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常平:

“共享亲人”暖人心“以美围家”筑新村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辉龙 刘庚怀 黄丽婷 12-31 00:30

  常平镇推进全镇美丽家园创建工作,着力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筑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家中庭院种满绿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常安医院医生为独居老人陈大爷换药。

  墙绘让村庄有了崭新模样。

  “共享亲人”服务队为群众补瓦修房。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东莞常平办出了系列接地气的实事,通过“绿色进我家”行动,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筑文明乡风,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也赋能乡村振兴。还通过“共享亲人”的活动,形成了常态化探访机制和结对帮扶机制,“共享亲人”在身边,让空巢老人不孤单。也可以为特殊儿童提供技能培训,让他们在家也能学习。既真正帮助特殊群体解决实际困难,也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A

  “共享亲人”让爱流淌

组建“共享亲人”服务队 制定帮扶名单和台账

  

  共享单车、共享雨伞……近年来,“共享”一词变得热门,但你听说过“共享亲人”吗?在常平,有一支“共享亲人”服务队,他们上能补瓦修房,下能聊天谈心,还能发挥自身所长,针对不同“亲人”的需求,提供多方面服务,并形成了常态化探访机制和结对帮扶机制。

  常平镇“两新”组织党员志愿者通过日常走访慰问特殊群体活动总结发现,特殊群体虽然得到许多爱心人士物质上的帮助,但他们依然存在较强的失落感和孤单感,幸福感低。他们缺乏的更多的是亲人的陪伴和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平镇“两新”组织党委以“新心之火”志愿服务队为核心,联合“两新”组织、各职能部门、村(社区)等,对全镇困难党员、退伍军人及特困老人、独居老人、特殊家庭儿童等群体进行梳理,掌握他们的日常生活、健康、精神、安全、居住条件等情况,制定帮扶名单和台账。

  常平镇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采用“志愿服务+”的模式,整合相关资源,组成“共享亲人”志愿服务队。各成员结合自身特长、技能,化身“共享亲人”,针对不同“亲人”的需求,通过“日常走访+节日慰问”的方式,提供送学上门、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服务,真正为特殊群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推动形成常态化探访机制。

  例如医疗服务队多次上门为老人解决双脚皮肤溃烂问题;为独居老人定制专属手环,监测健康情况,解决独居老人安全问题;修复屋顶,解决漏水问题;安装定制移动坐厕椅、修建洗手间,解决上厕所难问题;更换老化电线,清理堆积物,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发生;为特殊儿童提供技能培训,让他们在家也能学习……天冷送暖,天热送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共享亲人”让特殊群体不孤单。

  开展“共享亲人 共建家园”系列活动 打造“党建+共享亲情”志愿服务品牌

  常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共享亲人”这个纽带,可以获得双向“亲情”。不但真正为特殊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和关怀,老有所乐,老有所医。同时,党员志愿者通过参与活动,与特殊群体组建了特殊“家庭”,通过与“亲人”相处,更懂得了感恩,特别是来莞务工的“两新”组织党员志愿者在这份特殊的“亲情”中获得了融入感、归属感、成就感。

  “共享亲人,共建家园”项目由常平镇“两新”组织党委组织开展,面向独居老人、特殊家庭子女、老党员、老战士、特困家庭、流浪者等群体,提供探望走访、送学上门、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据统计,今年以来,常平镇开展“共享亲人 共建家园”系列活动13场,慰问对象66人次,参加服务的党员志愿者159人次。常平镇众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也积极响应,纷纷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为常平镇公益事业增添了融融暖意。活动多次被推送至“学习强国”平台、“严实莞家”微信公众号、省市各大媒体,进一步提高了“两新”组织党员的荣誉感以及持续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党员向心力和凝聚力。

  “共享亲人 共建家园”系列活动已经成为常平镇的特色品牌。通过整合各职能部门、村(社区)、“两新”组织力量,打造“党建+共享亲情”志愿服务品牌,深化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亲人共享、家园共建,共同关心关爱特殊群体,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造福群众的实际成效,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

  案例

贴心服务 独居老人有了“医靠”

  

  陈大爷今年83岁,常年独居。最近,志愿者们上门探访时,发现陈大爷左脚出现腐烂迹象。原来,老人左脚经常痛痒,自行贴了跌打膏药,因药不对症,导致左脚日渐腐烂。受伤的左脚,也让老人无法蹲着上厕所,只能在床底下放置圆桶用来上厕所,上厕所问题成了陈大爷的难言之隐。

  在常平镇“两新”组织党委的协调下,广东省银瓶集团党总支积极组织集团下属的常安医院医生为陈大爷检查身体情况,并为其左脚进行诊断、换药,告知用药事宜。因老人年事已高,听不懂普通话,志愿者在一旁翻译,用本地话复述服药时间、注意事项等,叮嘱老人按时换药、不乱用药。

  为解决老人上厕所难问题,志愿者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东莞市中扶实业有限公司为老人定制安全扶手、坐厕椅。经过工作人员前期实地考察、测量,符合老人高度的扶手牢牢地安装在厕所内,坐厕椅则直接放置在蹲厕上,老人上厕所后,只需扶着旁边的扶手,轻轻松松就能站起来。“定制的扶手、坐厕椅不仅防滑,材质也很好,不管天气多冷,老人坐在上面也不会有冰冷的感觉,进一步改善老人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周林学介绍。

  此外,爱心企业还为常平镇老干部活动中心(再少康乐园)公共活动区域、厕所等地安装安全扶手,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

  

智能手环 紧急情况一键呼救

  

  “陈大爷,你不舒服的时候就按下这个按钮,我们会立刻过来。”有了“医”靠,解决了上厕所问题,志愿者还为老人送上了智能手环。

  “手环可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心率、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并兼具实时定位、紧急呼叫、运动轨迹等功能,社工可以实时监测老人位置,接收老人的呼叫,随时为老人提供服务。”常平镇“两新”组织党委副书记陈凤如介绍,智能手环需要电话卡和流量作为支撑,常平电信分局随即免费为独居老人开通了电话卡,并提供话费及流量。

  据悉,智能手环功能多样,出现紧急情况时,独居老人可以长按SOS键,手环将拨打前期绑定的村委会工作人员、志愿者、家庭医生的电话号码进行呼救,工作人员即可迅速到达救援。社工也可定期在后台监测老人体温、心率、血压等身体情况,为独居老人打造更安全、幸福的晚年生活。

  其间,志愿者在陈大爷家中张贴《“共享亲人 共建家园”入户探访登记表》,详细记录每次探访发现的问题,建立起一对一的长效结对服务机制。“很开心,帮我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难题,真正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陈大爷笑着向这群“家人”表示由衷感谢。

  

定期帮扶 将加大独居老人排查力度

  

  只要有空,志愿者们就会到各个独居老人家中探访。在日常生活方面,提供保洁、洗衣、维修等服务,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在精神安抚方面,定期陪老人聊天、散步等,在谈天说地中温暖老人的心。“作为党员,我将竭尽所能帮助独居老人解决困难,同时充分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向社会大众传递正能量,这也是‘共享亲人、共建家园’项目的初衷。”周林学深有感触地说。

  像陈大爷这样的独居老人,志愿者定期帮扶的有16名。陈凤如介绍,前期,镇“两新”组织党建服务中心根据镇团委提供的空巢老人名单,把全镇16名空巢老人纳入首批帮扶对象,由“两新”党组织党员与团委志愿者共同组成结对亲人,并凝聚相关部门(单位)力量,为独居老人提供相应服务。如联合医院为老人检查身体、联合消防及供电部门帮老人检查家中电线电路问题等,真正帮助独居老人解决实际困难。

  近日,在卢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两新”组织党员志愿者与19名社区高龄长者一起包饺子、看电影,并送上围巾、大米等慰问品,现场温馨热闹。据悉,“共享亲人,共建家园”项目除面向独居老人外,还积极为特殊家庭子女、老党员、老战士、特困家庭、流浪者等群体,提供探望走访、送学上门、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服务。

  陈凤如介绍,接下来,将陆续为其余独居老人送上定制扶手、智能手环,并联合各村(社区),加大独居老人排查力度,将更多老人纳入服务范围。同时通过“资源共享、亲人共享、家园共建”的方式,充分发挥“两新”组织资源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员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关心关爱特殊群体,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B

  绿色进我家 共建家院美

因地制宜巧用“绣花功”以家园“小美”助推“农村”大美

  如果说,“共享亲人”体现的是为一部分群众办实事,那么“绿色进我家”则是为了大部分群众办实事,美了乡村乐了村民。因为整体环境好了,群众的幸福感就会得到大大提升,2021年8月13日下午,“以美围家”常平镇“绿色进我家”美丽家园创建项目协调会议召开,重点部署推进全镇美丽家园创建工作,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筑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化“绿色进我家”行动,常平镇妇联以“家院美、家风美、身心美、生态美、乡风美”为创建标准,通过发挥妇女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开展“庭院环境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巾帼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创建、文明家风培育”五项行动,深入推进美丽家园建设。2021年常平镇妇联选取了下墟村、袁山贝村、漱旧村为示范村,率先打造具有本村文化、历史、民俗等特点的美丽家园精品村,形成精致优美、乡韵浓厚、常态长效的农居村落景观。

  在村民黄珍香家中,房前屋后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成为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见院落干净整洁,栽种着绿萝、仙人掌、扶桑花等植物,房前屋后杂物摆放得整整齐齐,成为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村里掀起争创美丽家园热潮以来,我们一家齐上阵,现在家里干净整洁了,庭院也种上了绿植,不仅人住着舒服,心里也舒畅。”黄珍香高兴地说,如今清理院内卫生、侍弄花草,成为了她每天必做的事情。

  常平镇妇联专职副主席陈燕青介绍,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巧用“绣花功”,是妇联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中最突出的特点。为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美丽家园、美丽庭院的建设中,工作人员通过上门设计庭院、分发绿植等方式,以家园“小美”助推“农村”大美,做到不搞“大动作”、不动“大手术”。

  此外,镇妇联还将漱旧村的老人活动中心修缮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设妇女儿童之家、青年之家、女子书法中心、积分超市、陈氏家风文化、摄影协会工作室等功能区。镇妇联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组织开展“我心中的美丽家园”亲子绘画、“红色书籍”亲子共读等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倡导树立文明新风,让美丽乡村更加宜居宜业。

  

成全市建设试点

吸引兄弟单位参观学习

  

  作为全市美丽家园建设试点,11月13日,“共建美丽家园 助力乡村振兴”东莞市美丽家园建设启动仪式在常平镇漱旧村举行,宣告“绿色进我家”东莞市美丽家园建设正式启动,也标志着东莞将凝聚各镇街(园区)妇联的强大合力,全面铺开美丽家园建设工作,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常平镇妇联积极推进“以美围家”——“绿色进我家”美丽家园创建项目工作,漱旧村作为美丽家园创建示范点之一,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如今,走在漱旧村干净整洁的小道上,公园、墙绘、庭院错落有致,相互映衬,呈现出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看到村庄有了崭新的模样,村民们都纷纷点赞。

  常平镇的“绿色进我家”模式还吸引了省外兄弟单位过来参观学习。12月6日,洛阳市妇联副主席朱丹、李娜率考察团到常平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参观考察漱旧村及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了解常平美丽家园创建工作及妇女儿童工作开展情况,学习交流优秀经验做法。考察团一行首先实地参观了漱旧村“家院美、生态美、家风美、身心美、乡风美”5个美丽家园建设项目主题区,了解常平在美丽家园创建过程中的宣传发动、协调推动、机制建设、资金落实等工作情况。此外,考察团一行还深入漱旧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女子书法和没骨彩陶艺制作,感受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

文:刘辉龙 刘庚怀 黄丽婷  图:常宣

制版:董淑云 肖美连 吴依兰 杨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