门镇福德电子有限公司办理了贷款展期;推动东莞中行为6家创新科研团队所在企业发放了“战疫”人才贷款。

  石龙镇

父女上阵 守好一条路护好一座城

疫情期间的元宵节,“团聚”这个词在人们心中的分量比以往更重。石龙人樊文生、邓丽萍夫妇与女儿樊柳君的职业分别是公安民警、医护人员,他们都是抗疫前线的战士,不能在自己的家中度过元宵。团圆的温暖和疫情的无情、居家过节和在外值岗、前线家庭和普通家庭等多种元素的强烈对比碰撞,向社会宣扬积极乐观的正能量和家国情怀。

在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樊文生一家三口都被安排上前线。父亲樊文生和女儿樊柳君同为警察,刚好一同被分配到值守石龙园洲防疫检查站,母亲则为医院前线护士。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从年初三就返回工作岗位的樊文生一直夜以继日地坚守在第一线上,用他的话说就是“守好一条路,护好一座城”。樊文生和同事们贯彻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原则,不放过任何细节,坚持将防疫、防范、打击相结合。

2020年元宵节那天,在石龙千家万户都在家里抗疫度元宵的节日里,这一家三口分别站上自己的岗位保卫着石龙的人们,只能在凌晨时分吃上几颗母亲下班后匆忙做好再送来的一碗汤圆。“乖女,过来,我给你捋一捋这不够正的口罩,这么大个人了还像小孩子一样。”父亲樊文生带着浓浓关爱的责备让女儿樊柳君和周围的同事倍感温暖。

樊文生一家用实际行动为石龙人民送上一份最宝贵的元宵节礼物!樊文生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元宵节他们在哪里团圆、在哪里相聚,哪就是家。因为如果他们守不好这个关,那将会有更多的家庭无法团圆。“况且在这种时期下,能和女儿站同一班岗,就是最大的幸福。”

  茶山镇

“共享模式”助推企业产值逆势增长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茶山镇作为中国食品名镇,积极打好政策“组合拳”,以拥有110家会员企业的东莞市食品安全促进会为载体推动企业抱团取暖,通过“共享模式”解决复工复产资源匮乏、渠道不畅等难题。其中,在政府协调下,茶山两家食品企业达成了东莞市首宗“共享员工”协议。共享员工、共享物资、共享信息,在相互扶持之下,各方顺利复工复产并实现订单、产值逆势增长。一季度,全镇订单总体增长23.5%,产值预计增长16.5%。

员工和防疫物资共享 助力复工复产

今年年初,针对部分企业订单多、员工缺额大的矛盾情况,茶山镇积极推行“共享员工”模式,主动服务用工余缺调剂,提前解决“共享员工”的工资、社保及劳动关系等事宜,依法依规促进员工共享。其中,推动广东新盟食品有限公司与一家企业达成“共享员工”协议,也成为了东莞市首宗“共享员工”协议,有效缓解企业生产用工难题。同时,通过新闻媒介、驻点团队大走访等方式,大力宣传这一成功案例,营造浓厚共享氛围,推动更多企业实现对接,加快满足企业复工复产需求。

针对疫情期间口罩、消毒液等物资以及原材料供应紧缺的情况,茶山镇还统筹协调企业防控物资保障,按照上岗人数给予60元/人的一次性防疫物资采购资金补贴,并为企业提供代购服务。在此基础上,引导联盟企业根据储备实际,合理调配防控物资,满足物资紧缺企业复工复产需要。同时,联盟企业共享原材料质量、价格等信息,不断增强原材料采购稳定性和性价比。

订单信息共享 助力企业稳拓市场

疫情防控期间,针对企业融资、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生产经营实际,茶山镇积极落实《关于支持企业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若干措施》等各项惠企稳企政策,在减税降费、融资对接、参展参会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联盟发挥能动性,积极共享融资渠道、技术协同、先进管理等信息,引荐金融机构并为融资企业共同担保,共享客户需求、设备采购和材料供应等信息,协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推动企业进一步稳定开拓市场。

如广东汉和食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为增加防疫物资的生产,需要增加资金的投入。借助政府出台的惠企政策,该公司联同镇内新盟食品、乐盟食品等企业一起向银行申请贷款,相互给银行做担保,解决了一些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

又如东莞市秀峰香食品有限公司在复工复产初期订单多,但产能仍有所限制。当得知同行有些企业缺订单,他们主动将价值1000万的20万箱面包订单分流给镇内2家企业。

  市工信局

截至6月1日累计向市外交付口罩设备3600台

疫情就是命令,东莞市工业与信息化局(简称“市工信局”)迅速行动,建立工作专班,调动局机关干部职工下沉到一线,加班加点推动防控物资企业复工复产、扩产转产,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供应企业协同复工,全力扩大防控物资生产供应,坚决完成上级调拨任务。

截至6月1日,市工信局累计向国家和省上交医用口罩1274万个、熔喷布25.09吨、医用防护服2.5万件、压条机178台、测温仪1.35万支;累计向市外交付口罩设备3600台,配合国家发改委调度两批次共78套口罩设备。市政府、市工信局以及高埗迈邦、厚街昌启、黄江欣意等3家企业获得国务院疫情防控医疗物资保障组发感谢信点赞。

截至6月1日,市工信局共收储口罩2亿多个、防护服10万多件、额温枪6万多支;该局还提供技术支持,确保重大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专家会诊、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治应急指挥信息畅通;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手机用户漫游数据的统计分析上报,配合公安部门对重点人员流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为全市疫情防控大局提供技术支撑。

疫情防控期间,市工信局全力加强工业监测调度,成立工业调度组,建立约100人的市级服务专员队伍和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力促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收窄至4.4%,在珠三角九市排名第三,当月增速连续4个月正增长。同时,该局还全力推动产业项目在东莞落地,走访企业项目86个,推动解决问题55个,实现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8%,快于全市投资11.3个百分点,为全市投资加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全力做好政策扶持,迅速出台《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政策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坚持战时机制加快资金拨付,已拨付各级财政资金109508.27万元,预算执行率达70.04%。

策划:申鹏 何永华

榜单统筹:南都记者 韩成良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 梁锦弟 黄芳芳

图片由受访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