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源头管理杜绝超标车销售 设置专门充电停放点隔绝室内火灾风险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蔡雯 蒋奇政 黄海林 郭秋成 01-07 01:01

  开展电动车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现场。

  2021年11月14日早上7时21分,惠城区水口街道湖东路134号一栋七层民房发生火灾,一家三口被困屋内。消防员接警后迅速到场,冒着浓烟和高温,展开营救。经调查,起火原因是停放在客厅内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起火,烟火封锁了唯一逃生通道,所幸消防员救援及时,这才没有酿成大祸。

电动自行车起火自燃导致的祸患在我们身边已经屡见不鲜。据惠州市消防支队的统计数据显示,惠州电动车火灾事故有逐年增多之势。

从电动车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因电池单体故障引发火灾事故占总数大部分,其余原因还有电池超时充电、短路、自燃、接触不良等,反映出电动车蓄电池质量不过关是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2017年公安部已经发出通告

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

  

  电动自行车作为市民短途出行的一项工具,已经成为日常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随之而来的风险隐患也不少,这其中由于充电而导致的问题更是首当其冲。

  其实,早在2017年12月,公安部就发布的《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要求对电动车停放、充电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并建议有条件的住宅小区、楼院,应当结合实际设置电动车集中停放及充电场所。

  《通告》还明确了管理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检查发现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应当制止并组织清理;对拒不清理的,要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对于构成违反消防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处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惠州电动车火灾怎么“治”?源头管理整治超标车

  

  作为电动自行车起火的罪魁祸首,多数都是由于电池自燃。因此要治火灾,就必须从源头抓。首先,不购买超标电动车,不私自改装。电动车购买发票留存好,一旦因电动车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火灾,可溯源。

  日前,惠州市政府办公室制定印发了《惠州市加强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的十项措施》,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电动自行车源头销售监管,并对群众在用违标电动自行车设立过渡期。随后,惠州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惠州市公安局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的《通告》中也明确“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标准,未获得CCC认证的电动自行车,以及非法改装、拼装、篡改电动自行车。对于违规生产、销售或非法改装、拼装、篡改的,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源头管理,惠州也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违标电动自行车等违法问题。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共对47家销售无CCC认证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涉嫌非法改装和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的销售门店进行立案调查,封存、扣押了641台无CCC认证电动车;对6家生产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和1家存在产品一致性问题的生产企业进行立案调查;撤销了1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的1张蓄电池不一致的电动自行车CCC认证证书,还成功捣毁了一个电动自行车改装批发点。

改变居民用车习惯

让电动自行车有处可去

  

  从源头开始整治管理电动自行车的质量,与此同时还要针对市民的用车习惯进行严格约束,将原本在楼道、室内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移出来,不在楼道、室内停放、充电。因此加快建设电动车停车棚,让居民有专门的、足够的车棚停放也就成为源头治理之后需要同步进行的工作。

  在惠州,电动自行车造成的火患在这些年也不断出现,特别是由于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导致的火患更是危害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整治电动车进梯入户问题,2020年惠州市惠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惠城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发布《关于禁止电动车进入室内场所违规停放和充电的通告》。

  通告明确,严禁公民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物业服务企业、主管单位,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要组织对住宅小区、楼院开展电动车停放和充电专项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发现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车,要制止并清理。

  

针对电动自行车火灾

惠城区开展综合治理

  

  首先管起来,禁止电动自行车入户违规停放,不止于此,针对电动自行车不规范停放和充电引发的火灾呈高发态势,为深刻汲取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教训,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预防和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发生,惠城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出台了《惠城区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该方案,首要的就是要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设施,集中停放充电设施包括停车库和停车棚两种形式,设备齐全、安全方便,可以为居民提供理想的停放、充电场地,建设完成后可以有效避免电动车停入室内或楼梯间进行充电。

  与此同时还开展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整治,针对电动车在室内楼梯间、公共走道、安全出口等处停放和充电属违规行为,惠城区消防救援大队指导各镇、街道组织网格员、安全员等力量开展了针对此类问题的专项排查整治,劝导居民将违规停放的电动车清出室内,在室外安全地点进行停放。截至11月23日,惠城区已经喷涂各类警示标语21614处,发布各类电动自行车火灾警示信息265条,安装简易喷淋391处,加装电梯电动自行车车监控摄像头568个,办理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延伸调查16宗,督促电动自行车改装单位(个人)向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受害人赔付各类损失15万元。

  

多个区域建设集中充电点

配备灭火设施

  

  位于江北街道的城市花园小区,住宅楼临近路边的隔断区域里,设置有一个个小型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点。每个集中停放充电点安装了1台智能充电设施,配备10个充电插口,电动自行车车主通过扫码或者投币充电,充电完成后还能自动断电。此外,在集中停放充电点的上方,还安装了自动喷淋装置。

  同样位于江北街道的江畔花园小区则在小区中心位置设置了一个大型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点。记者看到,近百辆电动车整齐排开,有些电动车正接入智能充电设施充电。该集中停放充电点还装配有好几个干粉灭火器。

  位于桥东街道东湖花园一号小区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设施配套较为落后。今年4月份,该小区经过改造后增加了11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居民停放好电动自行车后,插上插头,通过刷卡、扫码等支付方式就可以进行充电。另外,充电桩设有过载保护,让充电更加安全、有效。

  在河南岸街道,老旧小区、城中村占比不小,街道办因地制宜,结合村居实际对症下药。在河南岸街道马庄村金山湖村民小组,设置了一个利用公共区域建设的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点。这个城中村不少电动车是外卖员、快递员的,所以这个集中停放充电点专门配装了一个换电柜,外卖员、快递员可以扫码从换电柜中直接取出充满电的电池,换上就能继续工作,非常方便。

  

集中充电统一停放

火灾发生情况显著下降

  

  据记者了解目前,惠城区选取江北、河南岸、水口三个街道开展电动车停放充电点试点建设,全区新建成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点已达1100余个。

  建设电动车停放充电点,首要解决的就是电动车充电安全问题。电动车集中停放充电点配备的都是智能充电设施,当充满电以后,设施就可以自动断电,防止电动车在充电过程当中过载引发火灾事故。

  同时,各个电动车停放充电点还按消防要求配装了灭火装置。有些小区安装的是简易的自动喷淋装置,这种喷淋装置接入的是自来水管网,因此成本较低、安装要求不高,易被大多数物业、业主接受。同时,这种喷淋装置效果也不错,对于初期火情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还有一些小区安装的是干粉灭火器,一旦电动车引发火灾事故,烟气向上触动装置,干粉就会喷洒下来,起到扑灭火情的作用。

  此外,各个电动车停放充电点还装有视频监控设备,这对于火灾原因调查和事故责任认定都能起到关键作用。通过视频监控和设备后台时间节点的相互印证,就可以把事故责任清晰地分析出来。如果是断电以后再引发火灾,电动车的车主或者电动车的销售企业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仅监控火灾的发生,监控摄像头覆盖充电区域,还可以起到防盗的作用,让车主们安心停放充电。

  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惠城区共发生室内电动自行车火灾5起,去年同期发生室内电动自行车火灾9起,同比下降44%。接下来,惠城区将投入6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电动自行车“房前屋后”集中停放充电点建设,计划建设长度600余万米,以满足市民充电需要,同时,持续加强对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监管和打击力度,真正做到疏堵结合,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