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来得太及时了!”东莞将引导和鼓励3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30亿元“大红包”支持全市“大技改”

8月29日,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出台了《东莞市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技改新十条”)。其中提到,2023-2025年,全市统筹财政资金不少于30亿元,引导和鼓励3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大技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正逐渐成为东莞促进工业投资、推动产业强链补链、打造产业创新集群的重要抓手。
10个方面支持工业开展“大技改”
这一30亿元的全市统筹财政资金“大红包”,将在未来三年被用于技术改造、智改数转、绿色化改造、重点产业链链条和“链主”企业技改、传统优势企业技改、“专精特新”企业技改、金融资本支持技改、企业增资扩产、完善工作机制10个方面支持工业开展“大技改”。
目前,东莞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38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9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家,形成制造业集群发展梯队,这是东莞经济基本盘的底气所在。此番再度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更是为守好经济基本盘筑牢基础。
据悉,此次“技改新十条”的制定背景源于今年3月14日印发的《广东省工业技术改造“双增”行动方案》,其旨在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动广东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确保实现全省技术改造“双增”目标,各地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不低于15%。
此次东莞推出的“技改新十条”相较以往而言,投资力度更大,全市统筹财政资金超过30亿元,包含多笔最高千万级资助;涵盖面更广,除智能化技术改造外,还覆盖绿色化技术改造等方面。
技改资金总量已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为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东莞早就有所动作。自2014年起,东莞积极推动一系列技术改造扶持政策,如“机器换人”“自动化改造”等,拉动一批骨干企业持续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支撑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数据多年持续增长。
据统计,自2014年9月起,东莞已实施“机器换人”及设备更新等项目4653个,新增设备超过14万台(套),涉及设备更新投资超过600亿元。2022年以来,东莞支持制造业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的资金不断加大,在争取省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方面,资金总量已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东莞也为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东莞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总量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2022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640.5亿元,总量规模居全省第3。从2020-2022年三年增长来看,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实现年均增速8.2%,均高于广深佛惠等地增速。
着重推出绿色化技术改造
2022年9月,苏州市工信局发布了《关于推进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若干措施》。有数据显示,此举一出,苏州改造提升和处置了淘汰低端低效企业超3000家,旨在积极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机遇。此外还有深圳、成都、宁波等工业强市,近年均掀起“技改”热潮。
南都记者注意到,苏莞两地都提及了对重点产业链技术改造的支持,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产业,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而基于广东制造业从省到市的绿色化发展方向,东莞则着重点出了绿色化技术改造,在节能降碳和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皆有明确指向。
与已开展技改的城市一样,本次东莞“技改新十条”也把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打造成技改投资的重要增长点,支持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完善华为、SAP两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东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软硬件精准服务。其中,建设一批灯塔工厂、5G全链接工厂、智能工厂,最高资助1000万元,智能车间项目最高资助500万元。
“因地施策”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东莞还有相应的本土化操作,对重点产业链链条和“链主”企业适当提高资助比例,对传统优势和“专精特新”企业适当降低门槛。
利扬芯片是东莞市第一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内知名的独立第三方专业芯片测试技术服务商。利扬芯片发展战略中心副总经理周茂表示,“大技改”与企业息息相关。“新政策来得太及时了,有利于我们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我们技改已进行7年,目前有2个项目还在进行。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资,希望尽快发布申报指南。”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还将在“拿手”的食品饮料和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上,于产业集群核心区设立技术改造项目,对投资100万-500万元的生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按新设备购置额不超过 10%的比例予以补充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50万元。
作为东莞的老牌食品企业,以凤球唛品牌闻名的东莞市永益食品有限公司也对“大技改”充满期待。永益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技改新十条”将有力推动永益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与智慧工厂打造。同时,永益新总部项目初步预测符合“鼓励优质企业增资扩产”的补助,公司将积极申报。“总体来说,这次政策给予企业很大信心,企业将更加坚定、更快速实现数字化营销转型,做大做强凤球唛品牌。”
目前,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此次“技改新十条”出炉,正是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进一步提振企业信心的有力举措。
采写:南都记者 曾奕静 实习生 刘宇晨
东莞新一轮“大技改”
1
支持工业企业开展高质量技术改造
对符合条件的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新设备购置额不超过10%的比例予以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
2
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智改数转”
完善华为、SAP两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东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软硬件精准服务。建设一批灯塔工厂、5G全链接工厂、智能工厂,最高资助1000万元;智能车间项目最高资助500万元。
3
支持工业企业开展绿色化技术改造
重点鼓励电力、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粮油等领域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支持企业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改造,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新设备购置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资助。
4
支持重点产业链链条企业技术改造
制定重点产业产业链企业清单,对清单内企业开展的技术改造项目,资助比例从原来的不超过10%提高至不超过12%,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
5
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技术改造
对重点产业链“链主”的企业,资助比例从原来的不超过10%提高至不超过14%,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
6
支持传统优势企业技术改造
在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区设立技术改造项目,对投资100万-500万元的生产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按新设备购置额不超过10%的比例予以补充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50万元。
7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改造
支持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购买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对符合条件的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按新设备购置额不超过20%的比例予以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00万元。
8
鼓励金融资本支持技术改造
开展“数字贷”“技改贷”,对为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使用直接融资租赁方式购买设备的工业企业,按不超过融资租赁合同融资额5%的比例给予一年期贴息。年贴息金额最高75万元且不超过企业实际发生利息。
9
鼓励优质企业增资扩产
支持本土优质企业增资扩产,按投资额不超过5%的比例予以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推动增资扩产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10
完善“大技改”工作机制
建立市镇联动统筹机制,鼓励各园区、镇街安排本级财政资金支持辖区内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同一企业同一年度只能获得上述政策资金支持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