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新建大岭五小今秋将招生300人 平山七小更名大岭七小已启动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黎秀敏 07-30 00:10

  图为惠东县大岭街道全景。 通讯员供图

  大岭街道地处惠东县西北部,于2017年12月29日正式撤镇设街,是惠东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22日,惠东县举行了“构建大岭高质量发展新局,强力推进同城一体化建设”新闻发布会。大岭街道在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改善民生等各项重要工作稳中向好发展,助力惠东重返一流行列。

  经济建设

  前5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8.1%

  

  2021年以来,大岭街道积极应对疫情冲击,保持各项经济建设平稳运行,各项经济指标运行良好。2021年1-5月,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含园区)完成1.73亿元,同比增长8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6亿元,同比增长88.1%;工业投资9.3亿元,同比增长88.1%;基础设施投资1.3亿元,同比增长75.7%。

  环城西路项目、LED灯饰产业基地项目、佳德利项目、恒德利项目、大岭水厂二期项目、万洋众创城项目等各宗项目建设扎实推进,2021年1-5月在库项目51宗,6月新入库1宗,共52宗,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23宗。

  此外,大岭街道充分利用大洲新区开发建设契机,大力整合土地资源,全面盘活土地资源,为大洲新区、环城西路建设、园区发展、洪湖商住项目等各项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提供土地保障。

  

  社会治理

  “智慧大岭”网格化管理逐渐成型

  

  大岭街道结合该街道外来人口众多、社会治理任务繁重的实际情况,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职责明确和企业场所数相当的原则,将街道城镇区域划分为9个网格区域管理,将安全生产、城镇卫生、税费代征、疫情防控等多个领域原来分散的网格管理服务资源进行整合,以“多网合一”的合力治理服务取代原先重叠设置、各自为营的管理模式,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持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逐步摸索出符合大岭实际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模式。“智慧大岭”网格化管理逐渐成型,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

  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和环境卫生投诉量大幅下降,安全生产、环境卫生等工作管理成效显著提高。通过“智慧大岭”大数据分析平台,对采集的基础信息、监督管理记录、问题处理、隐患上报等各类数据进行智能化汇总和分析,生成数字和图形报表,大大提升了执法监管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目的,为街道工作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支撑。截至6月22日,共开展各类专项行动19次,出动检查人员1568人次,消除安全隐患2833处;共排查各类生产经营场所2803家,排查整改消防安全隐患2242处,有效消除各类企业安全生产隐患。

  

  改善民生

  大岭第五小学计划今年秋季招生

  

  “初心即承诺,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大岭街道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大岭街道坚持以人民幸福为根本,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广大人民群众“急难盼愁”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扎实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市政设施取得新进展。截至今年6月初,基本完成平沙大道至虎头山排涝站雨水箱涵工程、平沙大道东段道路改造市政工程;平沙大道(东段)西接惠东大道、东接环城北路全段通行;升级改造16个垃圾收集点,建成污水处理设施21个,完成万松支管网排污管线3公里、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工程EPC项目万松河段6.41公里。

  教育事业加大投入。新建大岭第五小学,计划今年秋季招生,招生人数为一年级6个班,共300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平山七小划转由大岭街道管理并更名为大岭七小的相关程序已启动,该项目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岭公立学位紧缺的问题。

  接下来,大岭街道将坚守初心、实干为民,凝聚起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力推动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奋力谱写跨越赶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构建大岭高质量发展新局,强力推进同城一体化建设”作出更大的努力。

  对话

  大岭街道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哪些规划,尤其是近期面对疫情影响,如何保障好经济大局稳定呢?

  

  大岭街道党工委委员、街道办副主任李伟安:大岭街道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呈现出稳中有进、平稳发展的态势,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大岭街道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增强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

  简单介绍一下“智慧大岭”网格化管理这个社会治理模式的主要形式以及取得的成效?

  大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伟良:“智慧大岭”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多网合一、一员多用,科学搭建运行架构。二是一格采集,多方共享,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大岭通”综合APP上线至今,共记录开展企业巡查20061次,完成“闭环”整改5603家次;卫生巡查31332次,督促整改4562次;新建、更新生产经营场所台账5273家,采集登记住户、商铺信息16349条,普及2835家生产经营场所使用“大岭通”进行安全隐患自查,大幅降低了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发生率,推动安全生产应用在全县推广。大大提升了执法监管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目的,为街道工作决策提供数据信息支撑。三是动态监测,提前预警,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为提升工作效能,解决人工记录繁杂易错、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智慧大岭”网格化管理还增设了预警提示功能。四是严格管理,正向激励,调动网格员干事积极性,大岭街道根据相关法规和文件精神制定了《大岭街道重点区域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激励与约束办法》,推动网格化工作落实。接下来,大岭街道将结合社会治理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和提升“闭环”管理水平的需要,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良环境,不断升级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岭经验”。

  大岭是如何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哪些创新形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党史教育是如何融入当地经济发展、为人民服务当中?又是如何转化成工作实效,为大岭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郭超:今年以来,大岭街道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政治引领,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聚焦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首先,大岭街道成立了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和指导联系组,强化成员责任意识。其次,大岭街道注重让“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再者,大岭街道做足“1+1>2”学习交流工作。截至目前,大岭街道党史教育指导联系组已完成了对各级党组织督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第1轮督查,检查了56个参学单位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进度。为了通过创新学习方法,将党史学习变得易学易懂,党员群众愿学、好学,大岭街道创新学习载体,制作了一批“党史学习口袋书”,口袋书小而精,非常方便党员群众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也让党员群众从“跟着学”变为“主动学”。

  此外,街道还注重发挥新媒体优势,全面加强学习强国APP党史专栏的推广使用。目前,大岭街道参与学习强国的组织共有49个,学员总数8394人,激活总数7890人,已完成学员总数占常住人口超10%。

  采写:南都记者 黎秀敏 实习生 郑淳 通讯员 黄少卿 李昕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