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惠州从实施“生态旺市”战略到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18年茁壮“城”长 GDP增加四千亿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鹏 黎秀敏 黄海林 郭秋成 03-31 00:00

  从惠州合江楼远眺东江和江北CBD。 南都记者 田飞 摄

  18年,如果融于历史长河,仅是弹指一瞬间,然而对于一个人、一座城市来说,18年代表了一种坚守,也代表了一个蝶变历程。

18年间,惠州从实施“生态旺市”战略到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发展指数和幸福指数同步提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并进,走出一条“五位一体”绿色跨越道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路子越走越宽。

GDP总量从2004年的686.4亿元为增长2021年的4977.36亿元,增量超过4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04年的25.42亿元增长为455.4亿元,增量超过400亿元……

改革热土

去年GDP总量接近5000亿元

  

  18年间,惠州成为一方改革热土:推行“三张清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实现源头治腐,率先建设“中介超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迈出大步,政府投资项目在线办理审批,建设工程项目全面“信用快审”,工业项目施工图审查容缺承诺办理,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深入开展……始终不变的鲜明底色是敢闯敢试、先行先试。

  正是这种锐意改革创新,推动惠州经济社会发展驰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在2004年至2013年,惠州连续十年GDP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2007年,GDP总量迈进“千亿元俱乐部”之后,2011年又“跨”进2000亿元;此后仅用三年时间,在2014年,GDP总量超过3000亿元;2018年惠州GDP4103.1亿元;2021年,惠州GDP总量接近5000亿元。

  18年间,惠州成为一片开放前沿:惠州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70多个国家(地区)的客商在惠州投资兴业;30多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惠州投资了60多个项目;进入新时代,面对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等重大战略机遇,惠州市大力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高起点建设开放创新平台和载体,必将进一步打开对外开放的空间,惠州“朋友圈”会越来越大。

  

创新高地

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1862家

  

  18年间,惠州成为一块创新高地:亿纬锂能动力电池软包技术打破垄断并站在全球同行业的前列;德赛西威和华阳集团瞄准智能驾驶等领域推出多种产品,成为国内相关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TCL在液晶面板等领域发力,与深圳产业形成协同创新格局,打造全球平板显示产业高地;当前正在建设的“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两大科学装置,将为新能源等产业提供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的强大支撑……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惠州共有2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3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3,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0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1862家。

理想之城

常住人口已超600万

  

  18年间,惠州成为一座理想之城: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末惠州常住人口为293.22万人;而到了2020年末,惠州常住人口超过了600万。这意味着,18年来,平均每年有十万多的人来到惠州,他们在这里欢笑、流泪;在这里拼搏、奋斗;在这里得到、失去。虽比不上“北上广深”高大上,但这里是他们追逐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之地。

  为了让更多人才选择惠州,近年来,惠州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在人才引领发展的大棋局中统筹用力,持续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围绕惠州转型跨越发展,人才工作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加快形成“惠”聚人才比较优势。目前,惠州人才总量接近120万,高层次人才达到2.8万。

  未来,惠州将聚焦经济主战场,支持建设好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充分发挥集聚人才的龙头作用。坚持平台留人、事业留人、企业留人、产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配套,健全完善人才服务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贴心的综合性政策保障。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为我所用,充分尊重人才、关爱人才,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确保各项人才政策落地落实落到位。

  

惠民之州

“十三五”累计民生支出2128.8亿元

  

  18年间,惠州成为一座“惠民之州”。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惠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4年的13822元增加到2021年的43351元;“十三五”期间,惠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8061.4元增长至39745.4元,年均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速7.1%,居全省第一,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比广东省高1.5个百分点。

  “十三五”期间,惠州社会民生事业不断进步,累计民生支出2128.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6%。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新征程要有新担当。相信明天的惠州将继续勇挑重担,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加快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说

1、GDP

2004年GDP:686.4亿元,增长15.1%

2021年GDP:4977.36亿元,增长10.1%

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004年:25.42亿元

2021年:455.4亿元

3、年末常住人口:

2004年:293.22万人

2020年11月:604.29万人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4、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2元

2021年:惠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51元

  (数据来源:惠州统计年鉴;惠州2004年—2021年经济运行分析、全国人口普查数据)