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自然资源局:
全市首推零条件预审 项目“当日摘牌当日动工”
高质量发展看惠城(一)
近日,南都联合惠城区委宣传部围绕建设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国内一流城市和一流中心城区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惠城区“3+2”系统工程建设及后疫情时代群众百姓和社会关心关切问题,如营商环境、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交通框架、大健康产业、城市规划、城市品质、社会治理、教育惠民等方面开展进行主题式问策采访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宣传作用,为区直部门对标一流、服务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共同探寻高质量发展路径。
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惠城区自然资源局局长陈若能表示,2020年以来,该局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的难点、痛点、堵点,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扎扎实实抓好“3+2”系统工程建设的贯彻落实,对职能范围涉及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一批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整改和解决。
省钱省事
在惠城可“一站式”办理不动产继承业务
以前,群众办理不动产继承登记,往往会先到公证处花一笔费用办理继承公证,然后再到登记机构办理不动产继承转移登记,当事人在多个地方来回跑腿,费力又费钱。
根据有关规定,继承公证书不再是办理不动产继承登记的强制要求。为了使该项规定扎实落地,惠城区自然资源局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设立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业务专窗,开通业务办理绿色通道,并于今年5月1日全面实施。截至7月底,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专窗已受理85宗继承登记业务,接受群众咨询达600多人次。
自惠城区大力推行“清网增效”工作以来,惠城区自然资源局推出“自助打证”“微信缴费”“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一窗受理’”“银行网点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等一系列“少跑腿”“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的便民措施,进一步提升登记效率。
编制村庄规划 让村民建房不再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农民对建房的意愿强烈,但取得规划报建许可的农村建房量远小于实际需求量,如部分村民已取得集体土地使用证、部分村民申请新建、加建或拆旧建新等,均因缺乏村庄规划作为审批依据,相关部门无法审批村民报建许可。
2019年初,由区自然资源局会同相关镇(街),在新时期机构改革国土空间规划大背景下,全面启动78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该项工作计划分两批完成,第一批35个计划在2019年12月底前完成,第二批43个于2020年12月底前完成。目前,第一批35个行政村村庄规划已经区政府批复实施,第二批43个行政村村庄规划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
与此同时,为规范和完善农村村民住宅规划管理工作,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保证村民住宅按规划许可要求建设,日前,惠城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编制印发了《惠州市惠城区村民住宅规划报建指导意见(试行)》,对村民住宅如何报建及建筑的具体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规划审批整体提前约1个半月时间
惠城区自然资源局在机构改革后,多项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创新开展带方案的园区标准地出让制度,实现工业项目“当日摘牌、当日动工”,探索零条件预审制度、免审制度、信用快审方面的工作,破解项目审批报建难,朝着“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少、办理最快、服务最优改革’的新要求”更进一步。
“改革之前,建设单位需取得国土证后方可办理规划报建。改革后,节省出从摘牌到办出国土证之间的时间,规划审批整体提前约1个半月时间。”陈若能说,该局在全市各县区首个推行容缺受理的信用快审,比如用合同或交易成交确认书代替原来的国土证,先审方案,提高了出证速度和项目建设效率。2019年全年已审查零条件预审方案60多宗。如马安镇工业发展集中区北园,银山科技LED光学膜片工业设计项目成功摘得挂牌项目用地并现场进行施工,是实现了惠州市首宗工业项目在土地摘牌当日即刻动工建设的创新举措的典型案例。
从政策出台至今,惠城区已办理标准地方案审查的项目15宗左右,在办理数量和办理进度方面,该区排在全市的第一位。
- 下一篇:今年78户农村危房改造已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