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首歌 唱出好乡风
博罗跻身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

中建三局惠州四环南项目的建筑工人,到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观学习。
南都讯 博罗县“新思想、新风尚、新农村”乡村振兴宣传宣讲系列活动日前正式启动。在接下来的3个多月时间里,将面向全县各基层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举行100场宣讲活动,重点宣传宣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规划、乡风文明、移风易俗、涉农金融扶持政策等乡村振兴相关内容。南都记者获悉,新时代文明实践已经在博罗基层落地生根,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和城市的面貌。顺利完成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任务后,今年5月,博罗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从全国500个试点中确定为全省唯一、全国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联系县之一。
形成6级阵地网络 实现县镇村全覆盖
今年5月,来自中建三局惠州四环南项目建设工地的一线建设者走进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观学习。之后在新时代讲堂,博罗县社科联副主席邱宇林将全国两会最新的政策与农民工友座谈分享。邱宇林表示,正是通过这样的一场场宣讲活动,科学理论、方针政策、主流价值、文明观念传到农民的耳中、心中。
据了解,在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架构中,县委书记是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宣讲员队伍中的一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企业订单减少、收缩用工,在许多农村,就业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年龄较大的村民更是常常遇到就业难的困境。近日,博罗县委书记陈国煌等来到龙溪街道湖头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政策宣讲活动,在宣讲“六稳”“六保”政策时,陈国煌特别指出,要想方设法、主动帮助村民联系工作岗位,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全力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截至目前,博罗全县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8个、实践站378个,并拓展建设形成“中心、所、站、基地、点、户”6级阵地网络,实现县镇村全覆盖。
今年5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重点联系县(市、区)工作视频会议,从全国500个试点县(市、区)中选取包含博罗县在内的10个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县区,作为重点联系县(市、区),要求形成低成本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式,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带动整个试点工作深化拓展、走深走实。
陈国煌表示,博罗将通过开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群众需求调研活动,进一步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农村基层群众思想动态以及老百姓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在访民情、解民忧、纾民困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建设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联系县的有效路径,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经验”答好“博罗答卷”。
近20万志愿者服务3万余场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截至今年6月初,博罗县志愿者近20万人,占常住人口18.6%;志愿服务队1448支,开展惠民服务活动30726场次,经常性开展活动的镇、村比例达10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博罗县中医药志愿队伍选取预防病毒性肺炎的“邓氏清毒饮加味方”,启动全民治未病防疫行动。志愿服务队共发放中药预防剂约32000份,足迹遍布县内各乡镇,服务群众上万人。其中博罗县博艾志愿者协会自筹价值约18万元的药材997余公斤,该协会会长石中华发动其所在的中医药行业资源,走遍各家药房采购药材,还自费2万元购置2台煎药包装一体机、煤气灶、煲药桶、包装袋/箱等设备,分阶段为居民、一线抗疫人员和复工复产企业员工派发防流感中药汤剂。
近几年来,博罗县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几乎走遍了博罗的农村,开展文明乡风公益巡讲——“传承好家风,养育好儿女”“婆媳和睦共处、家和万事兴”,讲的是家庭和谐幸福;“节俭办婚丧嫁娶”,讲的是移风易俗……在巡讲过程中,该协会通过现场故事分享和志愿者手语舞等形式,向村民生动地讲述乡风文明的内涵,受到村民欢迎,几乎每场活动均是满座。
6月18日,在第33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博罗石湾中学开展“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禁毒宣传预防教育活动,由志愿者、广东商盾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晓虎律师进行授课,300多名师生及领导干部参观了禁毒展览厅。此次活动共派发禁毒宣传单张及手册各200份。
“一村一歌”撑起农村精气神
“三嘉村的好家风,伴你我走天涯。六月来,白莲开,十二月来吃芜菁菜……”优美的旋律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词,博罗县石坝镇三嘉村的村歌《白莲谣》在村里广为传唱。
“一村一歌”是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品工程,也是博罗文艺志愿者深入农村为民服务的缩影。在村歌谱写中,博罗县14支文艺志愿者队伍之一的博罗县音乐家协会文艺志愿小分队,组织音乐创作人才深入乡村,走村串户,首批创作出了38首村歌。他们用音乐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宣传博罗各地新农村建设新风貌,记住乡愁。
“长期以来,农村物质条件和文化活动的单一和匮乏,造就了代际之间生活方式的雷同——对文化生活的漠视形成一种复刻效应,即便如今经济条件改善了,农民还是一代又一代地延续着传统农耕文明的旧有生活方式。”博罗县音乐家协会负责人表示,今年村歌创作小组计划再创作100首村歌,力争实现“一村一歌”。首批村歌已成为村民的“共同语言”,传唱村歌不仅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党群、干群、邻里关系的融洽。目前,园洲镇的粤剧曲艺进校园公益文化项目已经走进星州双语学校、园洲中学、园洲中心小学、李屋小学等园洲镇的多家中小学校。
实践基金保障 擦亮文明城市底色
南都记者获悉,博罗县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管理领导小组,由县财政每年统筹划拨500万元作为基金基本保障,吸引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并通过立项申请省市配套资金扶持。基金启动阶段重点面向企业法人募集资金,逐步向乡贤群体、社会大众延伸拓展募资渠道。
为规范管理基金,博罗还制定《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管理办法》,基金收到的所有捐赠、资助等必须通过博罗县慈善总会账户统一接收,再划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项资金账户,由博罗县慈善总会出具广东省财政厅印制的公益事业收据,确保捐赠者享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同时,成立基金理事会、监事会,吸纳社会公益企业家代表作为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监事会和县慈善总会共同监督,并在本地媒体公开社会募捐情况以及基金使用方向,委托第三方代管基金财务,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专业机构的审计。
据统计,目前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已到账资金3300万元,已使用基金112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扶持公益创投项目。当中的每一笔支出,均进行了严格的绩效考核,确保了基金的使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对群众急需的项目给予针对性扶持,至今已解决了农村缺少音体美教师、留守老人就医不便等一系列农村群众迫切需求问题。
基金用于扶持公益创投项目,是博罗为加快孵化优质志愿服务项目作出的有益探索。早在2017年,博罗就创新探索开展公益创投大赛,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品牌效应,博罗县创新探索开展公益创投大赛,设置项目征集、项目初筛、项目评审、项目优化、项目公示等一系列环节,评选优质志愿服务项目。从2017年至2019年,已连续开展了3届公益创投大赛,累计投入资金460万元,培育了105项优质志愿服务项目。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黄海林 通讯员李巧珍 付阳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