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推窗见绿,出门享美!东莞开展美丽圩镇建设

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田玲玲 07-26 00:20

  茶山镇博头村基础建设提升之后,环境焕然一新。

  茶山镇横江村口袋公园。

  茶山镇超朗村对闲置地进行整治。

  近日,全市美丽圩镇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茶山镇举行。据了解,东莞将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纳入了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并在确保完成省住建厅“3个镇中心区达到示范圩镇、25个镇中心区达到宜居圩镇”任务的基础上,全域开展美丽圩镇建设。可以预见,到今年年底,东莞城市面貌将焕发新颜。

  经验:

  制定“一村一案”,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圩镇

  

  7月22日下午,全市美丽圩镇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茶山镇举行,并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面向各镇街(园区)开展经验交流。会前,参加主会场活动人员对茶山镇博头村、冲美村、上元村、南社村和茶山圩社区的美丽圩镇建设情况进行行走体验。会议期间,东坑、万江等城管分局负责人,分别围绕特色连片示范区打造、风貌带打造等,介绍了美丽圩镇建设情况以及建设经验。

  据了解,东坑连片改造丁屋、彭屋、黄屋三条村,建设4500亩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区,通过修复山水生态、整治综合环境、优化内部交通、完善配套功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新天地。

  此外,推动东坑农业园升级改造,以滩美湖和炭步排渠为纽带,建设5公里城市型碧道,配套推进50亩稻田儿童公园、生态公园阅读驿站、阳光草坪、亲水平台等景观提升项目;建成2923亩高标准农田,举办农耕体验课、夏日摘果生态游、稻田快闪、滩美湖水产拍卖等休闲活动,形成集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旅综合体。其中,稻田儿童公园是全市首个以稻田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儿童公园,结合农事节气,设置水稻种植区、二十四节气廊架、稻田秋千等科普打卡点,进一步放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品牌效应。

  万江创建了六大特色风貌带,形成特有品牌。其中,饮食文化风貌片区,已建成一家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24家A级餐饮企业;宜居商贸休闲风貌片区,三江六岸示范段已成为市区网红旅游地;品质生活风貌片区,通过拔蛟窝等社区精品示范村的打造,启动了4个三旧改造项目。

  茶山则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案”,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圩镇。例如,寒溪水村深挖红色资源,建设红色革命陈列馆和完善公共设施,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村;博头村通过对土壤修复和水污染治理、环境品质提升,打造田园风光生态村;冲美村通过对新旧村环境优化、建筑和主干道升级,打造园林式品牌村,等等。

  茶山还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市精细化考核“红黑榜”制度,由镇班子带队,不定期、不打招呼到各村(社区)行走,对村(社区)环境卫生进行督查考核,每月考核结果在全镇范围内通报,并对排名靠后的村(社区)进行约谈、问责。

  

  进度:

  全市“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100%

  

  美丽圩镇建设是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部署。东莞将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纳入了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2022年十件民生实事,并在确保完成省住建厅“3个镇中心区达到示范圩镇、25个镇中心区达到宜居圩镇”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全域开展美丽圩镇建设。

  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三清三拆三整治”初见成效,“三线”治理全面铺开,生活污水有序排放,“微改造小提升”多点开花,旧村老村空心村改造纵深推进,美丽乡村风貌带初具规模。此外,在治理美化中融入文体娱乐设施,量体裁衣,突出特色,让街头小景既提升颜值,又增强体验感。

  截至7月10日,全市“三清三拆三整治”完成率100%,违章乱架清理完成率82.35%。东城、南城、莞城、万江、松山湖、滨海湾等超过三分之一的镇街(园区),在年底前有望实现全域创建“示范圩镇”目标。

  下半年,东莞将结合自然禀赋、人文历史、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全域建设“推窗见绿、出门享美”的优质环境,持续提升全市596个村(社区)的城乡品质,率先打造一批示范圩镇、宜居圩镇。

  难题:

  “三边三地”“三线”整治推进难

  

  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在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的过程中,部分镇街也遇到了一些难题。第一个难题是,“三线”整治(即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的线路迁改)推进较难。“随着线路日渐增多,在更新迭代的同时,废弃线路未及时清理、运营商管理标准不严、拉线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三线’布局混乱。”该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一难题,由市工信局牵头组织实施,并印发了《东莞市“三线”整治攻坚实施方案(2022-2023年)》。

  其中,在资金使用方面,对各镇(街)、园区开展“三线”整治工作进行资金奖励;在督办检查方面,由市委农办牵头组织市工信局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各镇(街)、园区开展阶段性成效实地检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镇街(园区)推进“三线”整治攻坚行动的工作实效。此外,建立运营商进村施工报备制,要求运营商施工队在作业前向村委报备,登记具体的施工范围和施工内容。

  在解决“三线”整治方面,部分镇街走出了一条创新的路子。其中,茶山根据市场主体责任,创新推行了“运营商主体投入、财政按比例补助”的方式。全镇“三线”整治工程项目由移动、联通、广电三大运营商共同承担,工程完成验收后,茶山镇政府将按照项目费用的20%进行补助。

  第二个难题则是“三边三地”(指山边、塘边、路边,边角地、插花地、闲置地)整治较困难。“部分点位仅点对点进行清理,未有实质性的提升,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整改后问题反弹严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称。对此,该局制定了《东莞市“三边三地”整治提升工作指引》,开展“三边三地”整治提升行动,要求镇(街)、园区及村(社区)进行自我排查,建立台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治提升。

  

  规划:

  打造“推窗见绿、出门享美”的人居环境

  

  接下来,东莞将持续推进美丽圩镇建设。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表示,在“三线”治理方面,将在前期进行的现状排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标准规范,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做到整治“空中蜘蛛网”问题及时有效,规范户外线缆架设,鼓励“三线”下地,按时按质完成今年的“三线”整治工作任务。

  在“三边三地”整治提升方面,将对照《东莞市“三边三地”整治提升工作指引》,进行“微改造、小提升”,引导开展“四小园”美化规整建设,推进“四旁”植树绿化。符合条件的,改造成临时停车场、口袋公园,或者通过实施复绿等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彻底解决积存垃圾、污水横流等环境“脏乱差”问题。

  此外,东莞还将打造美丽乡村风貌带。具体来说,将结合各镇街(园区)、村(社区)的人文历史、现有风貌、特色产业等,沿主干道、连片推进,统筹碧道、绿道、健身步道、休闲公园建设,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全面建设“推窗见绿、出门享美”的人居环境,统筹做好沿街建筑立面风貌改造提升,串珠成链,打造具有东莞特色的乡村风貌带。

  与此同时,东莞还将推动落实慢行交通品质提升行动,包括推动开展现有人行道上非机动车道划设工作;加强对人行道占道经营、人行道乱堆放以及非机动车违法占用人行道乱停乱放等行为的执法力度等等。今年,全市将打造不少于50条慢行交通品质提升示范街道,推动形成较完善的慢行交通体系。

  

  采写:南都记者 田玲玲 东莞城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