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从单个市集到品牌矩阵:

“莞味”民生品牌让东莞菜篮子提质增效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芳芳 09-30 00:23

  石龙中心市场菜品丰富,供应齐全。 受访方供图

  清晨7点半,“莞篮子”横沥中心市场的蔬菜区已热闹起来。带着晨露的菜心在青绿色摊位上泛着水光,智能电子秤“滴”的一声吐出带溯源码的小票,电子屏滚动公示着当日蔬菜农残抽检结果……这一幕,正是东莞401个市场完成“颜值+品质”双升级后的日常缩影,近年来,东莞将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作为“百千万工程”重要载体,通过党建引领、标准塑造、产业赋能三大路径,推动传统“脏乱差”市集蜕变为“洁净美”文明窗口,成功打造“莞篮子”“有榕集市”“富升”等一批兼具城市温度与现代品质的民生品牌,让“烟火气”与“高品质”在这里完美交融。

  党建红赋能 老市场有了“新信誉”  

  在东莞农贸市场品质提升的进程中,党建始终是最鲜明的底色。通过构建“组织覆盖、党员示范、长效治理”三位一体体系,东莞为农贸市场品牌筑牢“信誉、特色、长效”三大基石。

  全市34个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全覆盖设立个私党建工作指导站,61个农贸市场100余名流动党员被纳入管理,“共产党员经营户”标识在摊位前格外醒目。“富升”系市场创新推出“党员做表率”行动——悬挂诚信牌匾、公示服务承诺、组建志愿服务队,以“党建红”带动“市场红”。在党员经营户的示范下,商户间自发形成“比学赶超”的诚信氛围,市场环境从“靠管”变“自治”,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实现双提升。

  “现在买菜更放心了,看到党员标识,就像多了道‘质量保险’。”常来富升市场买菜的市民李阿姨笑着说。  

  标准化铸魂 “莞味”市场有了“硬支撑”  

  走进“莞篮子”横沥中心市场,统一的绿色视觉标识、智能电子秤的实时溯源、清晰的功能分区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东莞国有农贸市场民生品牌标杆,“莞篮子”从培育之初便锚定“放心、安心”目标,以“标准化建设+特色化发展”双轮驱动,将国企规范管理优势转化为民生服务效能。

  这里不仅建立了食品安全抽检、价格公示、投诉快速响应等全流程监管机制,更通过摊位规整设计、智能导视系统、溯源查询平台等“硬设施”,彻底告别传统农贸市场“脏乱差”印象。

  “我们把‘品质至上’融入每个细节,比如智能秤能自动打印带溯源码的小票,市民扫码就能查看菜品来源。”市场负责人介绍,目前“莞篮子”旗下已涌现横沥中心市场、麻涌综合市场等一批五星级农贸市场,成为市民心中“品质菜篮”的代名词。  

  产业兴带动 “小菜篮”托起大民生  

  农贸市场的“升级”,最终要落到“惠民”与“兴业”上。在东莞,“有榕集市”“富升”等品牌正成为连接农户与城市的“纽带”,让“菜篮子”既装着“烟火气”,也盛着“增收梦”。

  虎门大市场是“有榕集市”的“明星市场”:本地番荔枝、龙眼、腊味等农产品在此“抱团”销售,直接对接50余户农户及副食加工厂,年助农增收超300万元;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模式压缩流通环节,市民以更实惠价格买到优质产品。“现在不用愁销路,市场还帮我们打品牌!”虎门本地种植户王大叔笑着说,他的番荔枝销量比以前翻了一倍。

  “富升”系市场则通过延伸产业链激活区域经济:万江富升市场引入预制菜加工、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创造百余个就业岗位;石龙富升市场带动周边餐饮、零售配套繁荣,形成“以市兴商、以商促产”的经济圈。“以前只卖菜,现在既能当老板,还能帮村民代卖土货。”富升市场经营户陈大姐的话,道出了品牌化带来的新机遇。

  从“硬件焕新”到“品牌增值”,从“保障民生”到“赋能发展”,东莞农贸市场的蜕变,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生动实践,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鲜活注脚。如今,这些布局在东莞城乡的农贸市场,正以独特的“莞味”与过硬的品质,成为展示东莞城市魅力重要窗口。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