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南都东莞市民点赞榜已征集超60个民生实事案例
申报案例聚焦“绿美东莞”本月下旬开启线上投票
东莞生态环境局连续八年开展观鸟比赛。
东莞滨海湾“湾区之眸”龙涌人行桥。
松山湖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入选省级幸福河湖建设名单。
企石东清湖市级湿地公园。
大杓鹬。 梁韬 摄
同沙生态公园的蓝喉歌鸲。
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火热征集,第六届南方都市报东莞市民点赞榜已征集到超60个民生实事案例。申报单位包括东莞市卫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教育局,以及松山湖、滨海湾、东城、南城、莞城、虎门、塘厦、厚街、沙田、寮步、大朗、石排等多个局办和镇街单位,内容涉及教育、医疗、交通、环境、基层治理、文化惠民等多个方面。目前,本届东莞市民点赞榜案例征集环节已圆满结束,预计11月下旬上线点赞投票环节,敬请关注。
规划建设100个绿美生态典型 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东莞各政府部门申报的案例,频频聚焦于“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如东莞市水务局申报的《打造绿美碧带,建设幸福河湖》案例称,该局在持续推动河湖突出问题整治、碧道及美丽河湖建设的基础上,打造绿美碧带,建设幸福河湖,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今年底,东莞还将完成同沙水库、东江石排镇段两个省级绿美碧带建设项目。此外,松山湖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计划于今年底前完成建设。
宫粉紫荆、鸡冠刺桐、红杉木次第开放,错落有致的各色花海漫山遍野......近年来,绿美东莞生态环境频频“出圈”。东莞市林业局申报的《推进生态示范点建设,将城市建在森林里》案例介绍称,近年来,该局积极指导、推进绿美生态示范点建设,全市共规划建设100个绿美东莞生态建设典型项目,并优选其中11个相对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目前,全市已建成开放6个绿美广东示范点。其中,松山湖科学公园示范点以生态修复为导向,打造“国际化滨水科学公园”,获评“广东省林长绿美园”。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东莞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此番恬静美好的景象更是屡见不鲜。东莞生态环境局申报的《连续八年开展观鸟比赛,领略飞羽之美》案例表示,从2017年起,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连续八年联合东莞市教育局开展中小学生观鸟比赛,2023年还创新开展了观鸟生活节。同时,该局还持续多年开展中小学生观鸟比赛,不仅促进了“东莞市观鸟协会”的成立,还推动了全市60多家中小学校组建“观鸟”社团。2023年,东莞市中小学生观鸟比赛荣获“广东省优秀公众参与案例”。
打造黄金海岸、科学公园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与内涵
当前,东莞已进入城市带动经济社会综合转型的新阶段,必须以参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为契机,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标准,抓紧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品质内涵,加快推动城市升级。从申报的案例来看,做优城市品质、做强城市内涵、做足城市服务,已成为东莞各政府部门推进城市发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
如东莞滨海湾申报的《打造黄金海岸,助力绿美建设》案例介绍称,滨海湾正大力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推动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协调发展。其中,东莞黄金海岸东宝公园至龙涌段项目(含“湾区之眸”龙涌人行桥)的建设,作为构建滨海湾整体景观特色和生态格局中重要的一段,建成后将大为改善滨海湾区域基础设施现状,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游憩的绿美场所,有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改善城市形象的作用,为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和产业提供支撑。同时,该项目为滨海湾新区“一廊三绿心”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将形成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态廊道、文化休闲漫道,使水岸地带成为富有吸引力的高品质场所。
东莞松山湖申报的《打造全市唯一科学公园,创新互动体验》案例称,松山湖科学公园作为东莞唯一科学公园,具有区域唯一性。它集科普、休闲、生态于一体,功能全面,在科普教育与科技互动体验上创新显著。公园以“生态本底+科学内核+城市公共空间”为设计原则,旨在建立一个以修复生态价值为导向,以科学为内核,可达性高、辐射能力强,具有生态保育、科学展示、山林休闲、健身康养、滨水休闲等功能复合的城市综合公园。
今年也是“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全面突破、全域铺开、全面见效的关键一年。东莞塘厦申报的《颜值和内涵并存,交通与环境齐飞》案例称,该镇大力抓好“百千万工程”省典型镇培育,全力推动“产业立新柱、城乡展新颜、民生添新彩、融合拓新路”,加快构建镇强村兴的生动格局,为奋力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强镇提供坚实支撑。其还称,随着“百千万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塘厦镇正加速迈向生态美丽的新篇章。
设“钥匙管家”建“无讼村居”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村(社区)是东莞加强法治建设、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在满足广大群众对法治建设日益增长的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东莞第三法院申报的《社区调解员跟班轮训,促基层纠纷诉前解》案例显示,该院主动融入辖区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针对辖区高发纠纷类型,立足专业化审判优势,定期开展跟班轮训、普法讲座、专题培训、巡回审判、指导调解等工作,提升当地村(社区)调解员的法治素养与专业水平,实现矛盾纠纷基层解、诉前解,助力打造“无讼村居”,以司法护航“百千万工程”。
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年事已高,出门总忘带钥匙;空置房屋平时需要照料,但是房主不在;居民临时出差,家里宠物花草需要照料……遇到这些问题,东莞市横沥镇的“钥匙管家”都能帮上忙。东莞横沥申报的《“钥匙管家”网格员,拉近与社区租客的距离》案例称,随着“钥匙管家”服务的深入推进,全镇网格员与辖区房东、租客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一串串沉甸甸的钥匙,也成为网格员与群众之间关系融洽的见证。透过一条条钥匙,不难看出基层社会治理的大变化,更能准确理解“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内涵要义。
无独有偶,今年东莞谢岗同样持续发力,创新摸索,交出了守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答卷”,为“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贡献网格力量。东莞谢岗申报的《基层治理从隐患“弱微信号”网格中化解纠纷》案例显示,今年该镇智网系统已建档出租屋6400余栋,为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及时发现并协助处理各类隐患。谢岗镇网格员坚持“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的原则,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呼声,实现服务“零距离”。
打造未来学校、共享厨房 破除民生痛点难点
教育、住房、医疗、养老……这些既是市民关切的焦点,也是长期以来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此次申报的案例明显更加顺应民意、反映民情、贴近民需,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上面更是下足功夫。
如东莞公安申报的《周六延时服务,今年已为近13万人次办业务》案例称,该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便民服务落实到最大化。针对群众“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的难题,以及未成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办证需求,全市35个公安业务区统一在每周六(休息日)实行公安窗口周六延时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公安周六延时服务共为超12.9万人次群众办理15.8万宗业务。
东莞滨海湾申报的《打造高品质学校,探索未来教育》案例介绍称,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区着眼未来,投资12亿元打造新区首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首年开设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于今年九月正式开学。今年10月,东莞滨海湾未来学校还入选东莞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实验校名单。据了解,学校将从教师专业成长、精准教学及精准评价三方面,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领域,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来优化教育环境,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东莞横沥申报的《村里的共享厨房,正在为更多外乡人带来温暖》案例显示,本地和外地人口严重倒挂的横沥镇,近年来全面推行出租屋文明共享计划,石涌村的“暖心共享厨房”项目便是其中一项尝试。据介绍,“暖心共享厨房”各式用品及设备一应俱全,在出租屋的包围圈中,这个特殊的厨房升起了一缕关于分享与奉献的炊烟。燃气灶点燃的,不仅是烧菜做饭的烟火,还有聚餐联谊、公益教学、亲子活动的烟火,共享厨房正在将温暖带给更多人。
东莞市城巴运输有限公司申报的《南城“移动快剪服务车”创新服务,年度惠及六千多人次》案例显示,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创新服务载体,让多元化公交渗透到更多生活场景,推动公交业务高质量发展,东莞巴士有限公司下属、由东莞市南城街道管理的东莞市城巴运输有限公司将公交车改造为“移动快剪服务车”,且开通至今服务区域覆盖南城、东城、万江、横沥、谢岗、塘厦等镇街,相继服务了望牛墩扶涌村、南城水濂社区、TTI科创集团、从莞深高速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截至今年11月6日,累计开展了135次服务,共服务6080人次。
广东海德东方商业管理投资有限公司申报的《十年“公益献血”,总献血量超21万毫升》案例称,该公司一直以来都秉持利他之心,坚持做有温度的城市综合运营商,从2015年起,海德东方商业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消除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知误区和恐惧感,保障献血活动有序开展,促进更多人参与和支持。至今,该公司已连续10年组织开展公益献血活动,其间超过800人参与血液初筛,其中625人成功献血,总捐献血量214900毫升,为东莞市医院及疾病患者提供了重要救治帮助。
东莞台心医院申报的《省钱包、解决就医难,台心医院“两岸全流程”服务惠及东莞市民》案例称,“两岸全流程”服务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举措。它打破了地域限制,使两岸的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共享;通过远程医疗协作,使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专业的医疗建议,有效地解决了患者所面临的就医困难、费用过高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同时,还促进了两岸医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两岸人民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02-04统筹:南都记者 黄慧萍
采写:南都记者 黄慧萍 唐国轩 莫晓东 黄芳芳 李晓艺 曾奕静 田玲玲 黄嘉丰 刘媚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